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玲,邵偉庚,閆敦梁
(1.松花江林管局森防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2.黑龍江省森林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黑龍江省西部平原區(qū)地錦引種試驗
石春玲1,邵偉庚2,閆敦梁2
(1.松花江林管局森防站,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8,2.黑龍江省森林與環(huán)境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5)
摘要通過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qū)進行的地錦引種栽培試驗,結果表明:地錦在黑龍江西部地區(qū)平均抗寒指數(shù)、抗旱指數(shù)、抗蟲指數(shù)分別為3.00、1.12、1.05,沒有病害,具有較強的抗逆性;開花結實正常,地錦能完成生長發(fā)育,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地錦綠化效果好,能提高該地區(qū)的園林綠化整體水平。
關鍵詞地錦;抗逆性;物候期;園林綠化
黑龍江西部屬高寒半干旱地區(qū),園林綠化樹種少,綠化形式單一,色彩不豐富,缺少垂直綠化樹種。為提高本地區(qū)的園林綠化整體水平,增加新樹種和新型綠化方式,我們在1999年4月引進了地錦等垂直綠化樹種,進行適應性觀測和綠化應用試驗,篩選出了適合本地區(qū)栽培的垂直綠化樹種,并取得了良好的綠化景觀效果。
1試驗地概況
黑龍江西部地區(qū)主要包括齊齊哈爾市和大慶兩個市,44°40′—48°56′ N,122°54′—125°59′ E。該區(qū)屬多風少雨的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8 ℃,極端最低氣溫-39.0 ℃,極端最高氣溫36.5 ℃。全年≥10 ℃活動積溫2 700 ℃,無霜期120~150 d。年日照時數(shù)2 847 h,年太陽總輻射112 Kcal.m-2。年平均降水量430 mm,蒸發(fā)量1 620 mm。
試驗主要在齊齊哈爾市綠源林業(yè)科技示范進行(位于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qū)),引種栽培試驗、適應性觀測、物候期觀測、苗木繁育試驗、試驗示范模式的建立等主要在該基地進行。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材料
1999年4月,按照氣候相似論及品種同源性理論分別從銀川、沈陽、哈爾濱引進地錦種子和幼苗,進行本地播種和栽培試驗[1]。
2.2研究方法
采用《林木引種GB/T 14175—1993》標準的方法[2],觀測抗寒程度、抗旱程度、病蟲危害情況、物候期及生長節(jié)律。根據(jù)抗逆性指數(shù)、物候期等指標,綜合評價樹種的適應性。
2.2.1抗逆性調(diào)查方法對抗寒、抗旱、抗蟲性的觀測,按受害程度劃分為5級,通過計算抗逆性指數(shù)的方法進行分級;抗病性也按受害程度劃分為5級,通過計算感病指數(shù)的方法進行分級。
2.2.2物候期觀察方法每一樹種選取標準株10株(不足10株的,每株觀測),萌動期、開花期1~2 d觀察1次,其他生長期5~7 d觀察1次,記入物候期觀察記載表。連續(xù)觀察3年以上,匯總。
3結果與分析
3.1抗逆性分析
表1 抗寒指數(shù)及抗寒等級統(tǒng)計結果
從表1可見,經(jīng)過2各階段,6年的觀測,地錦在黑龍江西部地區(qū)的平均抗寒指數(shù)為3.00,通過觀測當年新生枝條有凍傷,枝條凍傷程度在30%以下,2年生以上枝條沒有凍害,不影響其攀緣生長。
表2 抗旱指數(shù)及抗旱等級統(tǒng)計結果
從表2可見,地錦在黑龍江西部地區(qū)有輕微的旱害,平均抗旱指數(shù)為1.12,僅在栽培初期有旱害,受害輕微不影響生長。
表3 抗蟲指數(shù)調(diào)查結果統(tǒng)計
蟲害調(diào)查結果見表3。從表中可見,地錦平均抗蟲指數(shù)為1.05,受葡萄天蛾(Ampelophagarubiginosa)輕微為害,表現(xiàn)出較強的抗蟲性。
10多年來,地錦未發(fā)生病害,病情指數(shù)均為0,在本地區(qū)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抗病性。
3.2物候期
2012年、2013年、2014年對物候期進行了觀察, 3年的觀察統(tǒng)計結果見表4。
表4 地錦物候期
由表4可知,地錦從4月上中旬開始萌動,至10月份完全休眠,均能正常開花、結實,而且所結的種子,在本地區(qū)均能播種出苗,這表明地錦能在本地區(qū)完成其整個生長發(fā)育期,能適應黑龍江西部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已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qū)安家落戶。
3.3生長情況
表5 地錦生長量
由表5可知,在黑龍江西部地區(qū)10年生地錦,平均地徑為1.8 cm,主枝平均長度14.2 m。
3.4綠化效果
地錦吸盤密集,吸附能力強,附著牢固,適宜從低層到高層建筑墻壁及立交橋的綠化。試驗結果表明,在黑龍江省西部地區(qū),地錦可用于1~6層樓房、立交橋的墻壁綠化。
4結論與討論
4.1結論
地錦能適合黑龍江省西部高寒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能完成生長發(fā)育,開花結實正常,種子飽滿,并能進行本地播種育苗,長勢良好。
4.2討論
地錦在黑龍江西部地區(qū)具有很高的綠化觀賞價值,能提高本地區(qū)的園林綠化整體水平。另外,黑龍江西部地區(qū)尚有很多石質(zhì)荒山,能否用地錦進行荒山綠化治理也很值得探討。
參考文獻:
[1]鄭萬鈞,等.中國樹木志:第三卷[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7
[2]游應天,潘志剛,傅紫芰,等.林木引種GB/T 14175-1993[M].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1993
Introduced Experiments ofEuphorbiahumifusain Plain Area of We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
Shi Chunling1,Shao Weigeng2,Yan Dunliang2
(1.Forest Fire Control,Forest Management Bureau,Songhua River,Harbin 150008,China;2. Academy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Qiqihar 161005,China)
AbstractIntroduction & cultivation experiments of Euphorbia humifusa were conducted in western region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an cold-resistant index,drought-resistant index,insect-resistant index of E. humifusa in western region of Heilongjiang average is 3.00,1.12,1.05,respectively. E. humifusa have no diseases,but have strong resistance. E. humifusa have normal flowering & fruiting; the growth & development of E. humifusa is normal,with good adaptability;greening effect of E. humifusa is optimal; E. humifusa can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landscaping.
Key wordsEuphorbia humifusa;resistance;phenology;landscaping
文章編號:1005-5215(2016)06-0049-02
收稿日期:2016-02-25
作者簡介:石春玲(1966-),女,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林業(yè)和森林保護工作.
中圖分類號:S722.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6.0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