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本祥,劉望樹
(1.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安徽蕪湖 241009;2.蕪湖市科技局,安徽蕪湖 241001)
?
某輕型客車的前獨立懸掛K&C特性仿真分析
徐本祥1,劉望樹2
(1.奇瑞商用車(安徽)有限公司工程研究院,安徽蕪湖241009;2.蕪湖市科技局,安徽蕪湖241001)
摘要:利用多體動力學分析軟件ADAMS/CAR建立某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虛擬樣機仿真模型。采用輪跳和力加載的方法對汽車在彎道行駛過程中懸架的K&C特性進行仿真分析,為進一步改進懸架系統(tǒng)性能,縮短產(chǎn)品開發(fā)周期,提高產(chǎn)品的可靠性提供參考。
關鍵詞:輕型客車;ADAMS;前獨立懸架K&C特性;仿真分析
1.1前獨立懸架介紹及分析目的
我公司新研發(fā)的某輕型客車前懸掛采用雙A臂獨立懸掛結構(見圖1),由上擺臂總成、下擺臂總成、螺旋彈簧、減振器、穩(wěn)定桿總成、緩沖塊等組成。其優(yōu)點:兩側車輪可以單獨運動互不影響,可以減少車架和車身的振動,有助于消除轉向輪偏擺的不良現(xiàn)象;減少非簧載質量,有利于提高汽車行駛的平順性;取消前橋結構,降低了發(fā)動機和整車重心高度,同時車輪運動空間較大,可以降低懸架剛度,提高可靠性,降低生產(chǎn)成本[1]。汽車懸架的K&C特性對整車行駛性能至關重要。懸架幾何運動學特性(Kinematics,簡稱K特性)揭示的是在車輪跳動及轉向運動過程中,懸架各種性能參數(shù)的變化特性;懸架彈性運動學特性(Compliance,簡稱C特性)揭示的是在輪胎和路面之間各種力和力矩作用下,懸架各種性能參數(shù)的變化特性。本論文應用ADAMS/CAR軟件,建立某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多體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對其K&C特性進行仿真分析[2-5]。
1.2建模輸入?yún)?shù)
建模狀態(tài)為車輛滿載狀態(tài),滿載狀態(tài)建?;緟?shù)有:前輪單側前束0.3°,車輪外傾0.613°,主銷內傾11.89°,主銷后傾3.515°,軸距3 935 mm,輪胎自由半徑387.5 mm,輪胎質量38 kg,彈簧剛度321 N/mm,減振器阻尼特性見表1。滿載車輪上跳量68 mm,滿載車輪下跳量70 mm,滿載前軸荷2 343 kg。表1為所用減振器的阻尼特性。前獨立懸架建模需要的硬點坐標有相關設計資料提供[6]。
表1 減振器阻尼特性
1.3ADAMS模型的建立
根據(jù)建模參數(shù)建立某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ADAMS/CAR仿真分析模型,如圖2所示,模型的建立過程參照有關文獻[7-8]。模型中襯套屬性文件為ADAMS/ CAR自帶文件。
2.1工況設定
1)平行輪跳工況。平行輪跳工況是給左右車輪同時施加相同的跳動量,左右車輪運動方向相同,上跳為正,下跳為負。進行平行輪跳“試驗”時,設定車輪上、下跳動量(-70~68 mm),轉向角度設為零,仿真模式為Kinematic模式。
2)縱向力加載工況??v向力加載工況是在車輪接地處施加縱向力,縱向力由負的最大值線性增加到正的最大值(-11 485.6~11 485.6 N),向前為正,向后為負。進行縱向力加載“試驗”時,取1g的縱向加速度。仿真分析時,轉向角度為零,仿真模式為Compliance模式。
3)側向力加載工況。側向力加載工況是在車輪接地處施加側向力,側向力由負的最大值線性增加到正的最大值(-11 485.6~11 485.6 N),向左為正,向右為負。進行側向力加載“試驗”時,取1g的側向加速度。仿真分析時,轉向角度為零,仿真模式為Compliance模式。
2.2仿真結果分析
2.2.1平行輪跳工況
由圖3可以看出,前輪上跳時,前束角的理想變化為零至負前束(-0.5°/ 50 mm),即弱負前束變化。在車輪跳動過程中,前獨立懸架車輪前束角的的變化范圍較小,變化趨勢合理。一般希望在車輪上跳時外傾角向減小的方向變化,而在下落時朝正值方向變化。車輪上跳時,車輪外傾角變化為-2°~+0.5°/ 50 mm較為適宜。
由圖4可以看出,在車輪跳動過程中,車輪外傾角的變化趨勢較合理,外傾角的總體變化范圍較小。一般希望后傾角在車輪上下運動過程中變化越小越好,車輪上跳時一般要求后傾角有增加的趨勢。
圖5中主銷后傾角的變化趨勢合理,主銷后傾角的變化范圍較小。
一般希望車輪上跳時,主銷內傾角的增加越小越好,以避免主銷后傾角變化過大。
圖6中主銷內傾角的變化范圍較小。
車輪跳動過程中希望輪距的變化越小越好,不大的輪距變化在輪胎較軟時可以由輪胎變形來適應,輪胎可容許輪距的變化在每個車輪上達到4~5 mm,而不致沿路面滑移。由圖7可見,該輪心側向位移變化略大。
2.2.2縱向力加載工況
在車輪受到制動力和驅動力的時候,希望四輪定位參數(shù)變化越小越好。由圖8可知,在縱向力加載的過程中,前獨立懸架車輪前束角變化范圍較大。
由圖9可以看出,在縱向力加載過程中,車輪外傾角變化范圍較小,滿足要求。
由圖10可以看出,在縱向力加載過程中,主銷后傾角的變化范圍較大。
由圖11可以看出,在縱向力加載過程中,主銷內傾角的變化范圍較小。
