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兒童文學翻譯應以兒童讀者為導向,相關研究應置于新的時代背景。本文從源文本選擇著手,通過淺析當今兒童期待視野的變化,以及翻譯家任溶溶對羅爾德.達爾作品的選擇,討論其對當今兒童文學譯者在源文本選擇方面的要求。
關鍵詞:接受理論;當今兒童文學翻譯;源文本選擇;任溶溶
作者簡介:曹麗霞(1988-),女,四川省眉山人,現(xiàn)任職于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職稱 助教,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17--02
一、引言
兒童文學有著鮮明的“兒童本位”的特征,雖然對于“兒童本位”的研究頗多,但當今兒童的生活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兒童文學譯者和研究者應與時俱進,審視當今兒童的期待視野,實現(xiàn)視野融合。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好的兒童文學翻譯家還應該是一個“兒童專家”。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任溶溶創(chuàng)作了許多受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品,比如廣為熟知的《“沒頭腦”和“不高興”》。同時,任老還翻譯了大量外國兒童文學名著。這樣一位“兒童專家”的源文本選擇絕不是隨意或偶然,值得深入研究探討,他的選擇對于后來的兒童譯者具有啟發(fā)意義。
二、姚斯接受理論對兒童文學翻譯的啟示
姚斯的核心觀點與兒童文學翻譯的主要原則十分契合,可以作為兒童文學翻譯的研究理據。王岳川(2008:214-217)從三個方面概況了姚斯的接受理論,“1. 接受主體論和文學效果;2. 期待視野和接受形式;3. 文學演變論與文學歷史性”。姚斯接受理論中的“接受主體”,“期待視野”和“視野融合”能很好地指導兒童文學翻譯。
(一)兒童讀者地位
姚斯接受理論的重大貢獻之一就是確立了讀者的中心地位。芬蘭著名的兒童文學理論家Oittinen(2000)說過,如果我們把兒童視為“超級對象”,我們就必須考慮兒童的經歷、能力以及期待。成年譯者應該了解并尊重兒童,考慮兒童的語言、興趣、知識、想象等,根據兒童讀者的實際情況調整翻譯策略,時刻將兒童讀者放在首要地位。
(二)兒童期待視野
姚斯另一個重要觀點是“期待視野”,兒童和成人的期待視野是十分不同的。當今兒童處于快速發(fā)展變化的環(huán)境之中,他們的期待視野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當今兒童活動豐富多彩,很難將注意力放在書本上,這就要求兒童文學作品新鮮有趣,與時俱進,滿足當今兒童的需求。在挑選源文本之前,譯者應先認真研究兒童的期待視野,盡量實現(xiàn)“視野融合”。
(三)兒童文學變革
姚斯認為相對于舊形式的作品,讀者通常更喜歡新形式的作品,翻譯外國文學作品可以影響國內文學的變革。五四時期起,中國國內兒童文學作品不斷涌現(xiàn),但大都無法擺脫成年人文學的影響,作品充滿了教育和指導意味。隨著兒童期待視野的改變,國內兒童文學也必然面臨變革。兒童文學譯者有義務介紹國外優(yōu)秀的作品,拓寬國內兒童文學作家的視野。
三、當今兒童文學翻譯源文本選擇
文革以前,任溶溶主要選擇翻譯俄羅斯兒童文學作品,文革以后,任老轉向西方兒童文學。對于某些優(yōu)秀的兒童作家,任老則將這個作家的代表作品“打包”翻譯,譬如翻譯了Astrid Lindgren(阿斯特里德.林格倫)的一系列作品以及Roald Dahl(羅爾德.達爾)的八部代表作。這些作品都與中國傳統(tǒng)的兒童文學大不相同,相對“教育性”而言,這些書更加注重“趣味性”。任溶溶(2005)曾說“翻譯外國文學作品不但滿足讀者的閱讀需要,而且給文學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借鑒。我翻譯兒童文學近60年了,也無非想讓小朋友讀到有意思又好玩的書,同時向我國兒童文學作者介紹世界兒童文學的精品,讓大家開開眼界?!比稳苋苁肿⒅卦次谋镜奶暨x,尋找能為中國兒童和國內兒童作家提供“精神食糧”,并能為國內兒童文學改革帶來清新之風的優(yōu)秀外國作品。任老的兩個翻譯目的正好與姚斯的“視野融合”和“文學變革”不謀而合。
(一)重視兒童讀者地位
