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流芳幼兒園 柴 燁
?
主題活動設計:搖搖晃晃的橋(5~6歲,重點領(lǐng)域:語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流芳幼兒園柴燁
《搖搖晃晃的橋》這個故事可以說是一出驚險、幽默的“獨幕劇”。在故事的場景中,狐貍與兔子的表演夸張,表情極為生動傳神。對于大班幼兒而言,驚險有趣的情節(jié)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到了大班,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迅速,有極強的表達欲望。因此,我們希望借助繪本《搖搖晃晃的橋》,為孩子們提供充分的觀察、分析、理解、表達的機會,在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同時,培養(yǎng)幼兒主動提問的習慣。
1.感受故事情節(jié)的驚險,愿意幫助他人。
2.理解故事內(nèi)容,感知狐貍與兔子化敵為友、互相幫助的情感轉(zhuǎn)變。
3.能認真觀察、大膽猜測與想象,用較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1.知識經(jīng)驗準備
幼兒有過玩蹺蹺板的經(jīng)驗,對兔子和狐貍的形象特點有一定的了解。
2.物質(zhì)材料準備
故事錄音、繪本PPT。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
你們都有好朋友嗎?他是誰?你為什么喜歡和他做朋友?
2.觀察圖片,交流看法
狐貍和兔子是好朋友嗎?說說你的理由。
(二)閱讀繪本,理解故事
1.教師講述故事第一部分,理解“搖搖晃晃的橋”。
(1)思考:這座橋為什么會搖搖晃晃?
(2)說一說、做一做:走在搖搖晃晃的橋上會是什么感覺?
2.觀看故事第二部分圖片,傾聽故事音頻,學習主動提問。
(1)聆聽故事片段,提問:聽了這部分的故事,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嗎?
(2)討論幼兒提出的問題。
3.教師講述故事第三部分,感知故事中狐貍和兔子的關(guān)系轉(zhuǎn)變。
(1)思考:狐貍不是一直都想吃掉兔子嗎?為什么還要提醒兔子珍惜生命呢?
(2)狐貍和兔子會一直待在橋上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情況這么危急,它們該怎么辦?
(3)狐貍是怎么做的?它為什么要這樣做?
(三)思考討論,情感升華
1.討論:兔子獲救了,它會不會回去救狐貍?為什么?
(1)請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說出自己的理由。
(2)觀看故事尾聲。
2.再次思考:兔子和狐貍都獲救了,他們會成為朋友還是……?
3.教師小結(jié):狐貍和兔子到底有沒有成為朋友,請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在《搖搖晃晃的橋》這本書中尋找答案吧!
1.組織幼兒續(xù)編故事。
2.將繪本《搖搖晃晃的橋》投放到班級圖書角供幼兒閱讀。
責任編輯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