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依云
摘 要:批評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進步,不能批評了就完事,針對一些特殊情況,必須做好善后工作。如果教師一時判斷失誤,批評錯了,應主動向學生承認錯誤并道歉。這樣做不但不會降低教師的威信,而且還會贏得學生的信任和愛戴,同時還給學生勇于承認錯誤樹立了一個榜樣。對那些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批評之后,一定要做一些疏導工作,理順情緒,以免發(fā)生意外事件。人都是有缺點的,在心理學中,一個沒有缺點的人是不可愛的,也是不可能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批評是人人希望的,把握成敗的關鍵在于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和技巧。
關鍵詞:批評;學生;善后工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49-01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習慣上總是把批評看作是貶義的,所以一般人們聽到批評后,心理上難免產生逆反,感情上不免難以接受。現(xiàn)實也的確如此,即使是正確的批評,也往往會使被批評者和批評者之間產生隔閡、矛盾甚至怨恨。小學生心理還比較稚嫩、脆弱,我們在教育過程中難免會批評他們,那么怎樣消除批評給他們帶來的副作用呢?筆者認為除了批評實事求是,要掌握分寸,注意場合、方式、方法外,還要努力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善后工作。
一、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避免發(fā)生意外
嚴厲批評后要安排其他同學關注其情緒變化情況,個別情緒不穩(wěn)定的同學可能會做出逃學、出走、破壞、報復、輕生等過激行為。因此,對性格內向、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批評之后要做一些疏導工作,理順情緒,以防發(fā)生意外事件。公開場合批評了學生后,下來要和學生個別交換意見,向學生征詢你的批評與事實是不是相符,請他談談受到批評后的想法,和他一起找找之所以存在這些缺點、錯誤的原因。分析這些錯誤、缺點的性質,議議這些錯誤、缺點可能會導致什么樣的后果,并一起尋求改正的辦法、途徑。對自尊心特別強的學生,在談及他的缺點、錯誤前,要先肯定他的優(yōu)點和成績,必要的時候,還應向學生解釋,你為什么要在公開場合對他進行批評,有時候甚至可以請他對你進行反批評。這些在公開批評時來不及做,不需要做或不便于做的事都要放在個別交談時進行。
二、教師要善于和家長做好溝通,共同教育學生
批評學生后要和其他教師、學生,學生家長、社會有關方面的力量聯(lián)合起來,形成合力,這樣批評后轉化學生的工作才會更有效。教師可以根據(jù)被批評學生的不同情況,在學生中找一個聯(lián)系人,或成立一個幫助小組,使受批評的學生得到同伴的關心、鼓勵和幫助,他們年齡相當,共同語言多,這樣對教師的善后工作會起到輔助的作用。在批評學生后,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犯錯誤的輕重決定是否告知家長。在與家長交流過程中,要說明事情經過、學生態(tài)度和處理情況,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共同教育學生。但答應學生不告訴家長的,就要嚴守信用。另外,班主任不要事事都通知家長或頻繁請家長來學校,這樣會給他們造成精神壓力,甚至對班主任產生反感。同時,教師要和家長經常聯(lián)系,互通情況,商量辦法,并利用社會各方力量關心和幫助學生,使受批評的學生很快振作起來,投入到新的學習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把家長當作一張王牌,動不動就找家長。千萬不要成為學生口中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到我家”中的那種老師。這樣只會對工作不利。
三、教師在批評完學生之后,要進行反思
批評學生之后,教師也要靜下心來想想,是否“錯批”了學生。如果“錯批”了,絕不要以老師高高自居,強詞奪理,更不要認為學生不敢反駁,以勢壓人,那就錯上加錯了。知錯不改,壓服學生,會使學生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對老師產生反感情緒,那么,老師的批評教育工作,只會失敗。這時候,老師應該放下架子,鼓起勇氣作自我批評,這樣做,不僅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使自己威信更高。學生會從心里敬佩你,他就會敬你的人,才會信你的“道”。
四、教師在批評學生之后,要對其進行觀察和幫助,為學生重拾信心
老師要注意對受批評的學生進行觀察和幫助,對于有了進步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很多學生進步不明顯,關鍵就在于教師的幫助和監(jiān)督不到位、不持久。其實,學生在受批評后,完全改正通常需要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幫助、鼓勵和監(jiān)督。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哪怕是點滴的進步并及時給以表揚和鼓勵,多一些“你進步真快,我為你感到高興”、“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等讓學生感動的話,必要時還必須在眾學生面前大張旗鼓地表揚,或把好消息及時傳給學生的父母,這樣更能激起學生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并認真改錯,彌補過失,獲得諒解,讓學生重拾信心,振作精神。
當然,除此之外,老師應當處處為人師表,時時以身作則,批評學生不要做的,自己也不要做,千萬不能“手電筒放在自己袖口里,只照別人不照自己”,那又如何去批評教育學生呢?只有率先垂范,言傳身教,為學生樹立榜樣,才是批評學生后最有效的善后工作。
總之,我們批評學生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改正錯誤,不能為批評而批評。我們除了講究批評的方式外,還要及時做好善后工作。要讓學生真正明白老師的目的和用意,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不然的話,老師的批評就難以起到應有的效果,甚至會導致學生的誤解和不滿。
參考文獻
[1] 周 莉.狂風暴雨批評后 春風化雨巧疏導——淺談德育工作中“批評后”的教育藝術[J].中小學管理,2006(S1).
[2] 王彥力.從“準備100頂高帽”說起——談批評教育的藝術[J].當代教育科學,2007(18).
[3] 劉紅云.對“批評教育”的再認識[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3).
[4] 常 靜,袁明霞.班主任教研是班主任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