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平彝語臘魯話的隱語分類及文化成因分析

    2016-06-27 08:08:01王國旭胡亮節(jié)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隱語支系彝族

    王國旭,胡亮節(jié)

    (1.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2.云南大學國際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

    新平彝語臘魯話的隱語分類及文化成因分析

    王國旭1,胡亮節(jié)2

    (1.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2.云南大學國際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3)

    隱語是民族文化生活的語言烙印。文章記錄描寫了彝族臘魯話中為數(shù)不多的隱語形式,并從食物、民族稱謂、動作行為三個方面對隱語作了歸納,認為這些隱語是臘魯人在漫長的社會生活中,與周邊族群進行互動并在內(nèi)部強化語言認同的結(jié)果。隨著城鎮(zhèn)化的深入發(fā)展及社會轉(zhuǎn)型的加快,這些隱語正逐漸瀕危,對其進行搶救性的整理工作是當務之急。

    彝語臘魯話;隱語;類型;文化成因

    引言

    隱語也稱為黑話,具有濃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在世界語言習俗中廣泛存在。實際交際中,隱語是一種有意設置語言障礙的交際行為,其目的是混淆旁觀者的視聽,具有保存內(nèi)部話語集團的認同同一性和排斥外部話語集團的排他性、保密性。曲彥斌在《中國民俗語言學》中就指出:“民間隱語行話,即民間社會各種集團或團體由于各自文化習俗與交際需要,而創(chuàng)制的一些以遁辭隱義、譎譬指事為特征的言語體系。亦即一種與自然語言相對的社會職事集團用以部分代替相應概念、語義的人為的特定言語符號?!盵1]作為一種特殊的言語文化行為,隱語的使用帶有較強的語境依賴,房德里耶斯直言:“隱語的特點是它的無限多樣性,它常隨情況和地點而不斷發(fā)生變化?!盵2]298

    隱語是一種古老的交際文化,明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所記載:“杭州人好為隱語,以欺外方。如物不堅致曰‘憨大’,暗換易物為“搠包兒”,麄蠢人曰‘杓子’,樸實曰‘艮頭’?!睆恼Z言學的角度觀察,隱語有兩種形成方式,一種是內(nèi)部屈折式,通過對某個詞語的語音進行內(nèi)部變化,一般為相近元音的替換或改變?yōu)槠渌o音,造成表意的模糊或曲折,王德春曾經(jīng)記錄過貴州畢節(jié)燕子口一帶的苗語翻話,在正常語的每個音節(jié)前面增加輔音kh,如果原音節(jié)中有舌尖前元音[?]或舌尖后元音[?],一律變?yōu)樯嗝嬖鬧i][3]。陸桂生也提到狀語存在類似內(nèi)部屈折方式構成的黑話,稱之為“公開的密談”[4]。另一種為分析式,通過更改語序或換成別的詞,甚至把負載本意的字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形成語義的陌生或多義。在云南新平傣族彝族自治縣境內(nèi)居住的彝族臘魯支系,在話語交際中采用隱語的行為,就屬于典型的分析式隱語。

    一、彝族臘魯人及其隱語

    臘魯人是彝族的一個支系,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新平、墨江、臨滄、景谷等地。臘魯這一稱謂由來已久,漢載史料中多處提及,明代楊慎編輯的《南詔野史》(增訂)中記載:“喇烏,又曰喇魯。男如擺夷,女如窩泥,構樓臨水而居。上人下畜,名曰掌房。其在騰躍州者,食巨蟒、毒蟲,或取蜂糟食之。”雍正《云南通志》卷二十四說:“喇烏,臨安、景東有之?!逼渲校R安府的部分治地即在新平縣??滴酢缎缕娇h志》卷二《新化州風俗》中對臘魯人的記載更為詳細:“喇魯,性悍,居巖穴,衣麻布,捕山禽野獸度日,差徭賦役具無?!庇值拦狻对颇贤ㄖ尽芬恫雸D說》說:“喇魯,亦曰喇烏?!诒緲I(yè)(農(nóng)業(yè)),遇人退讓。其散處荒僻者,食蜂蛇。永昌府屬有之?!盵5]對臘魯祖源的來歷,《臨滄地區(qū)民族志》如此闡釋:“明朝開國以后,大批漢人從江蘇、江西、湖南等地進入云南,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在今楚雄州安家,與當?shù)匾妥逋ɑ?,成為彝族,這些人后來自稱‘臘魯潑’。有一些‘臘魯潑’在明末清初來到云縣、鳳慶,繁衍至今。這部分彝族都能說出自己祖先的原籍和遷入云南的大致年代,保留著漢族遠祖留下的某些風俗。”[6]

