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一、研究基礎
1.閱讀研究
從2001年起,香港地區(qū)大力倡導閱讀,一學期要求學生讀30本書。特區(qū)政府大刀闊斧地改善學校閱讀環(huán)境。如此走到第五年(2006年),參加國際小學生閱讀素養(yǎng)評估(PIRLS評估),香港小學生的成績從2001年的世界排名第十四上升為第二。
2.讀寫結(jié)合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年段語文教材有一個特點,在每個單元后,都有“拓展”部分,這一部分有點像往昔教材中出現(xiàn)過的的“讀寫例話”,提出單元教學的重點(尤其是寫作知識方面)從而幫助學生由“習”到“作”。下面以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月”主題“讀寫結(jié)合”路徑為例展開。
二、主題選材
月色朦朧,關于月的探索,成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的永恒話題?!锻隆肥翘K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七單元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作者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本課,不僅有關于“月”的環(huán)境描寫,有音韻舒緩的“月”的詩歌,更有天馬行空的“月”的想象。如此周全,如此雅致,堪稱 “月”的主題習作典范,有如此佳作在前,第七單元之后的習作安排也就順理成章了。
為了更好地引導孩子們汲取營養(yǎng)落筆成“月”,以《望月》一課為主線,以《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五年級下冊中《月夜》《月跡》《海上升明月》等佳作為基本拓展點,共同建構起“一條主線,多個基本點”的主題閱讀“讀寫結(jié)合”路徑 。
三、路徑研究
1.修辭——建構“月”之美
(1)教學片段:
師:默讀課文第二小節(jié),想想作者是如何描繪這詩意的月色,結(jié)合相關的語句做批注。
生:我關注到作者運用了“吐灑”這個詞,“吐灑”是人才會有的動作,作者這里是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月光的美。
生:我還關注到這個句子“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月光比作銀色的花邊,讓我們眼前一亮。
……
(2)建構思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第三部分實施建議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薄霸趯懽鹘虒W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逼沃械男揶o正是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獨特感受通過語言媒介的直接表達。富有學生不同個體的獨特思考,這樣的思考正是2011版新課標中對于學生寫作實施要求的最真實寫照。
更值得注意的是,通過對于各年段修辭運用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修辭尤其是最為大眾所熟悉的比喻、擬人,到高年段,課文中的比喻、擬人句不僅僅是描摹物象,更多了一份情致。
2.想象——建構“月”之奇
(1)教學片段:
師:我們也正是愛想象,愛幻想的年齡。(出示各種月亮圖片)在你的心中月亮像什么?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靜靜的想一想。
生:月亮如一面圓圓的鏡子懸在天空,望著月亮我隱隱約約看到了嫦娥動人的舞姿。
生:我知道蟾宮在古代就是指的月宮,折桂就是說得到冠軍、金榜題名。
生:我仿佛看到了遠方孤單的朋友。
……
師:月亮本無情,它有時圓,有時缺。不同的人看月亮,不同的感受在心中。
(2)建構思考:
2011版新課標中關于寫作教學指出“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加強平時練筆指導,改進作文命題方式,提倡學生自主選題?!睂τ诟吣甓蔚牧曌髂繕烁翘岢隽恕澳軐懞唵蔚挠泴嵶魑暮拖胂笞魑?,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的要求。可見,想象在孩子的作品中往往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如《望月》中小外甥那段充滿童趣和創(chuàng)意的想象一樣,我們的孩子應該用自己的紙筆勾勒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3.拓展——建構“月”之妙
(1)教學片段:
師:打開《小學語文拓展閱讀》,4人小組一起研究名家眼中的月色。
小組1:我們組關注的是《月夜》這篇文章。月夜這篇文章只有一個人物,就是“我”。通過單個人物來寫月夜可以寫出它的寧靜,讓文章可以有很多作者獨特的思考。
小組2:我們組還想到,關于月亮的幻想可以是一些關于思念、團圓的,也可能會想到一些挫折或者是美好的事。
師:正如蘇軾的那首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p>
小組3:我們組關注的是《月亮在敲門》,文中主要人物是,這篇文章不僅寫了月亮的景色還寫了鄉(xiāng)村的其它景色和月亮的景色一起構成了樸素的畫面。
師:月,不是單一的存在,與周圍的環(huán)境呼應,營造的意境更有味道。
(2)建構思考:
最近兩年群文閱讀在我國悄然興起。簡單看來,它的核心思想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借鑒群文閱讀的思想,其實,在指導習作的時候,借鑒同主題的文章,從不同角度挖掘?qū)懽鞣椒?、技巧,可以幫助孩子們博取眾長。
以課文《望月》一文為例,從人物來看,主要是“我”和小外甥,通過人物的對話引出賽詩和幻想兩個主要情節(jié),月亮的描寫在文中集中出現(xiàn)在開頭的第二小節(jié),起到烘托意境的作用,讓人走進文本便生出一種月的神秘感。如果僅僅以課文為例,實在是給孩子們套上了一個金箍,寫作起來總會放不開手腳。因此結(jié)合《拓展閱讀》中的同主題文章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孩子們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了“月”的主題框架下,作品的人物設定、情節(jié)安排、甚至是月的變化都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自主選擇,書眼中之月,繪心中之情,孩子們的筆下的“月”更亮了。
【參考文獻】
【1】胡吉成.修辭與言語藝術.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5
【2】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溫儒敏.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鄧艷紅.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lián)合.教育學基礎(第2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6】葉瀾.新基礎教育實驗研究報告集【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