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永和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0091-02
新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薄?1世紀的中小學教育行動綱領》中指出:“學生學習只有通過自身的操作和主動參與地做,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學生學習數學只有通過自身的情感體驗,樹立堅定的自信心,才有可能是成功的。”基于以上要求,我在近幾年的數學教學實踐中,親身體會到自主操作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一、自主操作活躍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邏輯思維過渡。蘇霍姆林斯基說: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兒童的智慧之花開在手指頭上。操作活動是手和眼協(xié)同活動對客觀事物的動態(tài)感知過程,又是手和腦密切溝通把外部事物轉化成為語言形態(tài)的智力內化方式。學生在操作活動中,既要動眼看、動手做,還要動腦想、動口說,使外部的操作過程與內部的智力活動緊密結合,有力地推動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如教學“學校里養(yǎng)了7只黑兔,12只白兔,白兔比黑兔多幾只?”我讓學生弄清題意后,拿出黑兔和白兔來擺。通過手擺、眼看、產生動作思維。從操作中直接看出白兔比黑兔多5只;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白兔多,白兔可分為幾部分?用小棒動手分,再思考分成哪兩部分,得出一部分是與黑兔同樣多的7只,另一部分是白兔比黑兔多的5只。要求白兔比黑兔多幾只,就要從12只白兔里去掉與黑兔同樣多的7只。使學生的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最后要求學生用語言表述此題的思考過程,總結歸納這類題的思考方法,將具體形象思維進一步轉化為抽象邏輯思維。可見依靠操作活動來理解解題思路,不僅能借助語言表達與思維緊密地結合弄清數量關系,歸納解題方法,還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解題能力。
二、自主操作豐富創(chuàng)造
陶行知說過:“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眲邮趾蛣幽X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學過程中,要改變“教師演,學生看”的被動局面,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充分利用小棒、圓片以及各種學具,讓學生進行操作,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就會隨之展開。
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時,我讓學生4人一組,討論從23根小棒中拿7根,怎么拿?大部分學生想出:將一捆小棒拆開與3合并成13根,再從13根里去掉7根,原來的10根加上6根。這時有一個學生想出了:直接從一捆中去掉7根,剩下的3根再和原來的13根合并成16根。我馬上給予肯定,還表揚他別出心裁,想出與眾不同的解法。此時其他學生也不甘落后,又有一種新的解題方法誕生了:將一捆小棒拆開,拿出4根與3根合并成7根,剩下10根加6根是16根,通過自己動手擺小棒,學生的解題思路活力,爭先恐后地說出了各自不同的解法。再如教學加減混合運算2+6-3時,我讓學生動手擺圓片計算得數,有的學生先把2個圓片和6個圓片合起來得到8個圓片,再從8里面去掉3。有的學生先從6里面去掉3,剩下的3再和2合起來。因此,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不僅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還使學生在實踐中學會了創(chuàng)造。
三、自主操作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學生的學習起著巨大的推動和內驅作用。有了興趣,學習效率會有明顯地提高?!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為他們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小學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若整堂課都是由教師單一的講解,就會顯得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課堂上恰當地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對所學如識的理解和掌握,加強記憶。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先用現實生活中屬于圓形的物體舉例,使學生認識了圓與其它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至于怎樣畫圓,老師不用作示范,就讓學生自己想方設法大膽嘗試?!澳銈儠嫵鰳藴实膱A形嗎?看誰的方法最好最多?”這樣,學生的好奇心、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人人動手、動腦,大膽探索,很快,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并學會用圓規(guī)及借助圓形物體(如墨水瓶、茶杯蓋、硬幣等)畫圓的方法。這時候,老師表揚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然后問:“如果要建設一個圓形大花壇或者大水池,能用圓規(guī)畫出來嗎?”這樣,進一步激勵了學生興趣,他們又爭先恐后地投入動手探究。通過操作實驗,終于又發(fā)現了用標桿和繩子可以畫較大的圓。這樣進行教學,既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自始至終使學生興趣高漲,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多種感觀同時參與,師生樂在其中,對完成教學目標任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更多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潛能。
總之,自主操作是一種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重要教學活動,一種讓學生主動探索,獲取知識的重要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成功地運用它,易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便于在感性材料基礎上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新知識,為教師傳授新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