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娟
高效課改模式在我校轟轟烈烈的展開了四年多了,在課改中我們彷徨過,動搖過,但到現(xiàn)在我們堅定了下來。根據開題報告的思路和計劃,從理論上講,本科研已經進行到了總結階段(2014/9—2015/1)、課題研究的收尾階段。這一階段的具體任務是:(1)全面整理相關資料和數據,為完成課堂研究作充分準備;(2)撰寫課題研究總報告;(3)及時回顧、總結本課題研究的得失所在,從研究思想、研究方法及目標達成等方面進行總結。但是鑒于在具體研究中遇到的實際情況以及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形勢,為了適應社會和學校的變化,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本科研全體成員申請了本科研的延期。
實踐表明,一堂高效實效的課,一定來自于考慮多種有效的教學反饋后的精心設計?,F(xiàn)實的教學中,教學反饋始終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教學之初,教與學都需要通過回饋式反饋做好教學的各種準備;教學進行之中,教與學的雙方都須借助于各種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教或學的行為;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學雙方都要知道有關教或學的結果反饋,從而強化各自適應的行為和鞏固成功的經驗,并使錯誤得到有效的糾正。沒有教學反饋,就不是完整的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某些教學反饋不但沒有起到對教與學應有的促進作用,反而對教學雙方產生誤導作用,有的甚至嚴重影響到師生教與學的積極性。
在這一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除了嚴格按照本課題的研究內容和目標開展各項工作外,還能結合社會和學校的臨時變化做好相應的調整工作,課題組成員做到了定期開會總結歸納、各自反饋信息、分配或調整任務,課題組成員平時堅持遇到問題及時討論、定時集體備課、定期上研討課以及課后做好分析、討論和反思工作,堅持做好相關記錄,這些方式促進了本科研的順利開展,保證了科研的實效性和時效性。
一、教師在教學反饋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
1. 在新課改模式下,反饋容易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實際效果。例如:上課時,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忙于打分,而忽略了與學生的表情交流(微笑、點頭肯定),忽略了口頭的評價,從而學生與老師的情感交流就有了空缺。
2. 在新課改模式下,由于座位的調整,以及課堂展示的小組、個人增加了,對于全體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觀察不夠全面,從而不能及時有效地反饋。
3. 反饋時,對學生的個性特點重視不夠
例如:面對一個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取得一點進步不給予表揚,認為這點進步沒什么。在自尊心強的學生做錯練習后,教師不是溫和地說:“It doesn't matter. Im sure youll do better next time”。而是批評、指責,這樣的反饋也只能起消極作用。
4、上課缺乏熱情,忽視了學生的情感因素
教師上課缺乏熱情,表情冷漠,語氣平淡,與學生缺乏情感的交流;有些教師則在學生練習出錯后,缺乏容忍的態(tài)度與耐心,甚至對學生進行諷刺或懲罰。這些做法都會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一種畏懼感,怕老師,怕出錯,怕出錯偏偏又更會出錯,因為恐懼心理會麻痹人的正常心理活動。如果教師長期這樣做,學生的學習便缺乏積極性與熱情,不愿參與課堂實踐活動,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就無法得到培養(yǎng)。更為嚴重的是,教師的這種反饋會刺傷學生的自信心,挫傷其自尊心而產生厭學情緒,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因屢遭失敗而自暴自棄。
二、針對以上問題,總結出的有效反饋
(一)面對新課改,教師要認真學習和反思,領悟到其中的實質,在這樣的前提下,認真?zhèn)湔n,做到在課堂中的臨危不懼和游刃有余。這樣才能準確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二)教師在課堂反饋中要通過自己的表情、語言、神態(tài)、身體語言等多給學生一些熱情的鼓勵,少一些懲罰。對差生和缺乏自信的學生更應做到這一點。學生做不出練習或出錯時教師說一句:“It doesn't matter. Think it over and try again.”或“If you are more careful, you can do it better.”教師的這些做法都會使學生消除緊張情緒,使他們懷著良好的心態(tài)繼續(xù)聽講、積極參與語言學習的實踐活動。
(三)在學生做不出練習或練習出錯時,教師要用啟發(fā)性的語言鼓勵學生思考。對于學生回答中出現(xiàn)的一些口誤只需提醒他們讓其自己改正;有些錯誤是由于學生不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而導致的,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一些幫助,學生自己便能改正。教師這樣做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促進學生學習更細心,思考更深刻。
(四)反饋要根據學習內容的性質選擇適當的時機,在進行言語技能的操練時,教師反饋要及時,學生做對了,立即予以肯定,可以增強其自信心、愉快感和自豪感,并有助于保持已有的知識。
三、青年教師的成長
本課題的目標之一就是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本科研能為青年教師提供一個具體的實在的學習平臺,在平時的搜集資料、集體討論、集體備課、上研討課、師傅指導的過程中,青年教師收獲很多、成長很快。青年教師缺乏經驗,缺乏對課堂的調控能力和學生學習情況的準確觀察能力,通過參與本科研,青年教師在這方面能快速進步。
課題組成員將認真反思,積極進取,保證本科研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爭取能及時調整,適應多種變化。以后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1. 結合課題組成員所在年級的特點,結合我校的新課改模式,結合英語的各種課型有針對性地開展。2. 堅持做好定期討論、集體備課和研討課的反思和記錄工作,并在以前的基礎上有改進和突破。3. 實現(xiàn)本科研的最終目標,尤其是通過學生間的及時反饋,促使學生學會正確思考,反省自己的課堂行為,調整自己下一步的學習策略。4. 認真領悟我校的每次課改會議精神,吸取對本科研有用的東西并付諸實踐。5.利用好我校的每次月分析會,根據他人的分析再結合自我的反思,促進本科研的發(fā)展。6. 每個成員認真準備論文的發(fā)表。
“人的認識過程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不斷獲取信息、整理加工信息、吸收信息的動態(tài)過程”。從20世紀90年代就有學者開始從信息論的角度去反思我國的教學。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產生了教學信息理論。他們認為“信息反饋是對系統(tǒng)實現(xiàn)動態(tài)的目標控制最優(yōu)化的根本條件”。對教學信息反饋的研究逐漸納入了教育研究者的視野。新課程改革吸納了學習目標的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二語習得理論等的核心內核。使“外語教學一直側重研究外語學習的外顯行為”,轉為“從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及其差異中尋找造成或影響這些外顯行為的內在原因”。這些理念的變化使課堂教學反饋的研究有了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的必要。
相信在這方面做些探索,由此形成的經驗以及從經驗中提煉出的有一定指導意義和推廣價值的理性認識,即為本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信息反饋的特點與處理對策研究》,劉曉東,2008
[2]《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的基本理念與理論依據》
[3]《淺談反饋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