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獸是一部席卷全球的現(xiàn)象級網(wǎng)游,也是一部被期待了10年的電影,是一門生意,更是一種情懷。在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進化”無疑是最健康的力量。
“進化”是最健康的力量
王波
一再跳票的《魔獸世界》終于完成了自身的“突變”,從游戲到電影,他們這次不再食言。
這款網(wǎng)絡游戲在過去十年里,留下傲人的成績,也帶來巨大的爭議,漸漸成長為全球最知名最長壽的網(wǎng)游。
這背后,是“進化”的力量。
游戲開發(fā)者制作能力在進化。他們用自己的理念、創(chuàng)意和精美的產(chǎn)品體系,引領著業(yè)界潮流,也吸引了大量的玩家前赴后繼。
《魔獸世界》作為世人眼中“不務正業(yè)”的游戲,起初只是用來消磨時間,后來悄悄滲透進玩家的生活,并漸漸占據(jù)他們的時間、物力和心力。經(jīng)過11年的風雨興衰和成長陪伴,已經(jīng)成為不少人的青春記憶。
從北京三里屯的魔獸主題展到美國好萊塢的全球首映會,從粉絲們的狂熱表現(xiàn)上,可以看到時光留下了怎樣的烙印。這款游戲的影響力甚至外溢到了非玩家的世界里?!八⒙曂⒆鋈粘?、氪金狗眼”等已經(jīng)成為日??谡Z的詞,其實來自魔獸游戲。
這更值得欣喜。因為它讓我們看到了更深層的進化來自這個社會的接納能力。畢竟,這款游戲和其他游戲一樣,曾引起過爭議,如今作為一種文化事件被關注,因它而創(chuàng)造和塑造的網(wǎng)絡漢語被使用。
社會總是在不斷進化中解決問題。最初被視為“洪水猛獸”的游戲,進化出了一部萬眾矚目的全球大IP電影,這個“無中生有”的過程,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想象力。
游戲中的那些角色、道具,也已“進化”成企業(yè)眼中的文化符號和商業(yè)道具。一些企業(yè)根據(jù)游戲的特點,設計整合傳播點,實現(xiàn)了“玩法”的進化,“玩”蛻變成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生產(chǎn)力。
在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進化”無疑是最健康的力量,“退化”才是最可怕的深淵。
理想主義者的搖擺與狂奔
孔明明
本期寫作《這群喝精釀啤酒的人,“精釀”出一門生意》
最初定下這個選題,緣于對那些喝精釀啤酒的人的興趣:他們是誰?生活狀態(tài)怎么樣?為什么喜歡喝精釀啤酒?
從身邊常見的精釀酒館入手,我逐漸發(fā)現(xiàn)了中國精釀啤酒圈這個相對隱秘、小眾的江湖。他們出身各異,或是受國外文化的影響,或是機緣巧合,從而踏入了精釀啤酒行業(yè),在觥籌交錯之間將愛好變?yōu)榱耸聵I(yè)。
他們中的高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美國的精釀啤酒浪潮最早由1960年代的“嬉皮士”發(fā)起。為了抵抗社會大工業(yè)機器、追求波西米亞式的田園生活,嬉皮士們生產(chǎn)出精釀啤酒這種具有國際性和手工性的烏托邦式的商品。隨后,不同時代的文化精英階層開始推崇精釀啤酒。而發(fā)達的互聯(lián)網(wǎng)自媒體的助推,使精釀啤酒走近了大眾。
在中國,精釀啤酒還遠沒到爆發(fā)的地步,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及消費結構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其觀望,伺機而動。
我在采訪中接觸到的這些中國精釀啤酒文化的先行者,或許不是最有商業(yè)頭腦的人,但他們打心底里熱愛精釀啤酒,希望通過反復的嘗試和持續(xù)的努力,從文化本源和人們的消費認知入手,讓享用精釀啤酒成為一部分人的生活狀態(tài),從中獲得生活的美感和質感。
把愛好變成事業(yè)本來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他們當中有人已經(jīng)得到了資本的認可,也有人決定“先扎扎實實地把酒釀好,讓行業(yè)真正變好”,這大概也是這群理想主義者的某種不妥協(xié)吧。
在已經(jīng)到來的個性化時代,你可能會看到越來越多類似的故事發(fā)生。這是給理想主義者們最實際的贊美和回報。
暴脾氣麥基:說真話,寫真理
杜祎潔
本期寫作《“大師”麥基和他的中國門徒》
羅伯特·麥基穿三件套高級西裝,左手戴金色婚戒和手表,喜歡Rauph Lauren,喝加冰可樂,興起時會“呵呵”笑兩聲,說到“帶牙齒的喜劇”時牙關緊咬,從齒縫里擠出爆音。
這是個個性強烈的暴脾氣老頭。與我第一次見面就因為問題尖銳翻了臉,認為自己受了侮辱。發(fā)現(xiàn)是誤會后又表示抱歉,但堅持“要說真話”。
被問到人生中有沒有重要的轉折點和“激勵事件”時,他直接斥責這是個“陳詞濫調的偽問題”。“一部電影、一段經(jīng)驗就可以解釋麥基,這是無稽之談。”
麥基并沒有寫出震驚世人的電影劇本。他的一個劇本曾被轉賣5次,賺得盆滿缽滿,但沒被拍攝成片。把劇本改編成小說的計劃也最終擱置,每次動筆,總被新近研究的課堂內容打斷,最后不了了之。
最令他滿足的是研究并理解故事、對話、人物和喜劇,咀嚼消化這些碎片,向受眾展示它們如何縱橫交錯。而將課堂上表達的想法抽絲剝繭成為書面文字,是麥基感受到的終極喜悅。
第一天上課,他提前半小時就到場了,課前再三強調要守時,“你必須在11點45分回到坐席。如果你看到11點45分,再想著回來就遲了?!?/p>
他批評《夏洛特煩惱》愚蠢至極,直指《北京遇上西雅圖》抄襲好萊塢模式,唯有對《老炮兒》嘴下留情—人物形象飽滿、富含矛盾心理。“我知道六爺想要什么,他想要重過一遍他的青春?!?/p>
他說話帶刺兒又不乏連珠妙語,幽默又機警。簽名時看到一本讀者的臺灣版《故事》,懷疑是盜版,專門找來妻子記錄在案。
但你不得不為這個耿直老頭的生活智慧驚嘆不已。進修最后,麥基談及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關于存在還是成為、永恒還是無常的思辨,而他為每位讀者在《故事》扉頁留下的簽名是:寫作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