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耀
吳建民大使是我很好的學長和朋友,他的突然離世令人震驚與悲痛。噩耗傳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大使往昔的音容笑貌宛若眼前。
生前與會合影竟成最后一張照片
就在他離開的前一天下午,我們一同出席了歐美同學會舉辦的北京海外高層次人才協(xié)會青委會成立大會。吳大使向來關心青年人才發(fā)展,他專程趕來表示祝賀?;顒釉谙挛?點多開始,因為他要趕飛機去武漢,大會安排他第一個發(fā)言。他希望年輕人以開放的心態(tài)看世界,他談到歐美同學會的成員大多是留學海外的,而留學人才推動了人類的進步,對話更是人類進步的源泉。他還專門講了當年鄧小平留法的故事,說正是當年中國1700名留法青年,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世界人才很多,因此要更多培養(yǎng)青年人才,而各個國家的辦事之道不同,青年人要積極熟悉各國的辦事之道。他愛護年輕人,尤其對青年海歸、國際化人才提出殷切希望。會前我提議大家一起和他合影,萬未料到這是他離世前最后一次公開活動,也更未成想這竟成為他的最后一張照片。
不畏坎坷和爭議,
畢生為我國外交事業(yè)積極奔走
認識吳大使已有十幾年時間。尤其是最近5年,他欣然擔任我們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的顧問,一直支持CCG的發(fā)展,常參加我們的活動,對智庫的發(fā)展提供了很多指導和幫助。他一直鼓勵我們堅持用全球化理念、開放的視野做智庫,鼓勵CCG多走出去到國際舞臺上交流,發(fā)出中國聲音,提高中國在海外的影響力。他連續(xù)幾年參加CCG主辦的各項活動,包括月度午餐會,2014、2015中國企業(yè)全球化論壇,以及2015、2016中國與全球化圓桌論壇。就在上個月,他還參加了我們的年度理事會,并作了精彩發(fā)言。
在CCG的活動中,吳大使曾談到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不斷推進對全球化的認識,警惕民粹主義對改革開放的阻礙,在斗爭中實現(xiàn)更有效的合作;談到中國企業(yè)走出去要敞開胸懷,要更新觀念、更新知識、重視人才,建立全球化品牌;談到智庫要在中國和平發(fā)展的過程中,幫助國家去化解國際上的不同聲音,打消國際社會上對中國發(fā)展的疑慮。他一直堅持捍衛(wèi)改革開放和參與全球化的成果,他的智慧和思想讓我們收獲良多。
吳大使畢生致力于我國的外交事業(yè),退休后仍為推動民間公共外交和智庫外交積極奔走。5月下旬他還在人民大會堂主持了歐美同學會舉辦的首屆中法文化論壇,習近平主席和法國總統(tǒng)奧朗德發(fā)來祝賀,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法國前總理拉法蘭出席。正是由于吳大使的積極參與,首屆中法論壇取得了巨大成功。
吳大使一直有很好的思考。有一次,他專門約我到他辦公室長談,說到現(xiàn)在中國需要民間外交,特別需要將有經(jīng)驗的國際化人才組織起來推動二軌外交。我們深入地討論了怎樣充分發(fā)揮前外交官、前商務參贊等專業(yè)人士的作用,交流了如何致力于促進中國智庫建立“旋轉門”機制。
我在國內國際不同的場合與吳大使一起參加活動,他精通法語和英語,發(fā)言富有邏輯、情理兼具,尤其懂得用國際化的語言和西方國家的文化習慣講述中國故事。他在國內外大小場合都以儒雅、睿智的形象將觀點娓娓道來,語氣柔和,立場堅定。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總能站在人類整體的利益和宏觀長遠的視角去思考國家戰(zhàn)略、溝通中國與世界。在國內,他義無反顧地批判狹隘的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在國際上,他更為中國的利益分寸必爭,用國際化的敘述方式讓世界更多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果和和平崛起的姿態(tài)。這是一位兼具世界眼光和中國情懷、不畏坎坷和爭議的精英知識分子!是當代中國杰出外交家!
吳建民趕往武漢前,最后的合影。
待人接物彬彬有禮,親切感十足
我們曾在新加坡參加研討會,會后相約去吃當?shù)爻雒牧裆?。他幽默地說自己喜歡吃榴蓮,遠臭近香,還向大家介紹榴蓮的吃法,讓大家不由自主地親近。就在去年,我們一同出席在倫敦舉行的國際會議,會前吳大使建議我們一起去海德公園走走。我們一起散步一個多小時,吳大使換上運動鞋健步如飛,看得出身體非常健康,活力十足。期間,他向我談到之前擔任領導人翻譯、駐聯(lián)合國代表、外交部發(fā)言人、駐外大使的故事,說一直想記錄下來,既是對自己職業(yè)生涯的回顧,也是希望對中國外交工作者有所幫助。吳大使沒有官員的架子,對一般工作人員同樣彬彬有禮,此前參加會議服務的CCG同事們也無不感懷吳大使的平易近人。
吳建民大使是真正具有中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外交家,是富有遠見的中國改革開放的積極推動者,為中國的開放交流和參與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樣一位師長、朋友的離去,無疑是中國開放力量的一個重要損失!我們會牢記吳大使的殷切期望,積極參與和推動全球化進程,更加有力地在國際舞臺上傳遞中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