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珍珍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75-01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確,孩子的生活里如果沒有了書籍,就好像失去了陽光的綠苗。作為一名老師,我們深知,讓學生愛上閱讀對其人生的健康成長進步都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幫助學生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和陶冶情操的有效方法,對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將產(chǎn)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不僅對小學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同時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讀書量,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作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可見,閱讀能力對一個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時也是學生應(yīng)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素質(zhì),在學生的日常溝通、表達中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如何將閱讀教學落到實處,讓學生愛上閱讀并享受閱讀,從閱讀中有所收獲呢?我嘗試了一些方法,逐步引導(dǎo)學生愛上閱讀,在快樂中閱讀,在閱讀中收獲。
1.和孩子一起讀書,激發(fā)他們讀書的興趣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讓學生拿起書本走進書中,是我要攻克的第一個難題?,F(xiàn)在很多小學生都把讀書當作一種負擔,不愿意在課外讀書,更多的把時間花在了看動畫片、玩游戲上。雖然家長也給買了不少書,但真正認真去讀的卻沒有幾個,因此,我打算從和孩子一起讀書開始做起,讓他們先學會靜下心來進入書本。
一年級時,我利用語文報進行全班閱讀,每周設(shè)立專門的讀報課,在課堂上帶著學生一句一句讀,一篇一篇讀,然后再鼓勵讀的好的同學做小老師,帶領(lǐng)大家讀?;丶野严矚g的文章讀給爸爸媽媽聽,和家長一起讀。一年下來,朗朗的讀書聲充滿了我的課堂,我的第一個目標順利完成。
二年級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大提高,一節(jié)課一份報紙已經(jīng)滿足不了他們的閱讀需求,我開始逐步加入一些優(yōu)秀的圖畫書作品,作為集體閱讀課的內(nèi)容讀給他們聽,如:《愛心樹》《花婆婆》等,這些圖畫書圖文并茂,充滿童趣,學生非常喜歡。而我此時依然對學生的閱讀不提任何要求,只要感受讀書帶來的快樂就好。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的讀書興趣不但沒有削弱,反而越來越濃,讀書對于他們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了樂趣。
到了三年級,我的學生大部分都愛上了看書,課余時間,走廊上、小樹下、教室里,隨處可以看到捧著書本,沉入書海的孩子。閱讀課也成為了一周中學生最喜歡的課。此時,我已經(jīng)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喜歡的書刊、報紙等,閱讀課上,教室里安安靜靜的,如同圖書館一般,學生能夠靜下心來走進書本,這是我最大的成就。
2.傳授讀的方法,培養(yǎng)讀書的好習慣
閱讀需要講求一定的方法,這樣的閱讀才能起到作用。對于每個階段的學生,我的要求也不一樣,要有側(cè)重點、有目標的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一年級時,我要求學生讀書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讀書時眼睛要看到讀的每一個字,一開始還要求必須用手指指著讀。其次要讀出聲音,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思想集中,對專心的同學給予表揚,同時在領(lǐng)讀的過程中巡視課堂,隨時提醒有口無心的"小和尚"。二年級開始逐步培養(yǎng)默讀的習慣,這時一定要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狀態(tài),提醒走神的學生,同時每節(jié)閱讀課最后留出幾分鐘時間,給學生交流分享自己剛才看的內(nèi)容,逐步培養(yǎng)讀有所思的習慣。三年級我重點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在讀的同時學習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寫下自己的感悟、疑惑等,在閱讀課的最后和同學交流分享。同時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必須放一本字典在桌子上,遇到"攔路虎",一定要解決,不可放過。有了這一步一步有目的的培養(yǎng),大部分學生都有了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的課外閱讀數(shù)量遠遠超過了《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數(shù)量。
