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說文》里記載:“匠,木工也。”今天作為文字的“匠”,早已從木工的本義演變?yōu)樾乃记擅?、技術(shù)精湛、造詣高深的代名詞。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標尺一把銼,構(gòu)成一個匠人的全部世界。也許這種生活狀態(tài)已同世界脫節(jié),但他們卻在這浮躁的世界里尋得了自己的一片凈土,賦予器物以生命,也以“匠心”沉淀了自我。
匠杺社就是這么一片凈土。創(chuàng)建山東省第一家木工體驗俱樂部,紀宇從一個想法到落地實施不過四個月時間。而這個“做事要做到極致”的80后老板,接觸木工這個事情也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近日,本刊記者來到位于濟南文化西路的匠杺社里,探尋我們?nèi)笔б丫玫慕橙司瘛?/p>
全世界最“性感”的癢癢撓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紀宇最初接觸到木工就在半年前,當時他一個杭州的朋友做了一把牛角椅,這引起了紀宇極大的好奇心。隨后紀宇前往杭州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作品,一個燕尾榫的木盒,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
在這之前,紀宇熱愛各種極限運動,滑雪、賽車、航海、攀巖樣樣都精通;他喜歡旅行,“喜歡滿世界竄”;他從大學時就走上經(jīng)商的道路,無數(shù)次創(chuàng)業(yè)大起大落。種種印記都把紀宇指向了一個不甚“安分”的人,似乎他的世界容不下一個匠人的專注。但“處女座”矛盾又追求極致的紀宇卻在木工的世界找到了內(nèi)心的寧靜。“做這件事情,我往那兒一坐,就找到狀態(tài)了。”做木工到底是什么狀態(tài)?紀宇拿自己其他的愛好舉了個例子,“比如滑雪,我踩著雪板從雪山上沖下來的那一刻,內(nèi)心是寧靜的。比如開賽車的時候,90度直角彎,120碼,那一刻內(nèi)心是寧靜的?!憋@然,做木工獲得的寧靜更為“徹底”,因為手藝活兒是最需要練功夫、花時間的?!凹妓囘@個東西,毫無捷徑可走。”做一個木制的勺子就需要五六個小時的時間。
匠人的成就感主要來自于自己的作品?!爱斈阕鲆患|西,選料、下料、組裝、打磨、上蠟。每一道看起來簡單的工序其實都不那么簡單,把手洗干凈,把作品上的灰吹干凈,拿一塊新的棉布擦上蠟,這對于你的作品來說,就如同成人禮一般。每一道工序都有強烈的儀式感?!?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1/16/qlzk201620qlzk20162044-1-l.jpg" style="">
紀宇曾經(jīng)做過一把富有禪意的木刻純手制癢癢撓,整整花了他兩天的時間。這兩天里,他忘記了吃飯,忘記了喝水,忘記了睡覺,用鑿子一點一點雕琢曲線。打完蠟之后,紀宇驚喜的發(fā)現(xiàn),癢癢撓中間那條長長的縱穿手掌的木紋,渾然天成好似掌紋中的生命線一般清晰可見?!斑@也許就是全世界最性感、最有生命張力的純手制癢癢撓了?!?/p>
對于木工的迷戀在紀宇心中隱隱埋下了一個“木匠”的夢,這時他開始有了創(chuàng)建一個木工體驗俱樂部的想法。
之后,紀宇就像“走火入魔”一樣,四個月攻讀了五本木工百科全書,逮誰就跟誰聊木工。有一次,在跟小學同學聊天的時候?qū)Ψ较蛩扑]了一個人。那就是山東建筑大學魯班工坊的韓林海,兩人見面之后一見如故,韓林海當即決定辭去建大的職務,來跟紀宇一起做這個關(guān)于“夢想”的事業(yè)。如今,韓林海是匠杺社的技術(shù)總監(jiān)。
韓林海仍記得跟紀宇暢聊的那個下午,“我們聊了整整三四個小時,我非常欽佩紀宇,他把這個事情上升到文化傳承的角度去跟我聊,一下子就打動了我?!表n林海出生于一個木匠世家,對木頭的喜愛幾乎是與生俱來的,但家人卻并不支持他走這條道路。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木工似乎是一個逐漸遠離了生活的工種——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尚有木工穿著簡單,手持鑿子大鋸走街串巷的尋覓活計,偶爾遇上一家人要打家具,就會在街邊直接開工,陣陣的刨子聲和電鋸聲,夾帶著些許的木香,就這樣在街頭彌散開來。不過對于韓林海來說,木工對他來說不僅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對“舒適感”的追求?!耙患娜说碾p手與細致耐心中誕生的工具,使用起來會有一種親近肌膚的舒適感?!