    新平馬鹿塘的臘魯人認為他們的祖先從江西遷來大理,然后再從大理遷往新平,由于年代久遠,加之臘魯人沒有自己的文字,因而其遷徙的歷史已不可考,但在磨味的叫魂儀式中口頭流傳著一條比較清晰的遷徙路線,卻是值得關注的,根據(jù)當?shù)氐漠吥λ?,他們的祖先是從大理出發(fā),途經(jīng)昆明,到玉溪,進入新平,至漠沙,達瓦窯,最后定居在新平縣建興磨味村委會。據(jù)居住在馬鹿塘的臘魯人講,他們的祖先是一個沒有姓氏的小孩子,到了大理以后,偽縣長賜給他姓名為“小無姓”。小無姓有兒子七人,其中兩人缺嗣,剩余的五個兒子分別居住在磨味、遇武鄉(xiāng)、大力氣和馬鹿塘等地方。至今,他們的后代已經(jīng)繁衍成群,這幾個村子成為臘魯人居住最為密集的地方,屬于建興鄉(xiāng)管轄,新的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就設在馬鹿塘。

    新平的彝族臘魯支系操彝語中部方言,并在其內(nèi)部流傳著一種所謂“黑話”的隱語。臘魯話稱為“?a33vu33th?33”,直譯為“說轉(zhuǎn)話”,意指隱晦曲折地講話。也有的直接說成“ne33vu33”即“黑話”。出于許多原因,新平的臘魯人有時候為防止其他族的人聽懂自己所說的話,常常對一些迂回的特定的交際用語進行變形處理,以期達到保密的效果。

    二、彝語臘魯話隱語分類

    作為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尤其是過去民族關系緊張或文化觀念之間的差異,臘魯隱語由早期的自我保護行為逐漸上升為一種語言認同的習慣。但隨著新中國成立之后,社會環(huán)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多民族雜居的格局逐漸形成,文化的開放和語言使用的趨同使得臘魯隱語的語用功能不斷萎縮,正處于消失的邊緣,60歲以上的臘魯母語者也只能說出非常有限的詞匯,中青年就知道得更少了。

    臘魯隱語與通俗形式的民族共同語共存,主要采用分析式構成短語,這些短語形式不拘,語義生動活潑,帶上了較為有趣的語言游戲性質(zhì)。從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況來看,臘魯隱語的語義范圍和詞類都極為有限,語境依賴性很強,交際中也只是針對那些能聽懂臘魯話,但不是非常熟練的其他民族的雙語使用者。臘魯隱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與食物有關的隱語

    民以食為天。各民族談論食物的名詞,一般與其飲食方式和飲食習俗有關。臘魯隱語也不例外,如:

    從臘魯語中有關食物的隱語可以看出,當?shù)厝酥饕捎眯揶o性闡釋的方法構成新的短語,如把“肉”說成“筷子眼睛”,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同時也是臘魯人早期艱難生活的反映。據(jù)調(diào)查,解放前當?shù)嘏D魯人地位比較低下,生活條件極為艱難,富裕的人家過年過節(jié)才能吃上肉,一個“a33?u33mi-3333dduu2211”,把人們難得吃上肉而看見肉就想用筷子去夾的場景表現(xiàn)得惟妙惟肖。其余如把“酒”說成“白水”則多少有些謙遜的味道,把“肥肉”說成“木板”反映出厭惡,把“白糖”、“洋芋”分別說成“螞蟻蛋”、“地蛋”,前者強調(diào)其形似,后者則戲謔其出處,只有“糯米”說成“粘牙齒那種”是一種類似謎面和謎底的解釋。

