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昭君(德耘堂瓷軒 景德鎮(zhèn)市 333000)
?
淺淡青花人物瓷畫的藝術創(chuàng)作與思考
方昭君
(德耘堂瓷軒 景德鎮(zhèn)市 333000)
[摘要]
[關鍵詞]青花 人物 繪畫 藝術
南宋吉州窯制瓷工匠以褐鐵礦石制成顏料,率先在江西境內燒造釉下彩繪瓷器,元初期,吉州窯衰。嗣后,浮梁瓷局開始大量燒造具有華時代意義的青花瓷器,使長期壟斷陶瓷裝飾的刻印裝飾退居次要地位,青花這種釉下彩繪裝飾遂成為景德鎮(zhèn)瓷器的裝飾的主流。青花瓷器是一種以含氧化鈷的礦物為彩料,經(jīng)高溫還原焰燒成的釉下彩繪瓷器,是我國傳統(tǒng)名瓷之一,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成就,尤以其胎、釉精細,青花艷麗、造型多樣,紋飾優(yōu)美而久負盛名,在清康熙時期就已達到了歷史的高峰,被稱為青花瓷器的黃金時代。
青花使用分水技法描繪所形成的深淺、濃淡,層次變化的多樣性,更使青花瓷具備較強的裝飾效果和藝術感染力,頗具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的神韻。與水墨畫相比較,青花瓷藝術設計的特征之一也是單色繪畫,具有與中國畫相似的筆致趣味。由于它是用毛筆把圖像直接抒畫在瓷器上,燒成后在潔白光潤的瓷面上透出青色的畫面藝術形象,而且青白相映,幽靚蒼翠,同樣十分富有國畫藝術魅力。如果說以墨代色是中國水墨畫高雅凝重、超凡脫俗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形成一個黑白體系。那當然以青藍色為主形成的另一種藍白體系的中國青花瓷藝術設計,則有著與中國水墨畫異曲同工的特殊效果。康熙青花獨到之處在于汾水技法的成熟與提高,充分描繪景物的陰陽向背,疏落茂密,使畫面產(chǎn)生層次豐富、明凈清朗的效果,具有較強調的節(jié)奏感和立體感,而其時畫與染的分工,則表明江西陶瓷商品生產(chǎn)的發(fā)達和青花彩繪的成熟。青花人物創(chuàng)作也應如此。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東方精神,它的精髓所在,不只是勾線、筆墨、技巧等形式、技法,而有別于西方藝術的獨特藝術語言,無論是人物畫、還是山水、花鳥畫,在描繪其形體時,更傾向于神韻氣勢和情趣意境的表現(xiàn),除筆墨功力十分講究外,則視傳神趣和個性化突出為上品。因此我們對于“摹”絕不能簡單的“摹寫”,而是應該是注情住物,從表面看本質,從靜態(tài)中發(fā)掘動勢,意象表現(xiàn)時,既非具象寫實,亦非抽象無形,而應是坐在主體意識的參與,使景物情緒化,一筆一畫中顯露出畫家的強烈個性,從而形成自己的風格。
我國古代美學十分重視藝術創(chuàng)作中審美意象的營造,情景結合是藝術意境的精髓。中國人物畫十分講究“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薄G嗷ㄈ宋锎僧媱?chuàng)作正是通過畫外之情、象外之意的特意性內涵以細膩優(yōu)雅的技法表現(xiàn)和長于抒情,只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的作品,才能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和藝術境界。所以古人畫人物就叫“傳神寫照”。人物的精神雖集中于面貌表情上,但要達到完全描繪寫出神氣畢現(xiàn),單從面部去著手還是不夠的,因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tài)是與其思想活動及整個形體運動分不開的,所以我們在作畫時要注意與面部活動相聯(lián)系的身體各個部位,如在衣紋的起伏變化中,若我們忽視了它的造型中的重要地位,不恰當?shù)娜∩幔蜁杏X形象的不足,精神也不充實與連貫。
人物畫是以描繪和塑造人物形象為主體的一種繪畫。它主要是通過對人物形象、動態(tài)及相互關系的描繪來反映人的現(xiàn)實生活。人物畫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群像、肖像、歷史人物題材、現(xiàn)實人物題材、兒童嬰戲等等,按畫法區(qū)分,又有工筆、寫意、水墨、色彩、白描人物之別。人物創(chuàng)作不但要求把人物描繪得符合人的形體結構特征,比例正確,而且還要充分的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和精神風貌。人物畫重點描繪的是人物的面部表情,同時還要處理好人物與人物之間、人物與特定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照應的關系,以求人物神情動態(tài)與畫面布局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梢哉f,追求人的“氣韻”和“傳神”的美學趣味和標準,正是青花人物瓷畫創(chuàng)作所要的目的。