作為中國當代最有名,最多產的兒童文學譯者,任溶溶必然十分熟悉“兒童本位”的原則,這個原則影響了他對源文本的挑選和翻譯。英國當代杰出兒童作家羅爾德.達爾非常擅長抓住兒童讀者的心,他的作品對兒童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時,達爾會同時扮演成人和兒童的雙重角色,用兒童能理解并且感興趣的語言進行創(chuàng)作。作品里的事物和事件貼近兒童日常生活,符合兒童的想象,比如有名的《查理與巧克力工廠》。這部作品抓住了兒童喜愛糖果的特點,創(chuàng)造了一個能滿足兒童對于糖果一切幻想的奇妙工廠,受到了廣泛的喜愛和追捧。此書還被著名導演蒂姆伯頓拍成電影,由約翰尼.德普主演,達爾因此收獲了二次成功。這本書的成功絕對離不開達爾對兒童讀者的重視,他曾將本書的二稿給他的小侄子看,而收到的反饋并不好,達爾認真思考了侄子的意見,及時修改了這本書。然而,出版后這本書仍然受到了一些批評,認為該書帶有種族歧視的內容。為此,達爾又修改此書并再版,避免了種族問題的爭議。
由此可見達爾對于讀者的重視程度,在他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讀者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對于讀者的重視,達爾的作品才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盡管達爾的作品受到許多成年人的批評,依然受到了全世界兒童的喜愛。達爾的作品之所以在兒童和部分成人間引起了截然不同的反應,是因為成年人和兒童的喜好以及心理特征是不同的。羅爾德.達爾的兒童文學作品受到了全世界兒童的喜愛,孩子們喜歡他,愛讀他的書。這都要歸功于他對于兒童讀者的重視,以及對其心理和口味的精準把握。
(二)符合兒童興趣愛好
當今兒童期待視野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興趣愛好也與過去的兒童不同。首先,大眾傳媒改變了兒童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一方面為兒童提供新鮮的訊息,豐富兒童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對兒童造成許多不良影響。魏曼華(2005)稱當代兒童面臨的是一個充滿各種問題的世界,通過電腦和網絡,許多孩子知道了許多暴力、性、不公平等問題。檀傳寶(2005)還指出看電視長大的孩子更習慣被動接受,他們的語言和創(chuàng)作能力都會降低。此外,當今兒童接受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也與過去大不相同。父母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但總體趨于功利化,他們樂于給孩子買書,但更多偏好輔導書和經典作品。而學校對于兒童的文學教育的主要局限于語文課本和一些適合成年人的經典文學作品,目的在于拓寬兒童的文學知識面,提高“教學質量”。閱讀紙質書籍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想象力,也能幫助兒童養(yǎng)成冷靜、平和的心態(tài)。不過,兒童期待視野發(fā)生了改變,他們需要一些符合時代特征、且幽默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作品。
任溶溶十分欣賞達爾的幽默感。達爾的書總能讓孩子們笑出聲來,從宏觀層面看,達爾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非常好笑;從微觀層面看,達爾作品的語言和人物描寫也十分有趣。對此,Wheeler(2005)評價道“有人說達爾的故事是黑暗的,會造成兒童的困擾。但達爾并不贊同,他說孩子們都喜歡他的作品,他們讀到這些很棒的故事時,總是會高興地咯咯笑?!眱和膶W作品應該是幽默有趣的,能夠使兒童歡樂,甚至哈哈大笑的。這樣的作品能吸引小讀者,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