    2.與其他民族稱謂有關的隱語

    出于對本部落的保護,早期的少數(shù)民族在稱呼別的民族的時候,為了避免帶來敵視或不必要的麻煩,常常采用委婉曲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從而形成與民族共同語相異的隱語別稱。新中國成立之前,新平縣民族眾多,文化多元,民族關系復雜。在臘魯支系居住的周圍地區(qū),廣泛居住著漢族、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彝族的其他支系等,臘魯人被認為是“外來戶”,由于人數(shù)少,分布于其他民族中間,相對弱勢,內(nèi)部交流若遇有別的民族的人在場,稱呼別的民族時則采用一種帶自我保護性質(zhì)的隱語。如:

    這些其他民族的別稱采用借代或比喻的方式構成,如把“漢族”稱為“玉米骨頭”,把“哈尼族(卡多支系)”稱為“蜂窩”,是從其種植的農(nóng)作物及其飲食習俗的角度,把“傣族”稱為“雞蛋殼”,把“哈尼族(窩尼支系)”稱為“黑人”則主要從皮膚顏色的認知出發(fā),把“哈尼族(盧比)”和“哈尼族(窩比)”支系分別稱為“長尾巴”和“大頭”,就其民族服飾的外觀而言的,把回族稱為“河西人”則主要從其居住地而得名的??偟恼f來,彝族臘魯支系對其他少數(shù)民族的隱語稱謂,并沒有太多的惡意,只是如同取綽號一般,采用借代或比喻的方法換一種說法而已。

    3.與動作行為有關的隱語

    在彝族臘魯支系的語言中,漢借詞占有相當?shù)谋戎?,尤其是一些伴隨新事物的出現(xiàn)而出現(xiàn)的動詞,如“上網(wǎng)”、“打電話”、“QQ聊天”、“玩電腦”等,年輕一輩已不再使用本族語,同時,一些與動作行為有關的隱語已逐漸退出使用場域,就算一些母語能力極好的老人,隱語的使用也是少之又少。如:

    客觀地說,與動作相關的隱語不過是同類詞語的另一種表述而已,屬于修辭意義上的超常搭配和超常組合。在上述詞語中,把“餓”說成“空”實際上是使用了借漢語詞的方式,而把“買”說成“拿”,把“走”說成“搶”則屬于超常搭配與組合。郭熙曾指出:“從詞類看,秘密語與民族共同語所不同的主要集中在名詞上,少數(shù)是動詞和形容詞。作為構成語法結(jié)構所必備的功能詞——虛詞,幾乎找不到。這就決定了秘密語不能因語法手段造成意義的改變?!盵7]

    三、彝語臘魯話隱語的文化成因

    語言是族群改造自然和適應自然的結(jié)果,具有社會的約定俗成性。同時,語言也是人類社會交際的主要工具,承載著語言使用集團的思維潛勢和文化沿流,是一種自成體系的特殊文化。彝語臘魯話中的隱語是族群互動與多語接觸的產(chǎn)物,其文化成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隱語是自然語言的特殊化,是族群語言適應社會的特殊變異。20世紀初,法國著名語言學家約瑟夫·房德里耶斯指出:“它們(隱語)和日常語言不同,只在為數(shù)有限的個人當中用來進行帶有秘密性質(zhì)的交際。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即對同一種共同語來說是特殊的;如果考察它們的形成,我們可以看出,它們都是使語言適合于有關集體的特殊職能這一共同傾向的結(jié)果?!盵2]297新平建興的臘魯人,并非本地的土著居民,根據(jù)老年人的記憶,他們舉家搬遷到建興定居,不會超過十代人,這從整個建興鄉(xiāng)的臘魯人口數(shù)及個別人家珍藏的族譜世系可以得到驗證。而在他們搬來之前,建興就已經(jīng)廣泛居住著別的民族。外來戶的性質(zhì),加大了臘魯人與其他民族交往的心理壓力,行為處事都相對謹慎,尤其在提到相對忌諱的事物時,用隱語的方式進行交流,更能防止對方聽懂他們話語的意思。

