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尚娟
【關鍵詞】《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的應用》 教學片段 賞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A-0069-02
將練習課上出滋味,生出智慧,需要教師精準把握和科學引領。潘老師以其精湛的教學技藝和對教材的深度解讀,讓我們感受到大師的睿智,也讓我們體味到數(shù)學練習課的精彩。潘老師依托簡單的生活材料為切入口,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猜、想、驗的學習氛圍,可謂情景相融。詼諧幽默的話語給課堂勃勃生機,也把學生的思維牢牢抓住,使數(shù)學課堂充滿詩意、洋溢著激情、綻放著智慧。
【片段一】談笑之間促思考
師:(拿出一根黑色電線)這是什么?
生:電線。
師:它干什么用的?數(shù)學課上肯定不是用來通電的。
生:(笑)用它可以圍一個長方形。
師:(拿出一根比黑色電線長一些的紅色電線,有24厘米)你猜這根電線是干什么用的?
生:剛才那根是圍長方形,那這根就圍正方形。
師:呵呵,還是圍長方形的。
師:有兩根鐵絲,一根長20厘米,另一根長24厘米,用這兩根鐵絲分別圍成一個長方形,哪根鐵絲圍成的長方形面積大些?
生:我認為24厘米的鐵絲長一些,那么它圍成的長方形面積會大一些。
生:好像不太好回答。
【賞析】
教學是藝術,其中語言的藝術是最美麗,也是最具感染力的。從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潘老師的語言藝術,一句“它干什么用的?數(shù)學課上肯定不是用來通電的”,不僅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給學生一種安寧的感覺,也促使學生去思考:“這根電線會在今天的數(shù)學課中起什么作用呢?”簡單的材料,給課堂帶來了歡笑,也給練習課帶來了新的氣息。
當潘老師又拿出一根紅色電線時,學生往往會尋求不同的感覺,面對學生“剛才那根是圍長方形,那這根就圍正方形”的回答,潘老師沒有強行拉回學生的思緒,只是用“呵呵,還是圍長方形的”化解了課堂的尷尬,更為后續(xù)的話題埋下伏筆,也為學生的學習比較提供了孕伏。
【片段二】引領嘗試促領悟
師:猜想是需要驗證的。你準備怎樣進行驗證呢?
生:我準備用鐵絲圍一圍來驗證。
師:好!請大家在方格紙上分別畫出兩根鐵絲圍的過程(說明:方格紙上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注意長方形的周長必須是20厘米和24厘米。
(學生自主實踐,嘗試不同的圍法,并粗略地畫出圖形。教師堂上巡視、觀察)
師:請準備好自己的作品,把它們展示出來,看誰畫得好,解釋得有水平。
生1:我覺得這句話是對的。我是把20厘米的鐵絲圍成了一個長7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面積是21平方厘米。把24厘米的鐵絲圍成了長7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面積是35平方厘米,所以周長長的長方形面積會大些。
(投影展示這兩種畫法。突出結論:這句話是對的)
生2:我覺得這句話是錯的。我是把20厘米長的鐵絲圍成長8厘米,寬2厘米的長方形,面積是16平方厘米。把24厘米的長方形圍成了11厘米、寬1厘米的長方形,面積是11平方厘米。發(fā)現(xiàn)這句話不對。
(投影展示這個學生的圍法。突出結論:這句話是錯的)
師:有截然不同的聲音,請問生1:聽了生2的發(fā)言,你有什么話想說?
生1:他舉的例子確實是用20厘米鐵絲圍成的長方形面積大,而用24厘米圍成的長方形面積小,所以我覺得他說得對,這句話是錯的。也提醒我思考問題要全面,不要草率地下結論。
生3:我覺得這句話既是對的,又是錯的。
師:這是一道判斷題,判斷題能夠既對又錯嗎?
生4:我覺得長方形的周長長短,并不能決定面積的大小。
生5:我們小組都用24厘米的鐵絲圍成了6種圍法,發(fā)現(xiàn)長寬差越大面積越小,而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生6:錯啦!是圍成長方形,怎么會出現(xiàn)正方形呢?
師:很有趣的話題。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7:對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師:記得很扎實!那就繼續(xù)用20厘米的鐵絲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吧!
……
【賞析】
合情猜想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潘老師以前面的猜想為原型,啟迪學生猜想是需要驗證的?!澳銣蕚湓鯓舆M行驗證呢?”為學生打開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也為學生正確地思考和科學地探索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們看到了令人驚嘆的教學場景。針對不同的聲音,潘老師不是講述和集體評價,而是創(chuàng)設更多的辨析機會,讓學生們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特別是自己實驗后的觀點,使解讀的力度增強,也使課堂更具理性,充滿著智慧的色彩。
滲透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是潘老師組織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當我們看到學生仔細而詳盡的驗證數(shù)據(jù)時,我們會為學生的周密思考贊嘆,更為教師營造的平等自由的探索時空而折服。因為教師不急躁,耐心等待和循循誘導,學生的認知才會被喚醒,學生的思維才會被激活。讓學生經(jīng)歷“猜想—驗證—思辨—歸納”的學習過程,使學生不僅掌握了“長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之間的關系,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在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的基礎上,獲得了探究發(fā)現(xiàn)知識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經(jīng)歷科學探索問題的道路,培養(yǎng)了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態(tài)度。
【片段三】拓展視角促建構
師:我們通過實驗知道了長方形周長和面積的關系,請判斷以下說法是否科學?
正方形的面積比長方形面積大。( )
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也相等。( )
(生自主研究,展示互評)
師:請大家聽一個故事,喜歡嗎?課件講述故事:歐拉是著名的數(shù)學家,他小時候要幫助爸爸放羊。羊漸漸地越來越多了,爸爸決定建造一個新的羊圈。他用尺量出了一塊長方形的土地,長40米,寬15米,面積正好是600平方米,爸爸算了算,圍這樣一個羊圈,需要用110米長的籬笆(15+15+40+40=110),可他發(fā)現(xiàn)他的材料只夠圍100米,不夠用。正當父親感到為難時,小歐拉卻對父親說:“我能用100米長的籬笆,圍成一個比這個羊圈面積還大的羊圈。”你知道歐拉是怎樣幫助爸爸解決這個難題的?
(生認真思考,積極交流)
師:如果我們也用竹籬笆圍一個長方形雞圈,長30米,寬10米?,F(xiàn)在要進行擴建,材料卻不增加,你能設計出幾種雞圈呢?它們中面積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最多能增加多少面積?
生:最多能增加100平方米。
師:你怎么想的?怎么知道是100平方米的?
生:……
【賞析】
知識需要練習才能得以鞏固,技能只有在訓練中才會愈加嫻熟。潘老師深諳此理,因而設計富有層次、趣味性強的練習,讓學生在訓練中深化建構,加速認知的建模。
判斷說理題,引領學生去解讀透規(guī)律,把握準本質。特別是故事的安排,既有趣味性,也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更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知道學習研究這種規(guī)律的意義所在,進而引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體會到了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增強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