青花人物瓷畫創(chuàng)作要做到傳神,首先要對人物是形神、狀態(tài)有一定的了解。各種人物的形神狀態(tài)不光是一個個血肉組成的實體,而且有著各種各樣的復雜多變的思想活動,所以神情變化是極其豐富和微妙的。我們在日常實際創(chuàng)作描繪過程中,必須要充分理解構成人物形神狀態(tài)的本質特征,而且這種本質特征又最明顯地表現(xiàn)在人物面貌上。
在青花人物瓷畫的創(chuàng)作中,藝術上所強調的是個人思想與情感的結合,將激情和主觀感受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和表現(xiàn)的推動力。構圖是視覺要素,是作品表面形式,是物質的,而情感則是心理要素,是作品思想深度的表達是精神性,也就是說是意識的。內容再好的作品,如果沒有好的畫面構圖形式來展示,那么只是敗筆之作。而好的作品更應是一種內在精神的慰藉和情感的寄托。是一種生活的理解和象征,是能夠與欣賞者產(chǎn)生共鳴的共振器。因此,創(chuàng)作一幅好的青花人物畫,除了必備的線、描基本功外,借鑒中國畫“傳”、“摩”表現(xiàn),也是青花人物瓷畫創(chuàng)作的有效途徑之一。“傳”是中國畫的源和流的生命力,國畫大師黃賓虹認為學畫應該“師承授受、學友所本”,他甚至認為“畫不師古,未有能成家者”。
就文化藝術的繼承性來說,藝術的發(fā)展離不開前人經(jīng)驗和鋪墊的道路。如果中國畫丟掉“傳”這個中國幾千年以來的文化遺產(chǎn),那就等于丟掉“根”,那么,人人若要學畫畫,勢必只有從零開始,世代都在前人已走過的老路上掙扎,不能前行。故只有傳承才有廣大,青花人物瓷畫創(chuàng)作亦然?!澳 笔菄媽W習和實踐中的研究和探索。觀摩、臨摹、揣摩、切磋均是在繼承傳統(tǒng)的深入學習和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傳統(tǒng)方面的探索“摩”,也不可籠統(tǒng)地理解為“臨摹”或“互相抄襲”不是單純仿古、擬古前人的范本不應該成為局限后人的樊籬,只有抱著探討和研究的態(tài)度來對待傳統(tǒng)中國畫,才能真正深入地學的進去,捂得出來,才能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且真正做到傳統(tǒng)基礎上創(chuàng)作,又在創(chuàng)新意義下形成新的傳統(tǒng)。
在陶瓷載體上真正要準確地描繪一個人物,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產(chǎn)生問題的因素也會不少。但藝術作品之所以甚稱為藝術,就是因為它要比生活更美,更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和對生活的熱愛。一幅精致的青花人物瓷畫,雖不能擔負起一幅主題創(chuàng)作作品具有的內容和要求,但總要畫給人們一點什么啟示和感受。青花人物瓷畫創(chuàng)作,鉤畫線條很重要,特別是要畫好有重要意義的關鍵線條,再用不同的濃淡色渲染豐富。但不管是線條還是點面皺擦都要見筆,筆法不要絮亂或互相干擾,這樣用筆蒼勁豪放,有利于表現(xiàn)人物的形神狀態(tài)。要記住筆墨的美感是多樣的,筆墨濃厚剛健是一種美,筆墨柔和與清淡同樣也是一種美。這主要看筆墨技巧是否恰到好處的表現(xiàn)了人物。
詩是藝術,藝術是詩,詩是人的意識形態(tài)中無形的藝術,藝術是詩意的延伸,是有形藝術,故沒有詩,就沒有藝術。青花瓷上的人物畫對人物及背景和環(huán)境的刻畫多有詩意的注入,使得作品在揭示人物心靈底蘊的同時,其形象也會得到鮮活律動,疏散空靈,并達到“以氣韻求其畫”的藝術效果。真情實意的投入而造就的意境和情趣,是藝術作品感動人的魅力所在。如若缺少真誠的流露,一切漂亮的色彩、線條、形式都是矯情的表面紋樣,而無法引起觀者共賞。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thoughts on blue and white figure painting
在陶瓷載體上真正要準確地描繪一個人物,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產(chǎn)生問題的因素也會不少。但藝術作品之所以甚稱為藝術,就是因為它要比生活更美,更能喚起人們的美感和對生活的熱愛。青花瓷上的人物畫對人物及背景和環(huán)境的刻畫多有詩意的注入,使得作品在揭示人物心靈底蘊的同時,其形象也會得到鮮活律動,疏散空靈,并達到“以氣韻求其畫”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