    其次,臘魯話中的隱語強化了族群內(nèi)部的身份認同,滿足了族群內(nèi)部的交際認知策略的需要。在族群內(nèi)部,不分男女老幼,在語言的習得同時也就社會化了相關交際規(guī)約。正如烏丙安所言:“個人的語言在和多種群體的認同與另外多種群體的排斥中,必然形成與此相適應的言語習俗規(guī)范。在何種場合個人的言語交流要表達自我認同的情感和意愿,在何種場合又不得不表達自己排他的情感和意愿,以使言語的表達合乎規(guī)范。個人常常在多種群體場合不得不選擇被習俗體系規(guī)范了的現(xiàn)成語言公式去表達自己的各種情感。使這些表達無形中屈從于群體的習慣。于是出現(xiàn)了個人語言表達方面的二重習俗。一方面?zhèn)€體的言語表達是出于個人個體或特性,理論上說是一種想說就說的本色態(tài)度,但是,事實上經(jīng)過了群體習俗的規(guī)范和認同,在不同的習俗環(huán)境和多種群體場合中,個體的言語就不能不進行符合習俗的編碼重組,形成合乎習俗規(guī)則的適應場合的語言。個體在表達的同時,為了他人的利益,他小心翼翼地采取合理化的道德姿態(tài)?!盵8]臘魯人在用隱語進行交際的過程中,其言語行為經(jīng)歷了個體主觀化到族群內(nèi)部的集體無意識的過程,這一過程保護了族群的相關利益,并促進了族群的身份認同。

    再次,趨吉避兇和崇神信鬼的語言迷信心理是形成臘魯隱語的文化基礎。老一輩的臘魯人普遍相信語言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人們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往往由于一言不慎而導致不祥之事發(fā)生,因此在使用一些代表病痛或污穢的詞語時,選用別稱或同義替換的方式成為一種語用規(guī)則。如隱語中對“病”、“饑餓”、“屎尿”等都使用相對含蓄委婉的別稱。另外,作為彝族的一個支系,崇神信鬼的習俗一直是臘魯人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老人們始終相信生病一定是沾惹了不干凈的東西,要請村里的神職人員叫魂驅(qū)鬼,就算是到了醫(yī)療技術高度發(fā)達的今天,醫(yī)鬼兩信仍然是大多數(shù)人的首選。同時,二月初八的祭龍節(jié)和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異常隆重,家家戶戶祭奠祖先,喊魂祈福,以達到禳災祛禍的目的。而在村子里,不管是生病還是節(jié)令期間,人們提及有關鬼神的詞語時都常常使用隱語,以示對祖宗神靈的尊敬和信仰。

    結(jié)語

    作為一種語言文化現(xiàn)象,隱語的產(chǎn)生和消失與社會環(huán)境的變遷密切相關,最為主要的是,隱語是多語社區(qū)和多語民族的一種產(chǎn)物。在建興的臘魯人聚居區(qū)的周圍,廣泛分布著漢族、哈尼族及彝族的其他支系,這些民族在過去大都知曉彼此的語言,為了形成對本民族或本支系的一種保護和認同,臘魯人利用本族語進行特殊的修辭處理,從而制造出一種人為的語言信息干擾,這種人為的語言一旦約定俗成,就成為本族人內(nèi)部通話的特殊形式,使得非本民族但能聽懂臘魯話的人無法理解。當然,我們也發(fā)現(xiàn),隱語由于對語境的依賴及其多義的嬗變特征,因而使用場合是有限的,主要集中在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一些語義領域,且不具有危害性。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進一步發(fā)展,弱勢語言將面臨深入的社會轉(zhuǎn)型所帶來瀕危的局面,語言功能進一步減弱,母語的代際傳承受到較為嚴重的挑戰(zhàn)。多民族雜居的鄉(xiāng)村格局逐步向城鎮(zhèn)化邁進,語言的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將不斷提高,那么,臘魯話中的隱語消失將是遲早的事情。曲彥斌指出:“有許多民俗語匯隨著那種方言土語或那種民俗事像的消失而成了語言與民俗的‘語言化石’,或者正在消亡處于‘瀕?!癄顟B(tài)中。尤其是那些一向被誤解為‘黑話’的明清以來各行各業(yè)隱語行話之類的民俗語匯,更因其‘低賤’,流行使用的群體比較狹窄和傳人的過世而消亡的速度尤快?!盵9]對類似臘魯話中的隱語進行搶救性的記錄整理,成為當務之急。

