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志軍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25-01
在戲曲、舞蹈等藝術形式中,毯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時它也是舞蹈演員訓練的主要課程之一。毯功做為我國舞蹈藝術重要表現手法之一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它使得舞蹈劇目更加絢麗多姿,一些舞蹈演員往往由于出色的毯功技巧成為團體舞蹈中的主要演員。由于與其他舞蹈訓練相比,毯功技巧難度大,在訓練過程中容易受傷,因此越來越得不到演員們的重視。毯功的地位在舞蹈訓練中也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學生當了專業(yè)的舞蹈演員之后,很少有人再堅持練習毯功了。這使得近幾年來擁有毯功特長的優(yōu)秀人材在舞蹈團體中嚴重缺乏。造成這樣一種局面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既要對毯功訓練的認識不全面進行端正,又要看到舞蹈毯功訓練的改革勢在必行,以適應中國民族舞蹈發(fā)展的需要。
一、毯功訓練的必要性
舞蹈毯功有其悠久的發(fā)展歷史。它是按照戲曲而發(fā)展來的,因此從名稱到教學的內容都體現出不能超越的戲曲的規(guī)范。在我國出土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西漢時期的樂舞陶俑中,就有后手翻、空翻等動作。唐宋以后,許多復雜的翻騰動作更與表演結合了起來??梢娫缭谖覈糯奈璧钢校汗σ咽茄輪T的訓練內容之一。在我國歷史悠久的戲劇中,毯功有它一整套的表演程式,而且形成了一套具有民族特色的訓練方式。戲劇是中國民族舞蹈發(fā)展的基礎之一,我們在借鑒戲劇訓練方法時,毯功當然也是我們要借鑒的內容之一。豐富的波瀾的社會生活是中國武術的源頭,例如“滾毛”、“撲虎”、“前撲”、“虎跳”、“竄毛”等,富有生活情趣的舞蹈毯功的動作,生動體現著我國古代先民們的生活。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產生智慧的結晶,遵循著我國古代的舞蹈的發(fā)展痕跡,體現著人們的自衛(wèi)反擊能力和擊技才能,對體現自然的表現力以及征服自然的力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中國舞蹈的歷史的記錄可以看出,我國南宋時期中國的舞蹈毯功就開始呈現衰退趨勢,而集合我國的唱、念、做、打、歌舞于一身的中國戲劇呈現逐漸發(fā)展趨勢,吸取了大量的中國古典的舞蹈和民間戲曲舞蹈精華的戲曲大師,重視提高舞蹈毯功的眾多技藝,將實現提煉后的新的發(fā)展。當代許多舞蹈前輩們又開始逐漸轉向向戲曲毯功學習發(fā)展,吸收精髓,提升境界,實現藝術的舉一反三,相互補充的優(yōu)勢。
二、實現舞蹈毯功的審美作用
毯子功為舞蹈劇目增添了許多絢麗的光彩,是舞蹈更加絢麗多姿。例如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東方紅》就是以毯功為舞蹈的表現手段。在舞蹈片段“苦難的年代”中,碼頭工人運用了一個“臺搶背”,一串“走絲翻身”生動形象的表現出黑暗的舊中國,工人階級被壓迫的形象。 “臺搶背” “走絲翻身”用得十分合理,如果改用其他動作就不能碼頭工人的形象生動表現。在片段“飛奪瀘定橋”中,紅軍小戰(zhàn)士的毯功特技,用來表現炸毀敵人橋頭堡,用得生動合理。成功地將紅軍戰(zhàn)士勇猛頑強性格塑造出來。在片段“保衛(wèi)黃河”中,在“過人梯”時運用“彈板接翻騰”的,表現出中國人民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英勇頑強的抗爭精神。多次運用了毯功技術為表現手法,使《東方紅》成為建國以來最優(yōu)秀的音樂舞蹈節(jié)目之一,如果沒有了這些毯功技術,整個節(jié)目一定會遜色不少。體現出毯功的審美作用。
又如獲得全國舞蹈比賽一等獎的《金山戰(zhàn)鼓》,就成功地表現了民族英雄“梁紅玉擊鼓抗金兵”這一歷史故事。其中梁紅玉之子為母親拔箭的“搶背”動作,就形象生動的表現出他心痛、忿恨、緊張的復雜心理。合理運用毯功,能夠激動人心,引起觀眾共鳴,起到了畫龍點晴的作用。許多事實證明,作為一個中國民族舞蹈演員,如果能夠熟練地掌握毯功技巧,可以更好地塑造舞蹈形象。
三、加強舞蹈毯功教學的科學功能
舞蹈毯功與其他舞蹈訓練相比,技巧難度相對較大,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傷,學生容易產生抗拒心理。因此在舞蹈教學中,要提高科學作用。毯功老師應該重視將舞蹈的生理學知識,舞蹈的解剖學知識,舞蹈的治療學的知識,在這些知識的積累下,才能夠積極培養(yǎng)出高精優(yōu)秀的舞蹈人才。教師要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一些專業(yè)的理論專業(yè)在研究實踐工作的過程中為我們研究總結出學生在各個年齡發(fā)展階段中發(fā)展身體素質的鍛煉,我們的毯功教師要重視培訓小學員在各個成長階段形成的身體發(fā)展素質,平衡能力、反應能力等方面的科學的研究和實驗,重視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的協(xié)調進步,實現收獲積極的進步。
四、實現分解訓練和綜合訓練的聯系
分解訓練是綜合訓練的好的研究方法,鋪墊是讓學生在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力等方面加以訓練,舞蹈教師要運用鋪墊、分解、綜合練習等方法,重視教會學生舞蹈訓練的全過程,在舞蹈訓練中的毯功訓練的基礎中,教育學生學會練頂功,甩腰,學會練習,逐漸實現分解動作的學習,教育學生掌握動作,教師可以繼續(xù)要求學生逐漸掌握甩、蹦、挑、撐等過程,這樣經過巧妙的教學方法,看上去是緩慢的,實際是快速的,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順其自然,并避免帶給學生強大的心理壓力,避免學生受到傷害,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
總之,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毯功訓練時必須要考慮到舞蹈的特性,舞蹈的毯功應該區(qū)別于體操、京劇等其它藝術形式,訓練應該重在體現“舞”。它應該與其它舞蹈的訓練科目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并和其它的舞蹈訓練科目共同逐步成為中國民族舞蹈演員的訓練體。任何藝術形式都必須不斷地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現,有所發(fā)展,使之不斷注入新的生命力,停止了發(fā)展創(chuàng)新就象征著走向衰亡的開始,舞蹈也不能例外,舞蹈訓練中的毯功更不能例外。對學員在各個成長階段進行毯功訓練對發(fā)展其身體素質,平衡能力以及反應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促進學生耐力、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協(xié)調進步。因此,我們更應重視中國民族舞蹈演員的毯功訓練。為培養(yǎng)更多更好的舞蹈演員,為中國民族舞蹈事業(yè)的發(fā)展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