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紅 莊梅
近些年,隨著中央政府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與宣傳力度的加強,全國各地掀起了傳統(tǒng)文化學習的熱潮。與之相適應,教育部對大中小學各級學校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內容與要求也做了具體明確的指導。從幼兒園到小學,從中學到大學,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都適時增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關內容,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要載體——古代詩歌成為教學內容中的重中之重。在此前提下,中學教材在古詩文部分產生了一些內容設置上的變化,在教學目標方面也有了新的要求。
那么,與之相連接的大學課堂上的詩歌學習也應該因之求變。作為中國未來的中堅力量,作為中學師資力量的源頭的大學生自然承擔了更多的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作為大學中文系的古代文學老師,當然責無旁貸。怎樣適應新的社會文化現(xiàn)狀,更好地對幾乎占據(jù)了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半壁江山的詩歌部分進行合理的安排,從而達到學習與應用、體悟與傳播的教學目標,成為我們急待解決的問題。而了解當今中學古代詩歌教學情況就成為高校中文老師一項極為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備課內容。
一、高中語文教材版本的選用
山東17地市由于地域文化、教育理念、發(fā)展水平的不同,選擇的高中語文教材版本也有差異,主要集中于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魯人版(山東人民出版社)和蘇教版(江蘇教育出版社)三個版本。比如濟寧市、濱州市等很多高中都選用人教版,青島市、日照市、淄博市等很多高中都選用魯人版,聊城市、菏澤市、濰坊市等很多高中都選用蘇教版。
雖然高中語文教材版本的不同導致各地區(qū)的古典詩歌教學內容也有所差異,但是重點的古典詩歌篇目重合率較高,比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將進酒》、杜甫的《旅夜書懷》、周邦彥的《蘇幕遮·燎沉香》、姜夔的《揚州慢·淮左名都》等,這些唐宋詩詞中的名篇佳作都是高中語文古典詩歌講授的重點對象。
古典詩歌是中華民族的精粹,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就篇目分配而言,必修教材中的詩歌篇目相對較少,但都十分經典,多是某一詩人、某樣詩體、某類題材或某種風格意境的代表性作品,是教學的重點內容。除了必修教材中的詩歌,各個版本的教材都有一本配套的古典詩詞選修教材,以拓寬學生的詩歌視野。當然,由于時間緊張,內容較多,一般情況下,教師對于這些詩歌,并不是全部精講,而是選取一些代表性的經典篇目進行選講,剩下的則留給學生自學,以背誦、積累名句,增加詩歌知識含量為目的。
二、高中語文古典詩歌的教學目的、方法和效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提出了高中教師的教學要求,以及通過學習學生需要培養(yǎng)的能力和素養(yǎng)?!罢n程目標”一項明確表示,高中階段古代詩歌的教學目標應包括以下幾點:1.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2.掌握詩歌這種文體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3.培養(yǎng)學生審視詩歌思想內容并進行評價的能力。4.培養(yǎng)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知力。5.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6.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力。
高中古典詩歌教學除了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外,最主要的依據(jù)是高考對于古典詩歌的考察內容和方式。從2015年高考開始,山東的考生高考時開始統(tǒng)一使用全國卷,不再使用以前的山東卷。不過,不論是山東卷還是全國卷,對于古典詩歌的考察都以名句默寫和詩歌鑒賞這兩種題型為主。名句默寫內容80%來自于課本詩詞,有時也會考察一些課外名句,比如2010年山東卷6分的名句默寫5句來自課本原文,另外考了課外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詩歌鑒賞這一類型的題目,主要考察學生對于詩歌思想情感、藝術技巧的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常考的題目主要集中在鑒賞詩歌的思想內容、人物形象、語言、藝術技巧等方面。
在中國目前的教育和高考體制下,高中語文教學基本是以應試為主,教學內容主要迎合高考命題形式。因此,從高一開始,教師在講授中國古典詩歌的篇目時,就主要圍繞高考中經??嫉降闹R點進行。比如,為了應對高考名句默寫,高中語文課本中出現(xiàn)的古典詩歌幾乎全部需要學生能夠熟練背誦并默寫,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高中一、二年級尤其如此。此外,為應對高考中詩歌鑒賞的題目,老師在授課時較為注重對詩歌藝術技巧的分析,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比如,在講授古典詩歌的過程中,老師會幫助學生通過分析詩歌意象體會詩歌營造出來的意境,從而分析詩歌情感和詩歌的語言特色,而對于那些學生不容易理解的地方只稍作解釋,不進行太過深入的解讀。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在講課過程中設立一些接近考點的題目,引導學生思考,練習答題方式??梢姡咧泄糯姼璧慕虒W與初中相比,大同小異,也是以背誦、默寫為主,只是略微增加了一些詩歌字句欣賞的內容。
