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潔?オ?
[摘要]在“對話”已成為關鍵詞的當代,“對話教學”勢在必行。尤其是語文課堂,“對話”已成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
[關鍵詞]對話教學合作學習高中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30012
伴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走進了高中語文課堂,小組合作模式在改革熱潮中成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寵兒。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認為:“合作學習是由教師將學生隨機地或有計劃地分配到異質團隊或小組中,完成所布置的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學習模式從理論上講是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合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往往會出現(xiàn)小組交流匯報時個別人剝奪了大多數(shù)的發(fā)言權,優(yōu)等生包辦代替整個小組的情況,長此以往,將會造成各個學科的學習不均衡現(xiàn)象,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越是積極發(fā)言,其他學生越是不敢出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很多教師會按照本學科的成績給小組學生編號,每次都鼓勵成績稍弱的學生發(fā)言,筆者認為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究其根源還是課堂沒有實現(xiàn)真正的“對話教學”。
當今的合作學習也應以學生與文本對話為基礎,以教師與學生對話為引導,以學生與學生對話為中心,以達到學生自我對話為延伸。
一、讓學生與文本對話
小組合作學習的前提是小組成員的獨立學習與思考,為了更好地在合作學習中實現(xiàn)“對話”,學生個體必須先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里。在這一點上課前引導、精心布置預習作業(yè)非常重要。最好的預習作業(yè)是讓學生去質疑,對于一篇文章的理解你有什么疑問,或者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筆者在講《桃園》這篇課文時,課前先請學生查資料了解作者廢名及其作品風格,繼而體會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廢名的小說向來以“晦澀”著稱,果然有好多同學讀完文章后說讀不懂,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學生來個別問,教師也不要于課前告知答案,應該鼓勵他們回去耐心讀文章,只有用文本去解讀主題才是最準確的。結果在課堂上當有部分學生不能理解阿毛這一形象時,有人結合自己的預習體會談出廢名如何精心設計這個形象,如何展現(xiàn)人性的美麗;還有的講到這種“晦澀”的文字能夠打動人心才是文字真正有魅力的地方。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互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不僅解決了好多疑難問題,而且點燃了課堂,點燃了那些平時課堂上不愛積極發(fā)言的學生的熱情,每個起來發(fā)言的學生都激動萬分地與大家分享內(nèi)心感受,其他同學都為之鼓掌加油。只有課前組織好學生與文本“對話”才能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效率。
二、讓學生愿意真心與教師對話
合作學習成果展示已成為當今合作學習課堂的一大亮點,如何促進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敢想,敢講,敢表現(xiàn),這無疑是教師上課的難點?,F(xiàn)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是愉悅、和諧課堂環(huán)境形成的基礎。教師應拋開講臺意識,走到學生小組中去,積極地參與學習小組的討論,對學生的見解給予一定的評價,以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以達成平等對話。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少說一點,多聽聽學生的想法,尤其要鼓勵學習小組間的爭論,在學生們最困惑的時候進行點撥。
三、教師在生生對話中扮演好引導、傾聽、激發(fā)、決斷者的角色,以促進學生在生生對話中完成課堂生成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教給學生,而是把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 傳統(tǒng)語文教學重視的是教師的傳授而忽視或輕視學生在相互對話、相互影響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教育因素。而“對話教學”則是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彼此對話、相互交流。應該重視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當“組織者”、“引導者”這一角色,在“對話教學”進行之前教師要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思考:定什么話題、學生是否有話說、可能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將會收到怎樣的效果等。只有當這些問題了然于胸之后,“對話教學”才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四、“對話教學”促進學生課上課下與自我對話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而課堂上的各種對話形式最終無一不通過學生內(nèi)心的智慧碰撞產(chǎn)生新的內(nèi)涵,迸發(fā)出知性的靈光,它將課堂內(nèi)的學習延續(xù)向更加深遠的領域。筆者在第一次教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時,有一位高大的胖胖男生談自己的母親:“我的母親每周等我回家時都準備好我最愛的飯菜,她腿腳不好,我每次離家去坐公交車返校,母親必定下樓到站臺送我,上周下大雨,我都已經(jīng)上車了,回頭看到母親還撐傘在雨中望著我坐的車久久不愿離開,雨太大母親的面容已經(jīng)看不清了,但我分明看到了她的不舍與期盼,更能想象到她回去上樓會艱難的場景,這就是母愛,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在場的學生和聽課教師都被他打動了。
“對話教學”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的世界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在課堂對話中豐富知識、增長見識、體現(xiàn)自我,成長為具有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合作精神的新世紀學生。作為語文教師應努力實踐“對話教學”,構造充滿生命互動的合作學習課堂,才能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能使師生在相互作用中進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靈的溝通。
(責任編輯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