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爽
?
守定高原 守定教育
——記內蒙古自治區(qū)達拉特旗第十中學校長蘇德華
文/吳爽
內蒙古自治區(qū)達拉特旗第十中學校長蘇德華
2015年8月,蘇德華在“尋找中國好校長”大型公益活動中獲得“中國好校長”的殊榮。33年來,他孜孜追求于三尺講臺,播撒汗水,傾注智慧,播種理想,收獲希望。他用飽滿的熱情、辛勤的勞動和誨人不倦的精神,將一顆炙熱之心獻給了達拉特旗的孩子及教育事業(yè)。
在蘇德華看來,要想辦好學,就要讓每位教師都能盡享成功的喜悅,體悟職業(yè)的幸福。為了加強專業(yè)教師隊伍建設,他鼓勵和支持職業(yè)類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fā)展,強化終身學習與交流,致力于打造學習型教師隊伍。
蘇德華1981年大學畢業(yè),應家鄉(xiāng)的召喚,畢業(yè)后回到達拉特旗第一中學,從事高中化學教學兼班主任的工作。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潛心于教學鉆研,把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全心上好每一堂課作為他的教學行為準則。他精心設計、思考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并將書本上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用風趣的語言將原本枯燥抽象的化學知識講授得生動活潑。這樣的課堂受到學生歡迎,贏得教師贊譽,因此他很快成為學校的業(yè)務骨干。
擔任校長后,他要求教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師做不到的,他也努力做到。為加大校本教研和課程改革的力度,蘇德華盡最大努力改變老師陳舊的教學理念,讓全體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盡快地轉變角色,由一個表演者轉向引領者;由只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全體學生的學;由關注好學生轉向兼顧關注最后一名學生。課堂教學“以學定教、精講精練、少講多學”,做到“三個服從”,教師要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教學活動要服從課堂的需要,教學方法要服從效果的需要。要求杜絕五種課:沒有預先準備的課不上,沒有師生互動的課不上,沒有當堂訓練的課不上,沒有教學反饋的課不上,沒有實際效果的課不上。
他要求教師精心組織和安排備、講、批、輔、考、研六個環(huán)節(jié),帶領教師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建立“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后反思”的模式。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各班開展課前三分鐘,每天有演講,每日有警句格言活動。語文組安排古詩文經(jīng)典吟誦,傳承國學文化,有必讀內容、必背詩篇。英語組積極開展“英語角”活動。朗誦、演講等活動成為學生的日常學習課,文藝演出、體育比賽成為學生的“調味劑”。
1994年,蘇德華被調任為達拉特旗第六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當時的達拉特旗第六中學,基礎設施差、管理混亂、社會聲譽非常不好,教師不愿在此工作,學生不愿在此讀書。
他籌措資金累計30多萬元,用于完善學?;A設施建設;為改善教學管理,蘇德華親自制定《達六中教師千分考核表》,起草《達六中教職工工作手冊》,為達六中科學化管理和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他每天聽、評兩節(jié)課,零距離接觸老師和學生,用心傾聽他們的訴求。
在蘇德華的科學管理下,1998年的中考中,達拉特旗六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四個科目總分平均分全旗第一,其中英語平均分居伊克昭盟第一名;政治、歷史、化學平均分位于全旗第二名。1999年中考中,創(chuàng)下了達六中升學人數(shù)和升學率的歷史紀錄,獲得了全旗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學校綜合督導評估在全旗名列前茅,被評為“德育先進學?!薄?/p>
達拉特旗六中從此走出了灰色的陰影,得到了全體師生的認可,贏得社會的贊譽和上級領導的肯定。全體師生煥發(fā)出了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
寒來暑往,風雨無阻,每天清晨蘇德華堅持到學校巡視。他每天聽、評兩節(jié)課,零距離接觸老師和學生,用心傾聽他們的訴求,到教室、食堂、操場轉轉,看看學生們都在干些什么,他們需要些什么,聽聽他們都在議論些什么。在他眼里,學校的教職員工就是他的兄弟姐妹,學生就是他的孩子,他有責任有義務關心呵護他們,誰有了困難,他都會竭盡全力伸出援助之手。
在蘇德華的教育思想中,有一條主線貫穿始終,那就是“以生為本,育人為重”。他生活中,總是那么簡簡單單幾身衣服,著裝樸素,飯菜簡單,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牌,生活十分樸實勤儉。