以人教版第二冊中的《短歌行》為例,老師在講授這首詩歌時,一般會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導入。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目的都是引出這首詩歌或引出曹操這位詩人。2.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引出詩人后,老師會引導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曹操的其他作品,借此機會復習背誦已學詩歌。然后簡要介紹曹操,并說明本首詩的寫作背景是赤壁之戰(zhàn)前夕,曹操揮軍南下攻打孫劉,想要統(tǒng)一全國。曹操雖有雄心壯志,但是擔憂自己年事已高能力有限,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這一愿望,因此他希望賢才志士能夠歸附于他,輔佐他統(tǒng)一全國。有了這個大背景做支撐,學生會對《短歌行》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認識。3.正音。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很多學生會有把握不準讀音的字,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主動查字典,而一些沒有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則憑自己的感覺讀,因此,老師一般會領讀一遍,或者播放錄音,或者找學生讀,在這一過程中老師進行字詞讀音的糾正。4.學生自由朗讀。通過自己的理解,揣度本首詩歌的思想感情。自由朗讀結束后,如果時間允許,一般會找部分同學進行范讀,然后老師做出相應的點評,并給出朗讀建議,從而引導他們用正確的語氣和腔調來吟誦這首詩歌。5.學生對于詩歌的背景、節(jié)奏韻律也就把握得差不多了,但是對于詩歌背后的深層意蘊還是很模糊的。因此接下來就需要對每一句詩歌進行分析,包括它的意思,它的藝術手法,蘊含的典故,它所表達的感情等等,都需要一一分析。由于是名篇,因此里邊的名句也尤為重要,需要重點解讀,比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等。6.背誦、默寫。通過對全詩進行解讀,學生基本理解了這首詩歌的內涵,這樣整首詩歌就講授完畢,剩下的工作就是需要學生加強記憶。老師提問背誦,然后默寫,保證大部分同學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背誦全詩,默寫全詩。
為了能夠利用高一高二的時間把所有新授課講完,以備高三進行全面復習,山東大多數(shù)地區(qū)的高中語文課時安排的都很緊湊。像這首《短歌行》按大綱及教參要求,應該是需要兩課時完成,但是多數(shù)老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盡力壓縮成一課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自由誦讀和揣度體悟等環(huán)節(jié)用的時間很少或干脆去掉,多是教師直接將詩歌中的重點字句加以解釋和分析,讓學生強化記憶。
高中語文教師在教授古代詩歌時,雖然教學方式方法因人而異,各有特色,但因為有一致的教學目標和考試要求,彼此之間互通之處頗多,部分地趨于模式化。反觀學生的接受及反應則呈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性。由于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有的學生基本能夠達到老師預設的教學要求,在全面理解詩歌情感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并默寫全詩。更多的學生則很難從情感表達及藝術手法方面體會全詩,更多的是靠死記硬背,以應付老師、應對考試。
三、高中語文古代詩歌的教學思路
總體而言,高中語文教師在古代詩歌教學這一塊兒,思路大體一致。高一高二新授課階段一般都會重點講授課本上的詩歌篇目,也會利用練習冊做一些拓展練習。相對于十三四歲的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積累,高中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已有較大的提升,因此,高中語文教師開始注意培養(yǎng)學生分析詩歌的能力。教學中會通過對詩歌作品的分析,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典型意象,比如月亮、柳樹、蓮花、竹子等,同時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字句賞析的方法,比如修辭手法、鍛煉字句、意境用語等。這一時段主要是學生積累基礎知識的階段。
高三詩歌模塊復習時,老師會引導學生對高中階段的古典詩歌名篇進行系統(tǒng)梳理。比如,高中階段的名句統(tǒng)一歸納,高中階段應該掌握的詩歌題型,以及針對這種題型的答題技巧等。這時候的詩歌教學不以課本為主,而是以做高考題為主,通過做題把握詩歌鑒賞題的出題動向和出題思路,對答題方式等也會作統(tǒng)一規(guī)范。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課程標準》中培養(yǎng)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以及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力的要求。
教師的授課目的及教學方式,以及當今中國高考體制的現(xiàn)狀,促成高中生在學習古代詩歌過程中的學習動機發(fā)生了變化,即為考試而學。這樣,一方面減弱了對古詩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過多地注重字句的解讀,而忽視了詩歌的整體性,從而難以體味古典詩歌的美感和韻味,欠缺藝術審美感悟力。
(李冬紅,莊梅 山東曲阜 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273165)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