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香
【摘 要】
問題是學習的開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有利于開展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老師要善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問題意識,這包括對問題的探究思考能力以及對問題的興趣程度。在課堂中,老師要帶領學生一起去自主的思考和學習,在經歷了自身的思考后,還可以與團隊一起交流思考成果以及思考方法,從中得到啟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的提升對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
小學生 問題意識 思考探究 發(fā)現(xiàn)問題
學生在小學階段,正處于一個對什么都好奇的年齡,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對學習以及其他的事物都會產生很大的興趣。老師在這種過程中,做好一個引導人的角色。
一、培養(yǎng)小學生問題意識的前提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老師要引導學生開發(fā)自身對問題思考的主動思維,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不應該直接去查找答案,而是應該通過自己去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自己積極主動的思考。通過自身的思考去探究,在經歷了自己的問題思考后做到可以發(fā)表自身的見解,在這其中,老師應當允許出現(xiàn)不符合常規(guī)的,標新立異的問題和回答。這是學生愿意思考問題的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老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對這個問題進行探究。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探究問題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老師也在這其中主動的給學生培養(yǎng)自身的問題意識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環(huán)境。學生在對問題進行探究時,老師要允許學生發(fā)生錯誤,哪怕學生經過思考獲得的結果是不對的,老師也應當持積極的態(tài)度,去鼓勵學生,允許學生在問題思考方面犯下的錯誤,并且與學生一起,去探究是思考的哪一步發(fā)生了錯誤,再去進行改正,對正確的答案進行探究。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不斷的進行思考,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會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很大的提升。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在進行著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生活,在這個階段的學習中,小學生對一切都充滿著興趣,在學習生活中小學生能夠開始逐步學會運用好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也開始慢慢學會用自身的能力去對學習生活提出質疑,在過程中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綜合運用自己所了解以及所學的知識的去嘗試著解決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從自己的探索問題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好處。在新課程標準的改革中,問題意識的能力培養(yǎng)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以及學生今后在社會的生活中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給學習增添了許多的動力,學生在研究問題的同時,根據(jù)自身探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去研究和解決。勤學好問是我國古時候的名言,這就表明了,學習不僅僅是單純的學的過程,問,也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小學的教育中,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產生問題,在產生問題的同時,老師也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要逐步學會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
首先,在課堂中,老師要給予學生適度的引導。比如說,在課堂中,學生剛接觸到問題思維,老師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代名人通過問題思考去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事例。讓學生在典故中懂得問題意識的重要性。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學會觀察身邊的事物,首先要學會觀察生活,觀察自然,在生活中養(yǎng)成觀察的習慣。然后,再嘗試著觀察學習中所產生的問題,對學習過程中所包含的問題進行思考。這樣的觀察的方式,讓學生對于學習不斷的產生問題從而對學習一直有著新鮮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和智力都會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學習成績也會隨之上升,最重要的是,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老師在學生對學習問題進行觀察的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勇于思考問題,勇于去探索問題。老師要鼓勵學生勇敢地向權威挑戰(zhàn),哪怕發(fā)現(xiàn)書本中的不妥之處也要敢于提出問題。學生要有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思維去思考。
二、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提出問題的環(huán)境
在課堂中,由于一些學生剛剛從玩耍的年齡進入到小學時期,對周圍的一切都十分的陌生。學生很容易產生膽小害怕的心理。由于這種膽小害怕的心理,學生會出現(xiàn)很多種狀況,比如說,一些學生即使發(fā)現(xiàn)了問題也不敢提出,害怕自己的問題過于幼稚而遭到同學和老師的嘲笑。一些學生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最終自己不能解決而不愿意將問題說出口。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自己的問題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而不愿意與他人交流,覺得自己與同學格格不入。面臨這些情況,老師應當適當安撫學生害怕的心理,通過老師的安撫,讓學生懂得,每一個人都會犯錯,所以不必害怕自己會犯下錯誤,勇敢的提出問題。哪怕有些問題憑借自己現(xiàn)在的水平不能解決,也可以暫時保存,留到以后有能力的時候再去解決或者去請教老師或父母。老師也要讓學生知道標新立異的問題并不可笑,反而值得鼓勵,因為學生已經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問題。
在課堂中,應當有著平等的課堂氛圍,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讓學生在課堂中主觀上更愿意去思考和提出問題。學生對問題積極的思考,也讓學生自身對學習和提問思考的過程充滿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源泉。
綜上所述,學生在自身問題意識形成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自身的思維敏捷性和活躍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變得更加的深刻。問題思維的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就足夠的,而是需要長時間的觀察鍛煉。在這期間,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將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勤學好問的人。帶著問題意識,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包括在社會中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教育部,2001(7)
【2】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