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黃程武
?
“看,我們的曾哥!”
——記郴州市一中化學奧賽金牌教練曾德璋
本刊記者黃程武
在去年的高考中,全市高考卷面分670分以上的學生只有5名,而郴州市一中588班就占了4人;全市理科前十名,588班就占了6人;588班的47名學生全部考取一本。如此驕人的成績背后,不能不提到588班的班主任、湖南省高中化學奧賽金牌教練曾德璋老師。在去年郴州市市委、市政府首次評選的“郴州市教育特殊貢獻獎”中,曾德璋老師位列榜首。
曾德璋,1991年畢業(yè)于湖南師大化學系。1991年至2001年在嘉禾縣一中任教高中化學,因表現(xiàn)突出,所教學生高考成績優(yōu)異,被郴州市一中作為特殊人才引進,2001年至今在郴州市一中任教高中化學,擔任高中化學奧賽金牌教練。
曾德璋是一個非常敬業(yè)的老師。他的妻子身患尿毒癥已達12年,兩年前癱瘓在家,一個星期要做三次血液透析。每逢妻子要去醫(yī)院的時候,家住五嶺閣的他,每天早上六點多就要起床。6點50分左右,他把妻子從5樓背下來后用輪椅推著,坐同事的車把妻子送去醫(yī)院做血液透析,然后讓家里保姆接手照顧,他則急急忙忙地趕到學校,參加學校7點20分的早自習。接下來,他就在學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每天,曾德璋從上午7點20分工作到中午12點,下午2點50分工作到下午6點,如果輪到他晚上晚自習值班,他還要陪著學生自習到晚上10點。同事都說:“曾老師是個非常敬業(yè)的人,可以說是以校為家。要找到曾老師很簡單,不是在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yè),就是到教室上課,一找一個準?!彪m然同事都說他的教學水平已經(jīng)很高了,但是他一有時間就思考:“下堂課我應該講什么,怎么講呢?”
提到爸爸,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大學的兒子無奈地說:“爸爸很少管我,也很少管家里的事,因為他很忙。從小到大,我已經(jīng)習慣了?!睂Υ?,曾德璋感慨地說:“我是對孩子關(guān)心得少。我就覺得我的孩子是交給他的老師管,別人也是把他們的孩子交給我管,將心比心,我覺得我更要認真負責,要教好管好他們?!币虼?,雖然家庭的負擔很重,但是曾德璋從來沒有耽誤過教育教學工作。
因為曾德璋妻子生病多年,需要照顧,醫(yī)藥費用也高,學校領(lǐng)導、市教育局領(lǐng)導以及市政府領(lǐng)導都多次主動關(guān)心和關(guān)照他,可是卻被他一一拒絕。他說:“我困難,還有人比我更困難。工作上的事,我會盡量做到最好,生活上的事,是我個人的事,就不麻煩組織了。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應該讓更多的人享用,不能只照耀和滋潤我一個人?!币虼?,十幾年來,曾德璋從來沒有向?qū)W校領(lǐng)導申請過任何幫助。
從2003年至今,曾德璋共培養(yǎng)出了湖南省理科狀元2人,清華、北大生10人,香港科技大學學生3人,其他各大名校的學生不計其數(shù),此成績單在郴州市一中,乃至郴州市教育界都是相當突出的。
作為一個化學奧賽的金牌教練,他教化學奧賽有著自己的一套獨特的教學方式?!拔业慕虒W方式說獨特其實也沒什么特別,就是多做題。”曾德璋對記者說。他這里說的多做題,并不是說學生做,而是指他自己做。他認為,老師只有做的題目多、知識面廣,才能對題目理解透徹,才能跟學生更好地講解,在課堂上做到收放自如。如果僅僅是就題論題,不僅死板,學生接受效果差,也會束縛住學生的思維。
郴州市一中有一個專門的網(wǎng)站,里面收集了各科的海量習題,提供給學生和老師們學習。但是曾德璋還是不“知足”,自掏腰包為班上的學生買了一個學習網(wǎng)站的資源,每年都要繳費維護,專門用來收集高難度的化學習題。尤其是遇到其他省的化學競賽、化學奧賽的題目,他一定要收集過來,并第一時間做題?!霸蠋熞豢吹礁唠y度的化學習題,就會高興地跳起來,他很喜歡挑戰(zhàn)難題?!蓖吕蠲窬暾f。
做題是曾德璋教學的第一步。他把題目都做好后,再根據(jù)他所教的不同班級中學生的學習進度,將網(wǎng)站上收集的各種習題進行針對性的匯總和編輯,然后打印出來給學生練習。為了能隨時打印習題給學生做,他們班上購買了兩臺打印機,專門用來打印化學習題。
學生做完習題,曾德璋都要認認真真對每個學生的試卷進行批改?!霸蠋熍淖鳂I(yè)非常有特點。哪道題錯了,錯在哪,他都標注得很清楚,之后,還會將學生找來一起剖析題目。遇到學生來辦公室請教問題,他也是一眼掃過去就能知道準確答案?!蓖聦λ芘宸?。
僅僅是在本?!伴]門造車”并不能出好成績,為此,學校和曾德璋經(jīng)常組織學生去長沙、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奧賽培訓機構(gòu)進行觀摩學習?!芭嘤柕倪^程,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我學習的過程。”曾德璋說,“奧賽備戰(zhàn)期間,我經(jīng)常帶領(lǐng)孩子們‘南征北戰(zhàn)’。”
在剛剛畢業(yè)的588班教室的后面,掛著“天道酬勤”四個大字。這四個字是曾德璋的人生信條,也是他做事的原則。而曾德璋就是靠著“天道酬勤”這樣的信念,帶領(lǐng)學生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堂課,解好每一道題,一步一個腳印,收獲了三屆全國化學奧賽一等獎的好成績。
曾德璋說:“我作為班主任,不僅要關(guān)心學生的學習,還要關(guān)心學生的生活。”每次開學的時候,他都要收集班上學生的信息,做到對每個人都心中有數(shù)。
588班的學生大多數(shù)家庭貧困,特別是品學兼優(yōu)的賀冰潔、劉勤漢、胡志鵬三位同學的家庭特別困難,曾德璋除了為他們爭取到了國家助學金、學校的遠大基金和社會愛心人士的一對一幫扶之外,自己還經(jīng)常義務為他們補課,給他們墊付外出奧賽培訓的培訓費和交通費。
有一次,有家長給曾德璋打電話,說他一問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就在家里跟父母頂嘴吵架,家長心里感到十分難過。讓這位家長沒想到的是,曾德璋聽完事情的經(jīng)過后,反而站在學生一邊,批評家長說:“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壓力很大,家里是他放松和休息的地方。孩子在學校學習已經(jīng)很累,回到家,你還總是追著他問考試考得怎樣、學得怎樣,干什么!管他的學習是我的責任,你們盡管放心?!闭窃妈斑@種尊重孩子的態(tài)度,學生和家長都對他非常尊敬和信任。
在師生互相尊重的氛圍下,學生們養(yǎng)成了熱愛學習的好習慣。曾德璋說:“我經(jīng)常思考的是,家長將一個好好的少年交到我的手里,三年后,我將還給他們怎樣一個青年?”正是他這種將心比心的心態(tài),他把自己對兒子缺失的父愛和心血一股腦地都傾注在了學生身上。
曾德璋的愛心和真心付出,學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平時,學生總是很親切地稱呼他為“曾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