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強調小學數學教學要密切聯(lián)系社會實際與學生生活,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教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fā)展。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當前數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趨勢。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211-02
數學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學生需要在生活化的能力訓練中"探索",在生活化的練習中"拓展"。課堂教學生活化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學的需要,我們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打通數學與生活的無形屏障,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領悟數學的魅力。筆者現(xiàn)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做簡單的闡述。
1.“小鬼當家”,自主編題
在當前的許多教研人員眼里,似乎我們一線的數學教師從來都只是照本宣科,從來不重視數學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其實我們時常把生活化教學策略掛在心上,只不過我們教師是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審視教材,所以與學生的眼光與視角似乎有些出入,影響了我們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效果。鑒于此,筆者認為我們教師在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的時候,應當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采取種種行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這方面,我以為,可讓學生自己來編題出題,不必提示他們向生活化靠攏,他們出的題也會極富生活氣息。筆者曾經這樣做過,結果學生所出的題令人非常驚訝,有關于零食玩具的,有賽爾號游戲人物的、有喜羊羊等人物情境的,可以說,這才是真正地從學生的生活化情境出發(fā),走進了學生的生活實際。
2.改編教材中的學習材料,使學習材料更貼近生活
有一位數學教學研究者下學校搞調研,一位三年級的數學教師向這位專家訴苦,說他班上有幾位學生兩步計算應用題學得不好。專家要這位教師叫來他認為應用題基礎最差的學生。專家交給這位學生10元錢,請他到學校邊的文具店去買2塊橡皮和3支鉛筆,這位學生不一會兒就回來了。專家問它有沒有把錢找錯,這位學生流利地把找錢的過程說了一遍。他說一遍的過程,是解答四步計算"應用題"的思考過程(找回的元數=10-橡皮的單價ⅹ2-鉛筆的單價ⅹ3)。為什么學生對生活中的四步計算"應用題"能"做",而課本中的二步計算應用題不會"做"呢?這是因為思考這兩類"應用題"的思維起點不同。生活中的四步計算"應用題"以可視的生活畫面為起點(即以直觀形象思維為起點),而課本中的二步計算應用題以抽象的符號為起點(即以抽象邏輯思維為起點)。前者順應了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在現(xiàn)實生活與生產中可能的呈現(xiàn)形式,進行適當的改編。
3.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知識
3.1從生活實際問題引出數學知識。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一門課程,在學習過程中,實際生活的許多方面都可以引出數學知識。比如我們在學習周長這一數學概念時,首先教師先告訴同學們周長的含義: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周長。舉個簡單的例子便是我們的課桌的桌面的周長,教師讓學生自己動手,用直尺量出桌子面四周的長度,然后使其相加得出周長。這樣同學們都會積極動手進行測量,然后把測量的結果相加得到了周長。然后教師再從實際生活中舉出其他的例子:同學們,我們喝水的杯子口,它的周長是多少呢?我們的文具盒的平面的周長是多少呢?還有我們的書本的平面的周長,自己動手測量一下吧?這樣,在同學們自己動手測量的過程中,不但正確的計算出圖形的周長來,還能夠在實際操作中加深對周長這一含義的深刻理解。
3.2課堂例題生活化。數學具有抽象的一面,它是從生活化的東西中抽象出來的理論知識。因而有些定義或者計算方法比較難以理解,此時就需要教師進行舉例來講解,那么從生活中找尋出一些合適的例子,對于學生的理解有很大的作用。
在教學"接近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這一內容時,我們在課堂講課時要教會學生"湊整、取整",比如 256 + 98 =?我們可以舉例說爸爸買了一件上衣花掉256元,還為寶寶買了點零食花了98元,也可以設計成媽媽買飲水機花掉了256元,買了一件衣服花掉了98元,問一共用了多少錢?此時注重提醒學關注接近100的數字,如果買零食或者賣衣服用的是100元,那么還要找回2元,即是100-2,最后總數應該為256 + 100-2。生動的生活化例子,將深奧的知識通俗化,讓學生易接受。
3.3拓展練習生活化。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加強練習,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因而每一課結束后的拓展練習必不可少。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每一節(jié)課后都有相應的拓展練習的設計,也都比較貼近生活。
在拓展練習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自己設計生活化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過:"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去負擔。"因而,在拓展練習中,生活化設計將會讓學生樂于接受這種禮物。六一兒童節(jié)到了,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題目:六一兒童節(jié),15名教師和10名家長帶105名學生去游樂場游玩,游樂場共有三種購票方式:①學生票每張5元;②成人票每張10元;③滿30人(含)以上可購買團體票,每張8元。請學生們設計一個花費最少的購票方案。這樣的小題目貼近小朋友們的生活實際,能夠帶動他們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從而達到強化所學知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