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剛翻過的土地袒開褐色的胸膛,天邊或路旁不時出現(xiàn)一片茂密的森林,我頓然感到大自然的遼闊,和這新疆風光的美麗。
車子終于駛到了天山腳下,坐在蒙古包里舒適的軟毯上,不吃口皮提曼塔,真是不夠勁兒。
我和爸爸在奧依塔克冰川公園的小鋪上,排隊等著皮提曼塔出籠。
香噴噴的皮提曼塔出自一個維吾爾族大師傅之手。大師傅,頭發(fā)粗黑微卷,雙手動作嫻熟。他說最好的料就是這山羊肉,把肉剁成小肉丁,約小拇指指甲蓋那么大,再把原生態(tài)無農(nóng)藥的洋蔥剁碎,摻進羊肉里,純鮮味兒美,腥味兒全無。放佐料時,佐料的用量、比例非常關(guān)鍵,將胡椒粉、鹽水和在肉餡兒里,這樣可以提味,提升肉的口感,增加吃者的食欲。
和面更是頭等大事。在面料中加牛奶、雞蛋,再搟成大面皮兒,很薄很薄,至于怎么個薄,就是當你把大面皮兒切成若干個面劑子,條條面劑子再用走槌搟成薄片,厚度基本上不超過T恤衫布料的厚度。撒上面粉,包餡兒入料。有時為了讓湯汁更鮮美,會在包皮提曼塔時加些許南瓜粒、葡萄干或是核桃仁、芝麻。
蒸的方法尤為講究。皮提曼塔的雛形極像常見的薄皮包子。但它的蒸的方法立馬就將兩者區(qū)分開來。薄皮包子是放在蒸籠里蒸的,南方地區(qū)還常墊上箬葉;但皮提曼塔是放在烤馕中,通常四個或八個放成團簇狀,這樣既入味,吃起來又十分豪爽。當然,還有一種蒸法很獨特,那就是把抓飯放在籠底,金燦燦油亮亮的“稻田”上幾個身著白裙的“胖娃娃”在享受蒸汽浴。
終于盼到它出鍋了,額上冒汗的大師傅將八個皮提曼塔放在馕上。遠觀,似和田玉般剔透;近看,薄而透的面皮兒里隱隱約約可以窺見若干個紫紅葡萄干、橙黃南瓜粒。
“好香??!”我聞著它純正的奶味兒加果肉蔥香,趕忙從馕盤上取下一個往嘴里塞。爸爸看我滿手流油,笑著說:“丫頭兒,你這吃法不對不對呀?!薄班牛孔瞿敲粗v究,吃還講究?”大師傅笑著說道:“我們天山人呀通常是先咬個口兒,把湯汁喝了,再大口大口地吃?!焙靡粋€玉壺飲酒!爸爸又說:“丫頭兒,你要是不習慣,可以先拿個吸管吸。”
我深吸了一口氣,猛地用吸管一吸,頓覺天空好藍、草地好青,湯汁兒果真鮮!
再大咬一口,酥香嫩滑,蕩氣回腸。
吃的是豪邁,吃的是勁爽。
皮提曼塔,若你來新疆,定要來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