倍斶@種“舒適感”成為終生的事業(yè),又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接下來的事情很順利,選址、裝修、進設備,招募員工,總投入兩百萬元,紀宇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這些工作。作為山東省第一家達到國內(nèi)一流專業(yè)水準的木工體驗俱樂部,它具備所有必要的有利條件:從選址上,紀宇特意把位置選在文化西路上,就因為“現(xiàn)代人生活節(jié)奏很快,這個地方一定要在市中心,沒有人想要下了班再開很長時間的車來俱樂部”;裝修上完全按照紀宇自己獨特的理念,從布局結(jié)構(gòu)、裝置設計、到樓梯的尺寸都是紀宇專門打造的;從設備上,全部采用進口的高端數(shù)控機械設備,僅設備、工具就投入了五六十萬元。
讓修行融入生活中
越是美的事物,越非人人都有機會體驗到。在這個方面,紀宇是幸運的。接觸木工不到半年的時間,他的夢想進階為“想讓更多的人體驗成為一個木匠所帶來的非凡感受”。
在匠杺社二樓二百多平的操作間里,墻壁上掛著一排木制牌子,上面刻著由日本著名的秋山木工創(chuàng)辦人秋山利輝創(chuàng)立的一套一流人才的育成法則——“匠人須知30條”。他所立下的匠人規(guī)則,在日本如雷貫耳,其條例被視為如僧人修行般寡欲嚴苛。秋山利輝曾回復質(zhì)疑,“既是培訓‘一流的工匠,就應該和平庸之輩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所以人品達不到是絕對不行的。而且,沒有‘超一流的人品,單憑工作打動人心,是不可能做到的?!?/p>
“人品比技術(shù)更重要”是紀宇非常認同的。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秋山利輝的匠人法則過于嚴苛。匠人在這種標準之上未免有些“苦行僧”的意味。但作為一個企業(yè)體系,產(chǎn)品的品質(zhì)和匠人的“修行”直接掛鉤。匠杺社不是這樣一個地方,“秋山的法則是日本匠人最傳統(tǒng)的準則,而我們不必人人成為工匠,但卻可以讓匠人精神滲入你的生活?!?/p>
什么是“匠人精神”?將一門技術(shù)掌握到爐火純青絕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內(nèi)涵遠不限于此。有人說,“沒有一流的心性,就沒有一流的技術(shù)”。的確,倘若沒有專注如一的付出,怎會有物我兩忘的境界。匠杺社的存在,就是在踐行工匠精神,見證社會對浮躁風氣、短視心態(tài)的自我療治,對美好器物、超凡品質(zhì)的主動探尋。
在紀宇看來,匠人比常人多了一份認真。紀宇在創(chuàng)建匠杺社初提出一句話,“卸下浮躁的急功近利,專注的做點東西,起碼對得起光陰歲月。”韓林海對這句話感觸很深,“往往人們做一件事情,過了四五年之后,你回過頭去看,會發(fā)現(xiàn)得到的很少。反而是現(xiàn)在所做的事情,更能讓我體味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成就感。我不喜歡空想主義的人,有些東西看起來很簡單,但并不是想象中的簡單。只要你開始動手做,你才有征服的可能性。”
韓林海對木頭相當癡迷,“木頭是有靈魂的,它來源于大自然,不同于現(xiàn)代社會流水線產(chǎn)品的冰冷。這世上沒有任何兩塊木料的紋路是相同的。”對于匠人來說,造物時手上的原材料是極為重要的,在挑選一塊木料的時候,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靈魂與心的溝通。就像韓林海新做的一個日式置物盤:一塊長方體的木頭,邊緣被打磨出自然的弧度和圓潤。底部是木料自然、悠揚的紋路,盤面被韓林海一刀一刀用鑿子挖出一條條凹痕。盤面還保留有一個橢圓狀的疤痕?!爸砸A暨@個疤,是因為這本身就是它原生的狀態(tài),是它的生命力,有了這塊疤,才有了溫度”。這是每個匠人跟“世界”相通的獨特的路徑。
紀宇享受到最大的樂趣是自己的生活變成了“私人定制”。他可以創(chuàng)造出任何一個他想要的物件,而這個成品將會符合他的所有要求。這種成就感是匠人的特權(quán),日本著名漆藝家赤木明登曾這樣形容他的作品給他帶來的幸福,“無論怎么冥思苦想,我也無法主觀地創(chuàng)造出一個好形態(tài),但在我不知不覺哼著歌專注于手中工作時,在我駕車遠游時,在我深潛海底時,那些形狀卻會自發(fā)地從我心底浮現(xiàn),來到我眼前。它們的模樣和顏色清晰可辨,幾乎觸手可及,讓我感動不已。我什么也沒有做,它們就在那里。不知是誰把它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我只是在原地等候?!?/p>