同時,兒童文學作品也應充滿想象力,兒童想象力對于他們的童年甚至一生都是至關重要的。好的兒童文學作品可以滿足并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守護兒童天真的童年。達爾的作品就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對此,Boothroyed(2007)說道“他用他的想象力為故事增添了許多令人興奮的好點子,正是他的想象力幫助他成為了著名的兒童作家?!焙敛豢鋸埖卣f,達爾的每本兒童作品中都充滿了豐富想象力。這樣的作品必然會受到兒童的喜愛,而這種想象力對于兒童的發(fā)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 推動兒童文學變革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兒童文學開始有意識地進行變革。這期間很多優(yōu)秀的外國兒童文學作品被翻譯進來,為中國兒童文學界帶來了一股新鮮甚至叛逆之風。任溶溶翻譯了八本達爾的代表作,這些作品給中國兒童文學帶來了“游戲精神”,推動了中國兒童文學的變革。
依據接受理論,新作品和讀者已有的期待視野之間存在一定的“審美距離”,新作品中有一些東西不同于讀者已有的體驗,新作品的接受就會導致讀者“視野改變”。這樣的視野改變對于當前依然相對保守,說教至上的中國兒童文學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有學者稱現(xiàn)在國內兒童圖書市場“西風勁吹”,擔憂外國兒童圖書的風靡會阻礙國內兒童圖書的發(fā)展。其實,這樣的擔憂是不自信和思想封閉的表現(xiàn)。中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理論家梅子涵(2003)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首先,我覺得在數(shù)量上其實是很少的。整個人類主要是對歐美優(yōu)秀少兒圖書的引進工作可以說是剛剛開始?!鱾€出版社還是出得很少的。特別是兒童文學理論書的引進很缺乏,幾乎為零?!?國內兒童文學的發(fā)展需要引進外國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翻譯和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同等重要。
四、總結
兒童文學翻譯不同于成年文學翻譯,譯者除熟練掌握外語以外,還應了解兒童和兒童文學。當今中國社會已經發(fā)生巨大變化,一些傳統(tǒng)的觀念逐漸發(fā)生動搖。兒童文學的各種禁忌也逐漸被打破,開始出現(xiàn)各類主題,有的甚至引起爭議。依據接受理論,譯者應該平衡視野距離,翻出的文本應該包含兒童已經掌握的知識,這樣兒童才能明白并繼續(xù)閱讀,同時,也要有新鮮的東西,這樣才能讓讀者感到興奮。譯者應該介紹一些多元化的作品,這些作品要有創(chuàng)意,有神秘的異國情調,但也要和兒童的生活有關聯(lián)。總體來說,挑選兒童文學文本最重要的是要有趣,有吸引力。
不過,作品的教育意義也是不能忽略的,盡管本文論證了兒童文學趣味性的重要性,但作品的教育功能也是很重要的。兒童們很容易受到所聽,所看,所讀的影響,童年時期讀到的書可能會影響他們整個人生。兒童文學有義務端正兒童的價值觀。因此,譯者在挑選兒童文學文本時,還應平衡作品的趣味性和教育性。
參考文獻:
[1] Boothroyed, J. (2007). Roald Dahl: A life of imagination. Minneapolis: Lerner Publications Company.
[2] Oittinen, R. (2000). Translating for children. New York: Garland Publishing, Inc..
[3] Wheeler, J. C (2005). Roald Dahl. Edina: ABDO Publishing Company.
[4] 任溶溶. (2005). 我譯兒童文學. 鄭魯南. 一本書和一個世界 (pp.72-74). 北京:昆侖出版社.
[5] 檀傳寶. (2005). 大眾傳媒的價值影響與青少年德育.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6] 王岳川. (2008). 當代西方最新文論教程. 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7] 魏曼華. (2005). 當代社會問題與青少年成長.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8] 周鶯燕. (2003). 呼喚兒童文學精神——梅子涵教授談少兒圖書. 編輯學刊, (2), 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