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耀華
是解放前的事了。
襄陽城南的李家莊,住著一戶李姓人家,掌柜的叫李老根。李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疙瘩,小兒子叫寶貴。
疙瘩性格木訥,有點兒呆頭呆腦的樣子,人前人后不喜歡多說話,是典型的憨厚老實、心地善良之人。
寶貴就不同了。寶貴生得眉清目秀,嘴巴甜得如同抹了蜂蜜,加上又會哄人,從小深得父母寵愛。
俗話說,樹大分杈,人大分家。眼看兩個兒子都到成家立業(yè)年齡了,李老根就著手給他們蓋了六間大瓦房。
這六間大瓦房一字排開,東西走向,坐北朝南,很是氣派。
分家時,李老根請來兩個兒子的姑父和舅父,做分家的見證人。六間大瓦房,咋樣分?當然是兩個兒子各三間了。問題是,東邊的三間分給誰,西邊的三間分給誰。
按照當?shù)氐囊?guī)矩,長兄如父,大的住東邊,小的住西邊,順理成章的事兒??墒?,小兒子寶貴卻不同意,他非爭著要東邊的三間房。因為東邊的房子朝陽,地盤敞亮,而且又臨路邊,出門十分方便。西邊的三間房雖與東邊的三間房一字排開,但有一面小山坡?lián)踔?,環(huán)境沒有東邊的好。
李老根因為寵愛小兒子,也有把東邊的三間房分給小兒子的意思。
姑父舅父有點兒犯難了,說這樣就有點兒偏心了,不太好吧?
東為大西為小,這是老規(guī)矩,離了規(guī)矩就不成方圓了。
李老根說,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們給疙瘩說一說,他是老大,叫他讓一下弟弟嘛。
姑父舅父平時也非常喜歡寶貴,就沒再堅持什么規(guī)矩不規(guī)矩的。他們給疙瘩一說,疙瘩想都沒想就點頭同意了,還說,反正都是房子,住哪都是住,東邊的三間,就按你們說的辦,分給寶貴吧!
分家分得很順當。
大兒子疙瘩住進了西邊三間房,小兒子寶貴住進了東邊三間房。
分家后,奇怪的事發(fā)生了。
莊里人突然發(fā)現(xiàn),李老根蓋的這一溜六間房子,不是一般的高矮,西邊的三間要比東邊的三間高出一磚,遠看近看,都非常顯眼。
話傳到李老根耳朵里,他不相信。蓋房子時,六間房子弓打丈量,而且做了平水,房基一樣平,房梁一樣高,屋梁用的是一樣的凜子,咋就會西高東低呢?待他走到房子的正前方,回頭一看,傻眼了,西邊的三間房果真比東邊的三間房高出一磚。
李老根不相信,回去找了尺子,上上下下量了一次,不錯呀,是一般高呀!但折回房子正前方,回頭再看,還是高出一磚。
更奇怪的事還在后頭。
打小兒子寶貴住進東邊的房子后,一遇刮風下雨,就漏雨不止。
房子上邊明明沒有漏子,咋就會漏雨呢?
請人把房子翻修了一次,還是漏雨。
再翻修,仍然漏雨。
小兒子寶貴就怪起李老根了,爹你蓋的是啥房子?西高東低不說,還漏雨,咋叫人住呀?
李老根說,我也正犯嘀咕,還真是奇怪了。要不,你跟你哥換了房子吧。
寶貴正有此意圖,就順水推舟地說,爹,這事你做主吧,你說咋辦就咋辦。
李老根把換房的事跟大兒子疙瘩一說,疙瘩又是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還說,反正都是房子,住哪都是住,寶貴他想換,就換過來唄!
房子換了。疙瘩搬進了東邊三間房,寶貴搬進了西邊三間房。
回頭,李老根和莊里人再看一溜的六間房子時,西邊三間不高了,東邊三間不矮了,整整齊齊高矮一致。
李老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勁揉了幾下,再細細看了幾遍,沒錯,真的是整整齊齊高矮一致。
過了幾天,天降暴雨,一連下了三四天。李老根和小兒子寶貴找借口去了疙瘩屋里,抬頭一看,奇怪了,疙瘩換過來后,這房子又沒翻修又沒怎么的,下這么大的雨,咋就一點兒也不漏雨了呢?
選自《長江叢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