    [1]曲彥斌.中國民俗語言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162.

    [2](法)約瑟夫·房德里耶斯.語言[M].岑麒祥,葉蜚聲,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王德春.燕子口苗語的反切語[J].民族語文,1979(2):119.

    [4]陸桂生.試論壯語表達的豐富性[J].廣西大學學報,1992(4):89-93.

    [5]王國旭,胡亮節(jié).新平縣馬鹿塘臘魯人母語使用情況調(diào)查[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11(9):26-30.

    [6]臨滄地區(qū)民族宗教事務局.臨滄地區(qū)民族志[M].德宏: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9.

    [7]郭熙.中國社會語言學[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158.

    [8]烏丙安.民俗學原理[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69.

    [9]曲彥斌.應予關注的“另類瀕危語言”:民間隱語行話[J].文化評論,2007(1):5-12.

    Analysisof Typesand CulturalCauses for Cantsof the Lalu Dialectof Yi Language in Xinping County

    WANGGuo-xu1,HU Liang-jie2
    (Schoolof Literature and Media,Yunnan Minzu University,Kunming,Yunnan650223,China)

    Cant is a national cultural life brand in the language.This article describes and records the few cants forms Lalu dialectof Yi language,and summed up the typesof cants from foods,the titles ofnationalities,actions.We believe that cants are the result that Lalu people interactwith neighboring ethnic groups and strengthen the language identity in the course ofsocial life.These cantsare gradually endangered with the 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polices that willprotect thiswork.

    Lalu DialectofYiLanguage;Cants;Types;CulturalCauses

    C95

    A

    2096-0239(2016)06-0017-05

    (責編:郎禹 責校:明茂修)

    2019-09-08

    王國旭(1980-),男,云南昭通人,云南民族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少數(shù)民族語言。胡亮節(jié)(1981-),女,四川廣安人,云南大學國際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國際教育。

    猜你喜歡
    隱語支系彝族
    彝族海菜腔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36
    康有為“復辟密札”中隱語之探考
    近代史學刊(2021年2期)2021-12-02 08:40:02
    彝族養(yǎng)蠶人蘇呷色日的致富啟示
    彝族蕎粑粑
    論邊疆哈尼族支系語言
    ——以云南墨江自治縣為例
    讀史長智商:我的“隱語”你懂嗎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民族學刊(2019年2期)2019-05-15 10:39:02
    廣西凌云地區(qū)背隴瑤的支系研究
    苗族支系服飾色彩探析
    流行色(2017年1期)2017-05-31 19:18:01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稱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桐城市| 修文县| 樟树市| 东山县| 韩城市| 皋兰县| 文水县| 缙云县| 衡水市| 绥棱县| 大渡口区| 杭锦旗| 铜山县| 绥中县| 比如县| 朝阳县| 文水县| 安丘市| 阜新| 松江区| 滁州市| 成安县| 汉源县| 丰镇市| 江永县| 蓝田县| 南投市| 若尔盖县| 景泰县| 蒙山县| 宁夏| 龙泉市| 望谟县| 垣曲县| 武宁县| 渝中区| 肃北| 辛集市| 衢州市| 德安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