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喜林
【摘 ? ?要】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其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的教學進行整合也逐漸成為了語文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本文主要從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內容、轉變教學過程、有效結合讀寫、引入課外資源這四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教學整合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巧妙地運用信息技術的資源與手段開展語文教學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之一。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對于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發(fā)展也起著重要的意義與作用。下面我就簡單談談我的教學實踐,希望可以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
一、設計導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
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十分豐富,要保證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就要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單調地講授課文內容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感與枯燥感,不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fā),要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就可以巧妙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與資源,精心地設計導課環(huán)節(jié),有效地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導課可以使學生的課堂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課文《春》時,我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優(yōu)美的情境。首先,我將孟浩然的《春曉》這首古詩所描述的意境利用動態(tài)的視頻展示了出來,并讓學生猜一猜這是哪首古詩并背誦下來,由于學生對這首古詩都很熟悉,他們很快就猜了出來;然后我繼續(xù)播放杜甫的《春夜喜雨》的意境,并配上相應的音樂,學生跟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一起背詩,有效地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通過背誦這兩首古詩,學生也意識到了他們都是描寫春天的。接下來我便引入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得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轉變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課堂教學的三種形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以往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在黑板上為學生羅列出一些問題,讓他們通過討論的形式解決,學生對于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缺乏興趣,而利用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將所要討論的問題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更容易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從而使得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中國石拱橋》這篇課文時,在學生初步閱讀了課文的內容后,我便利用多媒體將趙州橋、盧溝橋等一些石拱橋的圖片播放出來,并讓學生說出這些圖片中是哪些石拱橋,它們各自突出的特點有哪些。直觀而形象的圖片不僅增強了教學趣味,也增加了學生的視覺體驗,更有助于他們聯系課文內容在腦海中構建出一座座充滿特色的石拱橋。接下來我讓學生說一說還知道哪些石拱橋,并讓學生在課下進行交流,這樣充滿趣味的教學過程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十足,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有效結合讀寫,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讀寫結合一直都是語文教學中所倡導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很多教師在教學時都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對寫作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是很難將閱讀與寫作教學同步進行的,而引入信息技術,學生就可以閱讀網絡上的材料,并加上自己的想法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同時得到培養(yǎng)。
例如,在教學課文《斑羚飛渡》時,學生都為老斑羚自愿犧牲的精神折服,但是在實際的練筆中,學生卻很難寫出他們內心中深沉而強烈的情感,這時我便利用信息資源為學生播放了一個“螞蟻抱團滾出大火”的故事視頻,并為學生搜索了相應的優(yōu)秀作文,通過分析這些優(yōu)秀作文的寫作手法與方式,來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通過這樣的情感激發(fā)與技能培養(yǎng),教師將閱讀與寫作教學進行了有機的整合,為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引入課外資源,拓展學生知識視野
語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僅僅通過教授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適當地引入課外資源,為學生滲透課外知識,從而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生的認識深度與廣度。信息技術資源恰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豐富多樣的網絡資源可以作為教師教學的素材,為語文課堂的教學增添趣味與活力。
古詩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增強學生文化底蘊的主要手段之一。對于初中生來說,理解并背誦古詩既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那么教師就可以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在學生學習了一些古詩后,我便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語文游戲,學生要根據幻燈片上出示的課件內容盡可能多地寫出相應的古詩,比如課件上出現月亮的圖片,學生就可以寫與“月”有關的詩句,“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钡取_@樣不僅可以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古詩,還有助于教師利用網絡資源找到更多的詩句,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
總之,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進行整合是目前課堂教學的主流趨勢。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找到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從而使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作用,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吳丹.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教學目標及實施策略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荀國勝.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整合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蔡曉玲.中學語文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現狀與應對策略[D].上海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