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林
【關鍵詞】 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轉變觀念;教學
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1—0055—01
課堂對教師來說,就是教學方式。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模式。高效課堂,不僅是達成高效率的課堂,更是教育教學形式的巨大變革。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導”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在一節(jié)課中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fā)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高效收獲、高效提高、高效進步。而教師,是課堂改革最直接的一環(huán)。所以,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一、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一堂課的效率。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單一的教學方式。首先,要轉變自身觀念,進而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后作業(yè)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改變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多、主動思考少的現(xiàn)象。在教學方式手段上,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在設計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更容易把學生引入到教學情境中去。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中,再適時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準確把握教學目標,精心準備教學設計
教師要想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首先應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不僅關系到教師的“教”,還關系到學生的“學”。教師要想讓學生得到最大的發(fā)展,必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教學目標,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情感態(tài)度等得到發(fā)展。其次,教師應精心準備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確定后,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這樣才能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來說,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課堂教學設計要做到簡約。簡約的課堂設計可以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明確訓練點,使教師和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2)課堂教學設計要合理安排時間。課堂教學設計只有合理安排時間,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保障,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從而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把課堂還給學生”,實現(xiàn)高效課堂。(3)課堂教學設計不能面面俱到。教師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能夠自主學習。因此,教師不應面面俱到地講解內容,而應讓學生自己學習一些簡單的知識,從而鍛煉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真正學會學習,為實現(xiàn)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給學生成功的愉悅,幫學生樹立自信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有一種成功的情感體驗反復多次,就會產生學習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設法給學生以成功的滿足。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即,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zhàn)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也就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優(yōu)化課堂的微觀結構
1. 課前預習要做好。在講授新課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并且明確任務,這樣能促進學生進行理解和思考。授課前,先了解部分學生的預習情況,尤其是他們不懂的問題,上課時引導學生一起重點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 找準內容切入點。語文教學涉及字音、字形、篇章結構等,內容龐雜,在時間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沒必要面面俱到。因此,語文教學要重點突出,抓住這一點牽動一隅而提挈全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培養(yǎng)能力是重點。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都要堂堂有訓練,訓練的題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改變以教師講析為主的教學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訓練為中心和教師指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為了使訓練更有成效,教師必須善于設計,精講巧問,即使是一般的課堂提問和練習也要著眼于能力訓練。
4. 功夫用在備課上。(1)備教材。教師要吃透教材,掌握課文重點,弄清自己該教什么并且設計到教學過程中去。(2)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體系,知道學生該學什么,始終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顧及他們的閱讀心理和學習水平,激發(fā)興趣點,設計適合可行的方案。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