陳秀回
[摘 要]科學、合理的提問,是學生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思想品德教師需從學生生活中提問,提問要有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從而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創(chuàng)造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達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思想品德 提問藝術(shù) 針對性 層次性 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6008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問題是思維的動力。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能啟迪學生的心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感悟生活,完善已有的知識結(jié)構(gòu)。
在備課過程中應如何科學設計問題,科學提問呢?
一、從學生生活中提問
思想教育只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才能引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才能避免思想品德課成為簡單、冗長、乏味的說教。湘教版思想品德課教材的編寫理念之一是“回歸生活,引導生活”。所以筆者在設計問題時考慮把教材中的靜態(tài)知識轉(zhuǎn)化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各種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探究、感悟。問題的內(nèi)容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背景,以現(xiàn)實問題為切入口,展示豐富多彩的活動世界,在活動中達成教學目的。例如,初一思想品德課中的“一般違法和犯罪的關系”,這是一個教學難點,對此筆者設計了一個大家熟知的具體案例:鄧某原來是我校XX班學生,叔叔是學校的領導成員之一,原來他成績優(yōu)異,但不知什么時候,他迷上了去網(wǎng)吧玩游戲、看黃片等,更結(jié)識了社會上的一幫不良青年。開始只是小偷小摸,后來逐步發(fā)展到攔路搶劫,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筆者舉例的依據(jù)是:1.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事例,學生看得見,易接受;2.教師易切入;3.容易引發(fā)思考,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設計問題:1.鄧某是如何走向犯罪道路的?2.鄧某的小偷小摸和攔路搶劫都是什么行為?3.兩者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有何不同?4.我們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通過這些提問,讓學生積極地對一般違法和犯罪進行區(qū)分,并能理解它們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
從學生生活入手,既可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讓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教材難點也可迎刃而解。
二、提問要有針對性,避免重復
新課程中,教學的三維目標非常明確,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只有深刻理解好三維目標的內(nèi)涵,才能實現(xiàn)三維目標的統(tǒng)一和整合。教師提問就要針對教學的三維目標去設計,這才符合我們的新課改精神。有人認為,知識目標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會學,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立足于讓學生樂學,體現(xiàn)的是人文性。筆者非常贊同這種觀點,也以這種觀點去實施教學。如教學七年級《珍惜時間 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時,筆者是這樣設計的。1.知識目標:珍惜時間的表現(xiàn)及怎樣合理安排時間。2.能力目標:學生結(jié)合教材與生活體會,完成對時間的探究認知與感悟,提高想象探究能力,情景模擬組建及科目學習計劃的制訂,提升學生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安排制訂計劃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懂得時間寶貴,對時間的認知得以內(nèi)化,能夠做到生活學習都自覺珍惜時間,對自我學習生活能有所掌控,學會做生活學習計劃的有力策劃者和執(zhí)行者。有了明確的三維目標,教師的提問就有了針對性、目的性和有效性。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的提問還應考慮學生的層次特點。一個班級,有的學生接受能力強,有的接受能力弱,有的學生基礎好,有的基礎差,不能同一而論,這就要求教師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提問要有層次性
學習是講究層次的,對知識的講授更應該講究層次性,這就是常說的“深入淺出,層層推理”。
如前面提到的鄧某走向犯罪道路的四個提問設計,主要就是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去設計的。一般違法和犯罪是很抽象的概念,小偷小摸是一般違法行為,攔路搶劫是犯罪,這兩種行為學生易于從表層去認識。我們再從它們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去認識,從而實現(xiàn)認識遞增以及知識遞增。教師對教學層次的把握是教師教學基本功深淺的表現(xiàn)之一。
四、提問要圍繞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l(fā)興趣的事物很多,教師幽默的語言、趣味性較強且寓意深刻的小故事、師生的生活事例等,都能很快地吸引學生,提起學生的興趣,活躍和豐富課堂。如賀州張敏芳教師的《健康成長不能違犯法律》教學設計,導入就運用雷楚年案例視頻,讓學生看完視頻談感受。桂林彭安華老師的《我們的共同理想》教學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將學生的已知知識與經(jīng)驗作為教學基礎,再用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方式組織課程內(nèi)容進行教學。圍繞學生興趣進行生動教學,教師再加以適時的語言提問,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總之,思想品德課的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教師只有精心于自己的語言藝術(shù)和教學藝術(shù),才能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張弛有度的對話氛圍中,自由、大膽地展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提高修養(yǎng)。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