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普·希思 丹·希思
軍隊的伙食是什么樣的?一想就知道——淡而無味又煮過頭的大鍋菜,盤子里絕不會擺上幾根西芹做點綴。軍隊食堂根本就是卡路里工廠,只要提供給士兵完成任務(wù)所需的能量就行。
巴格達機場外圍的飛馬食堂卻以另類聞名。飛馬食堂的上等肋排烤得剛剛好,水果拼盤用西瓜、奇異果和葡萄擺得很美觀。據(jù)傳有士兵從巴格達的“綠區(qū)”(美軍占領(lǐng)的安全地帶)沿著最危險的路線專門開車到飛馬食堂,就只是為了來這兒吃一頓飯。
弗洛伊德·李是飛馬食堂的負責(zé)人,曾任海軍陸戰(zhàn)隊和海軍炊事長達25年。伊拉克戰(zhàn)爭開始時,李已退役,為接下這份工作,他再度入伍。李非常清楚,戰(zhàn)士們的生活極為艱苦,他們通常每天工作18個小時,一周七天都不能休息,而且隨時會有生命危險。李希望飛馬食堂能在戰(zhàn)火紛飛之外給大家提供一段休憩的時光:“在我看來,我不只負責(zé)伙食,我負責(zé)的是鼓舞士氣。”
在飛馬食堂,墻面被刷成白色,上面貼滿了球隊旗幟;窗戶鑲著金邊,綠桌布邊緣裝飾著流蘇;刺眼的日光燈改成了裝有柔和小燈的吊扇;服務(wù)員都戴著白色的廚師帽。
飛馬食堂用的原始食材和別家食堂一模一樣,那么為什么會產(chǎn)生如此大的差別呢?態(tài)度讓一切不同。
飛馬食堂有一名廚師專門負責(zé)甄選每日送達的水果:扔掉壞葡萄,仔細挖出西瓜和奇異果中最好吃的部分,用于淮備制作完美的水果拼盤。晚上,甜點桌上會擺出五種餡餅和三種蛋糕。周日供應(yīng)的上等肋排得事先腌制整整兩天。一位來自新奧爾良的廚師會從別處訂購各類香料運往伊拉克,用來為菜品添香加味。一位女性甜點師形容自己做的草莓蛋糕“性感、誘惑”——這可是部隊伙食里從來沒人用過的兩個形容詞。
一位專程來飛馬食堂享用周日晚餐的士兵說:“一來到這兒,你就會忘了自己是在伊拉克?!?/p>
(摘自《讓創(chuàng)意更有黏性》中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