3.完善班級圖書角,創(chuàng)建快樂小天地
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學校和教室的環(huán)境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o崔利斯建議,一個希望自己的學生擁有閱讀能力的學校和老師,應(yīng)為學生準備以下一些東西:1、書籍。2、書櫥和雜志架。在這方面,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學校方面,我提早幫孩子做好學校圖書館的借書證,鼓勵他們?nèi)D書館借書,同時我每周都會帶他們到學校圖書館進行閱讀課。家長方面,鼓勵家長給孩子設(shè)立小書柜,定期帶孩子到書城去購買喜歡的圖書,安排家庭讀書時間,和孩子一起讀書。
現(xiàn)在很多學校的每個班級都設(shè)立有圖書角,可如何讓圖書角發(fā)揮出最大的作用,而老師又不必太過費心,我在這方面可是花了一番心思。首先前期工作一定要做足,圖書角少不了書籍,每個學年開學我們班都要進行一次圖書捐獻活動,同學們拿出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大家分享,同時我班的家長委員會的家長們幫忙在網(wǎng)上選購最新的適合學生讀的書,學期中也會隨時加入一些優(yōu)秀的書籍。這些所有的書籍我都會先進行編號登記,貼上標簽,再放入書柜,以方便學生借閱時做登記。接下來制作好圖書借閱登記表、班級專用的借書卡、圖書管理員證,制定圖書借閱制度,安排圖書管理員等。我班的圖書管理員采用輪流制,每天兩個人專門負責幫助大家借書、還書、填寫登記表,整理書柜等。這樣不用老師操心,學生會輪流自動上崗負責,老師只需要定期抽查一下借閱表,就可以對學生的讀書情況了解得清清楚楚。
有了完善的圖書借閱管理制度,我班的圖書角發(fā)揮出了最大的作用,每節(jié)課間,都能看到各個小組的同學有秩序的借書、還書,這里真正的成為同學們獲取知識、獲得快樂的小天地。
4.開展多種活動,分享讀書的快樂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的深處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而活動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最好的方法,因此,我在班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將"讀書"和"活動"緊密的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感受讀書帶來的收獲和快樂!每周一次的讀書報告會上,同學熱烈分享自己最近讀的書籍;"成語故事會"中,同學們感受中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三字經(jīng)》背誦比賽的激烈場面,同學們至今還津津樂道……
除了這些,利用教室的展示墻開展的"好書推薦"欄目最受同學們歡迎,每個月都有幾位同學推薦自己讀過的好書給大家,把推薦的書目和推薦理由制作成精美的手抄報形式張貼在教室后,此后的一個月內(nèi),班級內(nèi)的同學便積極加入的朗讀這些書目的行列中,然后寫下自己的點滴感悟在欄目下進行"跟帖",學生積極性很高,不僅讀了很多優(yōu)秀的書籍,也收獲了不同的感悟。我還會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文章給學生讀,全班集體寫讀后感,我會選擇寫得不錯的作品加上精美的封皮裝訂成冊,在班級內(nèi)傳閱,大大激勵了同學們寫作的熱情。
另外,我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比賽活動,在第八屆深圳童話節(jié)中,當時我的學生只有二年級,幾位同學的童話作品被我送去參評,沒想到竟然分別獲得了銅獎和優(yōu)秀獎,到第九屆童話節(jié)(學生三年級),我班共有49人次獲獎,其中5名金獎,4名銀獎,5名銅獎,35名優(yōu)秀獎。上個月,我班的唐俊豪同學代表學校參加街道的現(xiàn)場作文比賽,獲得一等獎,同時代表街道參加區(qū)里的現(xiàn)場作文比賽,獲得了二等獎,這一個個的喜訊讓同學們充分的感受到了閱讀帶來的快樂,誰能說這些不是孩子們愛讀書帶來的收獲呢?
其實,在閱讀上,我們不必要求太高,或者一下子想獲取太多,只要是你的學生有了進步就應(yīng)給予鼓勵,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把閱讀看作一件快樂的事。就在這日復(fù)一日的閱讀中,就在學生體驗著一種又一種別樣的生活中,就在學生享受著文字帶給他的快樂中,那些詞匯、段落、章法、結(jié)構(gòu),就潛移默化地進入了學生們的腦中,出現(xiàn)在學生們的口中、作文中,那些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就會悄無聲息地化為學生們自己的東西。也許,讀了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不能覺察,但如果堅持三年五年,一定會有變化!這就是書的滋養(yǎng)。和孩子一起讀書吧,和他們一起感受讀書的快樂,享受讀書的快樂!
參考文獻:
[1]《語文新課程標準》 2011年版
[2]《行走在親子共讀的路上》 《小學語文教師》2007年第6期
[3]《人是教育的對象》 俄 烏申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