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終身學習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喜好、性格特點、年齡特點、教材特點有選擇地指導學生閱讀圖文并茂的作品,讀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思想感情相吻合的作品;結合教材指導學生選擇讀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書和古典作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為學生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好習慣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生 ?閱讀興趣 ? 閱讀方法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134
前蘇聯著名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边@說明了閱讀對人類成長的重要性?!缎W語文課程標準》也規(guī)定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具有閱讀的能力,小學階段每個學生的閱讀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以上。其目的就在于讓學生“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的同時,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而為學生打下“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小學生正處在認識世界的年齡階段,他們天真無邪,好奇心強,模仿性強,對自己喜歡的東西容易感興趣,也容易模仿學習。因此,教師對小學生閱讀的文章和書籍一定要進行正確指導,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和愛好,以保持他們純潔的心靈,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情操。下面筆者就多年的教學指導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同教育界同仁共勉。
一、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喜好、性格特點有選擇地指導學生閱讀圖文并茂的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喜好閱讀的書籍不是大部頭小說,也不是深奧的科普讀物、歷史書籍、古典文學等,而是圖文并茂的圖畫書。當然,不少小學生由于寫作文的需要,還喜好看作文書。
我認為,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首先應該選擇他們喜歡讀的書。有興趣,閱讀才能有心思。在學生喜歡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正確引導,學生閱讀才能有收獲。
有的書配有圖畫,小學生喜歡讀。單純文字的書有時候比較抽象,不好懂,但配上形象直觀的圖畫,就容易理解了。兒童的喜好是看動作,看形象,而不是看文字。例如,學生看《西游記》的電視劇,看到孫悟空上天入地、呼風喚雨、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形象,豬八戒貪財好色、貪吃貪睡、投機?;男蜗?,沙悟凈的任勞任怨、正直無私的形象,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形象。學生看后對故事的情節(jié)講得頭頭是道,一遍不罷,兩遍不休。同樣的道理,小學生具有兒童特點,看書喜歡看帶有圖畫的。記得七八十年代小人書比較流行,我們同學之間互相借到幾本小人書,當天看不完不睡覺,對上面的生字主動向人求教,甚至上課時控制不住自己偷偷看,為此沒少挨老師的批評,但也認識了許多生字,記下了好多故事,對寫作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益。反之對大篇大篇的文字則顯得索然無味。因此,指導小學生閱讀,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教師首先要選他們喜歡看的,既有圖畫,又有少量文字的書。
現在,這類讀物圖書館也不少見。如小故事書,文字敘述加上插圖,看起來生動形象;成語故事書,解釋加插圖,看起來通俗易懂;《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既有文字解說,又有人物動作行為,更有教育意義。有些古文抽象難懂,從語言上一時理解不了,適當配上插圖,就能讀懂。由此看來,看圖文并茂的書籍,尤其適合兒童的喜好,形象生動,易看易懂,不亦樂乎?
再說,小學生從小看圖讀文,利于形象思維能力的提高,表達能力也會增強,看到一幅畫面、一個場面,也會用語言敘述,想象的空間不斷擴大。此外,現在作文的訓練類型中有看圖作文,圖畫書籍讀多了,看圖作文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引導學生讀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思想感情相吻合的作品
在一次作文指導課上,我要求學生寫一篇關于“親人”的作文,下水文是一篇后媽的感人故事,在教師指導后學生開始寫作。有一個叫趙旭敏的小學生,她的經歷和我的下水文中后媽照顧老人、關心孩子的經歷相似,在不到四十分鐘的時間,她寫出了一篇具有真情實感、感人至深的四百多字的作文,并且主動要求在全班朗讀。她在朗讀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讀得意味深長,聲淚俱下,感動了教師和全班學生。
她為什么能讀得這樣動人呢?就是因為下水文中主人公的經歷和自己童年的經歷相吻合,產生了思想感情上的共鳴,所以對作品理解得深刻、到位,朗讀時讀出了情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選擇那些適合小學生個性特點、成長經歷的作品,以引起他們思想感情的觸動,使他們產生閱讀的興趣。
當然,各人成長經歷不同,適合自己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的作品就不同。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選擇空間,提供豐富多樣的書籍,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在閱讀活動中因勢利導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三、教師選擇讀物要與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相關,最好結合教材,指導學生選擇讀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書和古典作品
小學生還可以讀一些短小精悍的故事書,如民間故事、成語故事、英雄人物故事、名人故事等。還有一些古典作品也是閱讀的好材料,要有選擇地去讀。如古代詩詞、名人名言,讀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記憶。這些故事書和古典作品一般情節(jié)簡單,文字不多,但都蘊含一定的道理。小學生讀這類書,不僅能受故事情節(jié)的吸引而產生閱讀興趣,而且能從故事中領悟出道理,受到思想教育。有些道理對人的一生都是有用的。
四、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首先,弄清文章體裁,聯系生活實際,快速理解文章,這樣既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又能提高閱讀效率。其次,讀寫結合,“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指導學生對文中生疏詞句和關鍵的詞句以及重點探討的地方進行圈、點、勾、畫,在閱讀中豐富自己的詞匯,感受故事的情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再次,詳略結合,對文章重點內容和感興趣的部分細讀,非重點部分略讀。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在閱讀報紙時先統覽全貌,大致了解有哪些消息和文章,然后選擇重要的和自己感興趣的進行細讀。
總之,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適合選擇的圖書也很多,但是教師要把握住一個原則,就是根據學生的喜好、年齡特點和教材指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以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國家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簡介:
金曉榮,女,1972年出生,漢族,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堿灘鎮(zhèn)太平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 ,漢語言文學專業(yè) ?,主要從事小學語文、數學教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