這種感受是花錢買不到的,用雙手和專注創(chuàng)造出來的器物,只是你度過這段美好時間的衍生品。于是,紀宇給匠杺社定下了一個規(guī)矩:不允許出售任何一件作品?!艾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商品,大多都是有價格,沒有價值。但是在匠杺社,每一件成品都是有價值,無價格?!奔o宇做了一把美國白宮同款的搖椅,當初買來圖紙,用了15天全心投入的去完成它。這把傳說中的搖椅沒有一顆釘子,也沒有任何輔助的連接件,全是用木頭制成的。有人曾想用9800元購買這張搖椅,紀宇給他算了一筆賬,“我做了15天,如果按照我的年收入除以365,再除以8小時,按照每個小時,然后再乘以我做這個搖椅的時間,我起碼賣你20萬,你想9800拿走,這不扯淡嘛?!苯硸偵绮簧a(chǎn)工業(yè)品,每件作品都凝結(jié)著工匠的心血和時間,這個價值無法結(jié)算。這樣的東西在家里放個一兩百年是沒問題的,越用越結(jié)實。每當紀宇坐在這把搖椅上,閉上眼就仿佛感受到身處米國官邸的舒適。
歷史的車輪是木頭做的
“私人定制”興起,“工匠精神”逐步回歸,這絕不是偶然,必有著深刻的時代背景。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在市場經(jīng)濟利益的催化下,流水線生產(chǎn)一般的快節(jié)奏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但現(xiàn)在的人們似乎“回了神兒”,開始逐漸重視起缺失已久的匠人精神。今年,“工匠精神”作為一個時代課題首次被放在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毋庸置疑,我們來到了一個更加注重精細品質(zhì)和獨特體驗的時代?!吧馊恕奔o宇用自己靈敏的商業(yè)嗅覺察覺到了這股浪潮,雖然匠杺社只是他的副業(yè),不過他還是想“把這件事當成真正的事業(yè)去做。”
會員制是匠杺社的運行制度,這里每年只招納一百個會員,每個會員需要交一萬八的年費。會員可以在匠杺社接受全套的手工工具和機械設備培訓,可以做任何想做的東西。僅在試營業(yè)期間的匠杺社,工作間外就已經(jīng)擺滿了會員的作品。大到搖椅、木馬、小到煙灰缸、筷子、勺子,每件作品都不失精巧設計感十足。為了“不把這個地方做嘈雜”,紀宇給會員數(shù)量設置了上限。但“想讓更多的人有機會體驗做木工的過程”,匠杺社特地開設了體驗課。
來匠杺社體驗,學員們需要提前預約自己想要參與的體驗課,簡單的有筷子、勺子、戒指等,復雜點的可以參與做木馬、椅子、燕尾榫甚至家具。匠杺社為不同的人群研發(fā)了不同的課程,甚至專門為兒童開設了親子課程,“把孩子們從手機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回歸到最簡單的快樂當中去。”紀宇告訴記者,體驗課程的人來之前是千姿百態(tài)的,走的時候都是一種狀態(tài),內(nèi)心非常充實,“開心的像個孩子”。這也是紀宇創(chuàng)建匠杺社的初心,“我希望來的不僅僅是木工愛好者,更是想要尋找自己的人?!?/p>
在其他地區(qū)和國家,木工俱樂部早就成為了一種風尚。僅僅在臺灣,就有五萬家木工俱樂部;在美國帶有木工設備的工坊,有200萬家;有這么一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美國人以及澳大利亞人第一愛好是高爾夫,第二愛好就是木工。
但在國內(nèi),木工體驗俱樂部的發(fā)展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在山東市場來說更是相對空白。但從生意的角度來看,木工體驗俱樂部的市場有非常大的潛力?!爸袊鴣淼搅宋幕a(chǎn)業(yè)井噴的時代。小米手機的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我覺得,這個行業(yè)也會飛起來。傳統(tǒng)手工藝體驗作為服務行業(yè)來說,只要有良好的客戶體驗,那么一定會發(fā)展的很好?!庇谑牵跐系暝嚑I業(yè)之后,紀宇一鼓作氣,相繼開始籌備在杭州、南京、深圳連鎖店的運作。對匠杺社的發(fā)展,紀宇很有信心,“就像歷史的車輪走到這兒了,誰都阻擋不了。至于誰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誰能引領(lǐng)這個行業(yè)的潮流,那就各憑本事了?!?/p>
未來的發(fā)展,紀宇有更長遠的打算,“不僅要做全國連鎖,甚至未來還要上創(chuàng)業(yè)板進入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