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河南新蔡縣人民醫(yī)院婦科 新蔡 463500
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臨床分析
劉娜
河南新蔡縣人民醫(yī)院婦科新蔡463500
【摘要】目的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隨機將9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分為2組,每組45例。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則采用開腹手術治療。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時間、C反應蛋白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急性盆腔炎;腹腔鏡手術;臨床療效
急性盆腔炎是婦科常見的急腹癥之一。藥物治療效果差,當膿腫形成后需及時手術引流或附件切除。 2014-06—2015-12間,我們對9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分別采用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9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墜痛、發(fā)熱、肛門墜脹、白帶異味。婦科檢查:附件區(qū)有壓痛,子宮壓痛,宮頸抬舉痛。彩超檢查:附件區(qū)混合型包塊、盆腔積液。C反應蛋白明顯上升。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每組45例。觀察組:年齡22~48歲,平均31.60歲。病程2~10 d,平均5.72 d。未育14例。對照組:年齡24~51歲,平均32.12歲。病程2~12 d,平均6.28 d。未育16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氣管插管全麻,取頭低腳高位。臍孔上緣切開皮膚10 mm,建立氣腹,壓力保持在12~15 mmHg(1 mmHg=0.133 kPa )。10 mm trocar穿刺腹腔置入腹腔鏡,探查腹盆腔。在腹腔鏡監(jiān)視下,經(jīng)左、右麥氏點無血管區(qū)各穿刺10 mm、 5 mm Trocar,置入手術器械。吸凈盆腔積液留樣做細菌培養(yǎng)加藥敏實驗。用沖洗器反復沖洗,將腹腔、盆腔表面膿液沖洗干凈,充分暴露子宮及雙附件,保持術野清晰。分離卵巢、輸卵管、腸管、大網(wǎng)膜等處的粘連,對于無生育要求的患者且輸卵管化膿嚴重者可直接切除。用慶大霉素聯(lián)合甲硝唑沖洗盆腔,充分止血后在左下腹放置引流管,關閉各戳口。術后應用抗生素治療1周,當引流管無液體引出時可拔除。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開腹手術治療。麻醉方法及手術步驟同觀察組。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C反應蛋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臨床療效。
1.3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C反應蛋白恢復至陰性。有效: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偶有下腹輕微脹痛,C反應蛋白恢復至陰性。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改善甚至加重,C反應蛋白檢查結果無改變??傆行?(顯效+有效)數(shù)/總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與計量資料分別通過χ2檢驗與t檢驗,P<0.05提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C反應蛋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總有效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2組觀察指標對比
表2 2組臨床療效對比
3討論
傳統(tǒng)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大、腹(盆)腔粘連等并發(fā)癥多,易導致慢性盆腔炎的發(fā)生[1]。腹腔鏡下治療急性盆腔炎術野清晰,能直接對輸卵管、卵巢等處的病變進行引流或切除并對盆腔粘連進行松解。手術損傷小、術后恢復快、且瘢痕小。同時術中應注意充分對盆腔進行沖洗,徹底清除盆腔積液并放置引流管[2]。降低術后盆腔粘連發(fā)生率[3]。本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恢復時間、C反應蛋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及總有效率均顯著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組。說明腹腔鏡手術用于治療急性盆腔炎效果較好,值得應用。
4參考文獻
[1]王巧紅.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價值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18(6):38-39.
[2]李良.腹腔鏡手術對急性盆腔炎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5,6(4):45-45,47.
[3]蔡海瑜,朱景霞,郭書煥,等.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抗生素治療急性盆腔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5,14(1):66-68.
(收稿2016-02-22)
【中圖分類號】R711.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77-8991(2016)03-0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