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紅萍
摘要:語文教師應該將真情融入閱讀課堂,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注重教師精神引領,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課內外結合,師生共同構建個性化閱讀模式,讓閱讀教學成為學生實現(xiàn)自身精神成長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閱讀教學 ? 學生 ? 個性化閱讀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46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學會閱讀的主要途徑,也是使學生各種能力得到發(fā)展的基礎。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和體驗,營造愉悅的閱讀氛圍,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最終閱讀教學才會精彩紛呈。
一、豐富文化底蘊,注重人文引領
一位知識淵博、睿智、文學素養(yǎng)較高的教師,在學生心中就是一面旗幟。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不斷地讀書學習,博采眾長,厚積薄發(fā),提高自身文化及專業(yè)素養(yǎng)。我身邊就有這樣一位教師,喜歡讀書,平時談話不會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上課前,她都要精心地準備課件,力求把每一節(jié)課都上得活色生香,激情昂揚??荚嚵?,別的教師忙著批改作業(yè),搜集資料出模擬試卷。這時,她仍按部就班,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從不搞題海戰(zhàn)術。考試成績出來了,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讓我們望塵莫及。我認真分析,是因為她課上得很精彩,學生在課堂上興味盎然,加上她上課引經據(jù)典,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能有這樣的成績也是理所當然的。因此,我認為教師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精湛的教學藝術去引領學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
二、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想方設法地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要善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在興味盎然中自主閱讀,讓學生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如在教學《和氏獻璧》時,我先設計兩個謎語“主動一點”“中國”打一字,讓學生猜一猜,學生猜對之后,學習課文的興趣一下子被激活,他們就會興致勃勃地投入到對課文的學習中。然后,我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品讀,理解人物堅貞不屈的品格。這樣,學生的閱讀興趣濃厚,課堂教學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三、加強閱讀指導,鼓勵個性閱讀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閱讀實踐中去,并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因此,我非常重視閱讀指導:要求學生預習時,一定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然后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試著解決課后的思考題。能這樣長期堅持的學生,他們的閱讀能力在逐步提高。要求學生每天讀半小時的課外書,在讀課外書時,注意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并寫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或寫讀后感。每學期評選兩次讀書之星,對于讀書筆記做得好的學生給予獎勵,營造一種良好的讀書氛圍,變“要我讀”為“我要讀”。此外,在閱讀教學中,我注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讓閱讀能力好的學生,談自己讀后的感受,越精辟越好,越深刻越好;讓閱讀能力差的學生談簡單的感受,我也會給予鼓勵,表揚他們敢于表達或簡單明了。比如,在教學《凡卡》時,在學習凡卡在鞋店的痛苦生活部分后,我讓學生說自己的感受,班中的“小文豪”這樣說:“我覺得凡卡的生活太痛苦了,連豬狗都不如。老板和老板娘太殘忍,他們怎么能這么狠心?當時俄國沙皇統(tǒng)治下的社會太黑暗了,貧苦人民的生活真是慘不忍睹。”另一個學生這樣說:“凡卡在鞋店受盡了虐待,我同情他?!眱蓚€學生中當然第一個學生的回答更精彩,第二個學生說得雖然簡單,但也是自己的真實感受,也值得肯定。在閱讀教學中長期這樣堅持,閱讀能力強的,他們找到了展示自我表達的平臺,信心十足;閱讀能力弱的學生,也受到了鼓勵,不再怕在眾人面前發(fā)言。因此,教師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品讀、感悟、思考、體驗的時間和空間,注重閱讀教學的效果,這樣,閱讀教學才能落到實處,學生的個性才能得以發(fā)展。
四、引導學生品讀,評價機制靈活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他們以自己的視角和生活經驗參與解讀的獨特感受,極具個性色彩,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時,要鼓勵學生深入文本去讀,激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與眾不同的見解,即使是一些“出格”的看法,教師也不能簡單地予以否定。在教學中,要實現(xiàn)個性化閱讀,教師首先要關注學生讀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認真去讀,在讀中思,在讀中悟,教師應放下師道尊嚴,蹲下身來,用心傾聽學生的回答,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不要強調標準答案。其次,教師要引入“容錯”的評價理念,要允許學生在閱讀中出現(xiàn)錯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由于理解能力的不同、天賦的迥異,在閱讀理解中總會出現(xiàn)偏差。這時,如果教師不能容忍,學生在閱讀中就會畏首畏尾,不敢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看法,也就不能實現(xiàn)師生間的有效對話。學生在相對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中,他們的自主意識才會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才會被激活,對文本的解讀才會多元化,才會更具個性魅力。
五、注重內外結合,拓展學生思維
個性化閱讀是建立在廣泛閱讀基礎上的,如果忽視學生的課外閱讀,閱讀教學將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教師不但要精心設計課內閱讀,還要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把學生的視野引入更為廣闊的天地,使學生多方面汲取精神營養(yǎng),豐富語言積累,積淀文化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和審美情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我在教《勞動的開端》一文時,我問學生:“作者勞動的開端是怎樣的?”同學們有的說是充滿艱辛的,有的說是充滿淚水的,還有的說是充滿屈辱的……接著我又拋出一個問題:“你們的勞動的開端是怎樣的?能跟同學分享嗎?”有的學生講自己做家務,受到了父母的表揚,體驗到了勞動的喜悅;有的學生講自己幫家人干農活,體驗到了勞動的艱辛與快樂;有的學生講自己做值日生,看到整潔的教室,體驗到了勞動的快樂……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知道學生對勞動的體驗是喜悅的、快樂的,抑或有些許的艱辛,但那與作者付出的艱辛是不可比擬的。這就需要教師不但要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去談感受,還要結合課文寫作背景讓學生了解作者及其所處年代,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如果僅從文本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情感,那就有點勉為其難了。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敝挥形覀兘處熇斡泜€性化閱讀的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精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敢于表達,樂于表達,讓學生感受到個性表達的快樂,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在這里得以張揚,閱讀教學才會更加扎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