不大的輪距變化在輪胎較軟時可以由輪胎變形來適應,圖12中輪心側向位移的變化較為合適。2.2.3側向力加載工況
在車輪受到側向力的過程中,前束角的變化即為車輪轉角的變化。由圖13可以看出,在側向力加載過程中,前獨立懸架車輪前束角變化較大。
由圖14可以看出,在車輪受到側向力的過程中,車輪外傾角變化范圍較小,滿足要求。
由圖15可以看出,在車輪受到側向力的過程中,主銷后傾角的變化范圍較小。
由圖16可以看出,在車輪受到側向力的過程中,主銷內傾角的變化范圍較小。
不大的輪距變化在輪胎較軟時可以由輪胎變形來適應,圖17中的輪距變化較為合適。
2.3分析結果匯總
某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K&C仿真分析結果表2所示。車輪在平行輪跳工況下輪心側向位移變化達6.6 mm,超過正常的4~5 mm范圍,可能會造成輪胎的嚴重磨損。平行輪跳試驗中,輪心側向位移即輪距的變化范圍較大,超過正常的4~5 mm范圍,將會產(chǎn)生較嚴重的輪胎早期磨損問題,需要再優(yōu)化上、下擺臂的長度和比例,將輪胎橫向滑移減少到合理的范圍,從而降低輪胎的非正常磨損,提高行駛的穩(wěn)定性[9]。
表2 某輕型客車前獨立懸架K&C仿真分析結果
分析結果表明,在前獨立懸架K&C仿真試驗中,各評價參數(shù)的變化趨勢都比較合理。平行輪跳試驗中,輪心側向位移即輪距的變化范圍較大,其他參數(shù)變化范圍較?。豢v向力加載試驗中,車輪前束角和主銷后傾角的變化范圍較大,其他參數(shù)變化范圍較小;側向力加載試驗中,車輪前束角的變化范圍較大,其他參數(shù)變化范圍較小。
參考文獻:
[1]陳家瑞.汽車構造:下冊[M].3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王孝朋.麥弗遜懸掛與雙A臂懸掛的運動特性對比[J].太原大學學報,2010(4):117-118.
[3]喻凡.林逸.汽車系統(tǒng)動力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4]陳軍.MSC.ADAMS技術與工程分析實例[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5]劉國猛,谷玉川,趙若琳,等.K&C試驗臺及其應用[J].機電工程技術,2010(8):124-126.
[6]周紅妮,馮櫻,李向陽.基于ADAMS的汽車前懸架仿真分析及優(yōu)化方法研究[J].湖北汽車工業(yè)學報,2010(3):5-9.
[7]陳黎卿,王啟瑞,陳無畏,等.基于ADAMS的雙橫臂扭桿獨立懸架操縱穩(wěn)定性分析[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4):341-345.
[8]金敘龍,郭萬富.雙橫臂獨立懸架運動特性分析[J].汽車技術,2001(4):11-14.
[9]廖林清,宋禮,陳兵,等.客車空氣懸架的建模與K&C特性分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6-11.
修改稿日期:2015-09-22
Simulation Analysis on K&C Characteristics of a Light Bus
Front Independent Suspension
Xu Benxiang1, Liu Wangshu2
(1.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ry Commercial Vehicle (Anhui)Co., Ltd, Wuhu 241009, China; 2.Wuhu Technology Bureau, Wuhu 241001, China)
Abstract:Multi-dynamics analysis software ADAMS/CAR is used toestablish virtualprototype simulation modelofa lightbusfrontindependentsuspension.Wheelhopandforceloadingmethodsareusedtosimulateandanalyzethebus' K&Ccharacteristic when the bus is driven in a curve road. This is for further improvingthe suspension systemperformance,shorteningtheproductdevelopmentcycle,enhancingtheproductreliabilitytoprovideareference.
Key words:light bus; ADAMS; front independent suspension K&Ccharacteristics; simulation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U463.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6-3331(2016)02-0023-04
作者簡介:徐本祥(1972-),男,碩士;高級工程師;主管設計師;主要從事汽車總體設計及項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