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斌
摘 要 觀念轉變帶動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也就隨之發(fā)生變化。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要提高漢語學習興趣,必須建立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在完成授課任務的同時努力提高孩子們的漢語交流水平。
關鍵詞 藏區(qū) 漢語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眾所周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功或失敗,在心理上會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對于藏區(qū)的孩子來說,從小就在藏語的環(huán)境中長大,在上學之前都是藏語陪伴他們成長,好多孩子連接觸漢語的機會都沒有,孩子上學后,一部分孩子因為父母有較強的漢語基礎,所以對漢語掌握得比較好,而另一部分由于爺爺奶奶陪讀,則孩子漢語基礎很薄弱。這樣的現狀下我們教師應該怎么做才能有效提高孩子們的漢語基礎、提升學生的漢語水平呢?
1提高責任感,努力營造漢語教學氛圍
對于藏語環(huán)境的孩子來說,漢語文無疑是一門能令他們感到新奇的課程,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積極培養(yǎng)學生對漢語文的興趣。不照搬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打造屬于自己的課堂模式和課堂特色。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學生才能夠暢所欲言。學習的過程總是充滿了曲折的,因此教師應當積極鼓勵自己的學生并且對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不搞特殊化。那么教學行為就是極為重要的,教師要有耐心、有愛心,不能對學生的問題有厭煩情緒,對學生一個鼓勵的眼神都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極大的影響。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發(fā)自內心的鼓勵和關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積極主動地探索未知的文化。
2改變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小學時期的孩子正值想象力豐富的階段,可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卻硬生生地抹殺了孩子的愛好,而是告訴孩子學習的目的只是進入一個好的初中,孩子的學習目的根本不明確。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明確了真正的學習目標才能有真正的學習動力,應該讓學生知道學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有了學習的興趣接下來教師就要做好引導工作了,充分的課前準備是必須的,課堂氣氛活躍更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多年的藏區(qū)教學經驗可知,由于藏區(qū)學生的漢語水平平均來講比較薄弱,所以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打擊,這就需要教師特別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信心,在班級內可以適當組織辯論賽或是競賽,也可以進行課堂表演或是課堂演講,多樣的教學內容令學生耳目一新。這樣教師也可以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合作意識,讓他們了解到學習的美妙不止于課堂,信心也在一次次的活動中慢慢樹立起來。
(1)語言技能的教學。根據人類學習語言的次序,聽、視是信息的輸入,說、寫是信息的輸出。因此,教學中先訓練聽說,后訓練讀寫,每課時的設計、每單元的設計,甚至各年段的側重點都遵循如此;其次,針對聽、說、讀、寫四方面,設計相對應的活動訓練耳朵、嘴巴、眼睛和大腦,讓這些器官的控制區(qū)域快速地與語言建立聯結與反應;最后,教學中無可避免地要把聽說讀寫四方面相結合訓練。玩、演、視、聽一般作為教學手段去輔助某項教學目的的實現。
(2)語言知識的教學。拼音的教學,一般不獨立地教,要結合字詞學習,邊學邊教,理解發(fā)音規(guī)律,最后運用回漢語學習上,掌握學習詞語的方法。詞匯的教學,一不離句——結合單元重點句型一起學習;二不離情景——把單詞放在特定的主題或設計的情景中學習,便于理解詞匯的意思。語法的教學,要先感知,后觀察,再小結歸納成規(guī)律,最后回到練習實踐中去。功能用語的教學,通過先整體輸入并記憶,再在實踐中運用。話題的教學,先整體感知話題的信息,然后抽出主要知識點進行學習,再創(chuàng)設任務,綜合運用。
(3)情感態(tài)度的教學。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并轉化為學習動機。另外,結合教學,滲透堅毅、自信、虛心、向上和有合作精神等品質教育。
(4)學習策略的教學??梢韵泉毩⒌亟滩呗裕缓蠼Y合特定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習情景的不同,要求并提示學生把所學的策略用到具體知識的運用上去。
(5)文化意識的教學。結合教學內容,講解相關的人文與風俗,幫助學生了解漢文化。
3注重運用多媒體,教學變抽象為形象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藏區(qū)的教育條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多媒體點亮課堂已經成為我們新的目標,平時學生在家里能了解到的知識畢竟很有限,而且每日從課堂的文字中獲得信息難免比較抽象,例如“泰山到底是怎樣的一座山”,如果僅憑文字了解一定不夠全面深入。多媒體恰恰解決了這些問題,老師設計精美的課件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讓他們對課本中的很多物象有了細致的了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得到了提高,課堂的效率也在無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先讓學生閱讀課文。但由于課文所描寫的畫面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在閱讀之后有一種迷惘的感覺。這時教師就播放了介紹西沙群島的海面、海底、海島不同景象的錄像,學生很快地進入教材之中,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深入的閱讀和討論,學生讀著、議著、圈圈點點著,進入了“樂知”的境界。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西沙群島是一個富饒的地方。
4注重對學生個人的培養(yǎng)
教師的引導在學習中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不可忽視,新的教學模式要求老師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思想,不能讓學習的主觀人變成老師,更不能變成“填鴨式”的教育。懂得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師只是整節(jié)課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總之,作為一個教師,尤其是藏區(qū)的教師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滿腔的熱情揮灑在課堂,做好每一節(jié)課的課前準備,積極地幫助學生。做到真正的素質教育,這才是教育也才是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