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喆
閱讀是一個從了解到理解,從理解到生成的過程,正如讀《雨巷》中的“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這個過程中,首先是要對丁香有初步的感知,探究“顏色”“芬芳”和“憂愁”等詞匯基本的含義,最后融合丁香的意象生成出對丁香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意義的理解。生成性閱讀即要擺脫以往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閱讀模式,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從而獲得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一、借助情境,豐富感知
體驗的生成有賴于主體的感知和領(lǐng)悟能力,一篇作品,學生所能看到的,除了表面的文字,在初步閱讀時很難感悟作品深層的含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深層次的含義,還得以直觀的感知為基礎(chǔ)。以《記念劉和珍君》為例,一開始閱讀時,學生所能感知到的,就是魯迅先生對反動軍閥的譴責,但卻很少生成出對“三·一八”慘案的教訓和意義的理解。在教學中,若能借助視頻或圖片素材,引導學生了解大沽口事件和“三·一八”慘案的歷史,學生的體會就更加深刻。
生成性閱讀強調(diào)的是要讓學生去閱讀作品,獲得對作品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利用情境來豐富學生對作品的感知,以此促進學生理解作品。如閱讀《雨巷》,教師可以通 過音樂、圖片營造幽怨的氛圍,讓學生切實感受作者的彷徨。再如學習《雷雨》,通過視頻片段來引導學生欣賞,在欣賞中了解劇情。諸如此類,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學生直觀感知,這對學生體驗的生成是大有裨益的。
二、以問引思,促進理解
要讓學生在作品閱讀中生成自己的體驗,閱讀是基礎(chǔ)。結(jié)合以往的閱讀教學來看,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在課堂上對作品的閱讀不多,理解也是建立在教師講授的基礎(chǔ)上。其實,同樣的作品,讀者的心境不同、經(jīng)驗不同、知識基礎(chǔ)不同,獲得的體驗是不同的,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就是這個道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擺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束縛,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獲得理解,為體驗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以《我與地壇》的教學為例,為讓學生更好地走進史鐵生,感受其對生死的感悟,教師可以讓學生充當史鐵生的角色,展開對話。如你是以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進入地壇的(包括身體和精神方面)?學生交流并表達,教師明確:“雙腿殘廢,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頹廢)?!崩^續(xù)問:“那時你眼中的地壇是怎樣的景象?”沿用上述做法,學生交流后明確:“荒蕪?!薄凹热坏貕绱嘶氖徖渎?,為何你卻這樣癡迷?”交流后明確:“地壇,給了他母愛般的慰藉?!比绱耍瑢W生在角色置換中閱讀、感悟,再輔以教師的點撥,體驗會更深刻。
三、豐富活動,提升感悟
閱讀體驗的生成,不僅要讓學生多去讀,還可在課堂中通過各類活動引導學生參與,通過活動提升學生的感悟。如《一個人的遭遇》中凡尼亞激動和狂喜的舉動,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閱讀相關(guān)句子,然后用動作來表現(xiàn)凡尼亞的激動和狂喜。在學生表演后提問:“凡尼亞為什么會有這些舉動?”學生交流后明確:“渴望親情,害怕再失去父親,再去流浪。”應該說,閱讀活動并不是單純依靠視覺進行的,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這樣才利于體驗的生成。
在閱讀教學中,以活動方式來引導學生閱讀體驗,活動的設(shè)計要緊扣教學內(nèi)容進行。以小說閱讀為例,針對人物對話可采用情景劇的活動方式進行,針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則可采用表演的方式進行。如《雷雨》中周樸園知道侍萍還活著,且她的孩子也活著時,便神經(jīng)質(zhì)地驚愕起來說:“什么?”時而“忽然起立”,緊張地問:“你是誰?”極度惶恐和不安,這就可引導學生嘗試用動作來表示,體會當時周樸園的心理。
四、加強拓展,豐富體驗
結(jié)合以往的閱讀教學來看,課后拓展較少。其實,課后拓展活動是豐富學生閱讀體驗較為有效的方法。在課堂上通過情境、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閱讀作品,獲得理解,課后再結(jié)合作品內(nèi)容而組織學生完成相應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再次體會作品,這樣也可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
以《荷塘月色》為例,要讓學生真正體會“不寧靜”,感受月色下的荷塘,感悟作者的心情變化,課后可讓學生在月下去走走,嘗試揣摩作者的心理。又如閱讀《林黛玉進賈府》后,先引導學生觀看影視作品,再組織表演。再如閱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之后,真正地像作者一樣,去喂馬、劈柴,在活動中體會海子當時的想法。在閱讀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融入自己的感悟和體會,才能使學生通過對作品的解讀而有體驗,在閱讀中有更多收獲。
閱讀,體驗是核心。在高中閱讀教學中,借助情境、問題、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閱讀過程中,逐步感知、了解、理解、體驗和感悟,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轉(zhuǎn)變角色,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到文本解讀過程中,讓學生真正去閱讀理解,在理解基礎(chǔ)上生成體驗,提升閱讀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