作為剛起步的私立學校,辦學經(jīng)費十分困難。但是,有很多貧困的學生及家長向他求援,他幾乎來者不拒,有求必應。每年都得拿出一大筆錢幫助那些家境窘迫的孩子完成學業(yè)。他要求每位教師必須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家庭經(jīng)濟狀況,每學期都得把無力繼續(xù)讀書的學生名單上報德育處,然后通過“黨員一幫一”活動,或其他辦法幫助他們。十幾年來,學校先后對近千名學生減免各種費用,現(xiàn)在每個年級都有十幾名學生除享受國家助學金、獎學金外,還享受學校助學金,并免費住宿。
從2010年開始,學校每年春季將未完成義務教育,流浪在社會上的“流浪學生”,招收回學校,成立“預科班”,為其提供無償義務教學。截至今年,共計幫助了700余名學生完成了義務教育,使得他們懸崖勒馬,步入了正確的人生軌道,為他們重新?lián)P起了希望的風帆。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但一輩子做好事就難了。截至目前,他已累計籌資600多萬元用于幫助、救助、培養(yǎng)困難學生和孤殘兒。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的學生中有高科技人才,如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紅外制導專家張金鎖,也有諸多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工程師不勝枚舉。
三十多年的風雨滄桑,他始終站在教育這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
崇山峻嶺掩不住,千錘百煉透風流。在蘇德華的管理下,達拉特旗第十中學在辦學效益和各方面的成績顯著。隨著學校的不斷發(fā)展,為了提高學生們的學習、生活質量,滿足學校教學、實習實訓的需求,身為校長的他,在沒有任何政府教育經(jīng)費投入的情況下,自籌經(jīng)費,將自己早期經(jīng)營煤礦、房地產以及大量編寫出版教學習題集的全部勞動所得收入用于大量購置教學設備,新建學生公寓、塑膠操場、體育館、報告廳、圖書閱覽室,新增鋼琴實訓教室、汽修實習實訓場地等學校基礎設施。
2005年春天,達拉特旗二完小建設教學樓和宿舍樓,孩子們沒有教室,二完小校長找其他有閑置房屋的公辦學校和事業(yè)單位幫忙,都被以各種理由借口推辭了。蘇德華聽說這個情況后,主動提出無償幫二完小解決教室問題。2008年,無償幫助達拉特旗第八中學解決因建設教學樓而無教室的問題。
2014年夏天,學校校安工程加固施工,所有師生都放了暑假,大家都在家里享受著安逸、清涼的假期,已經(jīng)五十五歲的蘇德華,卻每天穿梭于學校施工現(xiàn)場,不顧烈日的暴曬,自己動手搬鋼筋、鑿地窟、攪水泥,生怕工人們哪道工序做得不合格、不到位,導致校安工程出現(xiàn)狀況。他每天堅守工地,監(jiān)督指導工程的進展情況,用心血和汗水書寫著自己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一個假期,天天如此,從未停歇。
蘇德華不僅為達拉特旗第十中學的長遠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擴大了當?shù)厝嗣袢罕娊邮芙逃臋C會,還為緩解公辦教育經(jīng)費不足的矛盾做著公益事業(yè),為地方財政每年節(jié)約近3000萬元的辦學經(jīng)費。建校十幾年來,他先后共計投資了一億多元用于學校教學設備的購買以及學?;A設施建設上,把一所名不見經(jīng)傳的普通高中,漸漸引領上一條有明確方向、有先進辦學理念、有職業(yè)特色的辦學之路。
2000年8月,達拉特旗第十中學建校,蘇德華擔任首任校長。2001年7月,達拉特旗第十中學被旗委、旗人民政府作為改革試點有償轉制為民辦學校。這位黃河達拉特岸邊上成長起來的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懷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無限忠誠,以先進的辦學理念首創(chuàng)旗民辦學校。
在當時,公辦學校轉制民營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尚屬首例,全國少見,沒有多少成功的經(jīng)驗可借鑒。蘇德華沒有畏懼擺在眼前的重重阻力,而是披荊斬棘、乘風破浪。至此,學校開始走上了自主辦學、自謀發(fā)展、自負盈虧的發(fā)展道路。
2004年,達拉特旗第十中學在普職并存的情況下,采取了從普高學生中向職高分流的措施,使得在職高學習的學生直接受益。該經(jīng)驗在全市普遍推行,致使鄂爾多斯市的教育質量發(fā)生了質的改變,位次在全區(qū)大幅度跨越。
作為從教30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他不慕名利;對學問愛之彌深,鉆之彌堅。他懷著對教育工作的深刻理解和滿腔熱情,始終秉持為民辦學、造福桑梓的辦學宗旨。在他的領導管理下,學校高考成績連年飆升,為此,學校多次受到國家、自治區(qū)、市級的各類嘉獎。
蘇德華任達拉特旗第十中學黨委書記、校長15年來,他以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樹立了達拉特旗乃至自治區(qū)民辦教育的一面旗幟;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開創(chuàng)了與時俱進的辦學之路;以自己的膽識和勇氣締造著民辦教育的品牌傳奇。
翻身不自傲,乘風展宏圖。30多年的風雨滄桑,他始終站在教育這塊精神高地上,守望著自己的理想。按他的規(guī)劃,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將把達拉特旗第十中學建設成為全國管理一流、師資一流、設備一流、教學質量一流的示范性民辦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