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君杰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倡要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力。那么怎樣培養(yǎng)音樂的表現力呢?以及培養(yǎng)表現力的同時,學生又有什么收獲?這都是我要思考的問題。本文將簡單的進行描述。
【關鍵詞】表現力 自信心 欣賞能力 創(chuàng)造能力 藝術實踐
在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中,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際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實踐證明:學生學習和參與音樂表演,有利于更好地掌握藝術語言,形成穩(wěn)定良好的樂感,發(fā)展動作的協調性,培養(yǎng)和鍛煉理解、領悟和記憶等心理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和學習音樂的熱情,在音樂表現中獲得審美的愉悅感和滿足感。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在表現力的過程中還能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和感情。歸納起來有以下三點:
一、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開發(fā)學生的潛能。
當今社會,自信是成功必備的心理能力。對于成年人來說自信的表現是勇往直前,而對于小學生來說自信也許就表現在一次勇敢的舉手,響亮的回答中。在音樂課上也同樣如此,學生一旦被認可,就會產生強烈的自信心,然后就會處處表現自己。有一次在上二年級音樂課時發(fā)現一位女同學,長得很討人喜歡,從她上課的神態(tài)來看非常專心,但就是不主動參與音樂活動。對于這種學生的心理活動,我很了解,她內心很想參與,可就是需要有人拉一把。于是我說:“今天我特別想聽孫晨唱歌,我想你的聲音這么好聽,歌一定也唱得不錯。于是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她為我們唱了一首《快樂的音樂會》,唱完后老師和同學都為她鼓掌,我看到她臉上也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在接下來的音樂課中她每次都舉手,就好象換了一個人一樣。有一次沒請她上臺表演,她都哭了。通過這個事例說明:學生在沒有成功體驗之前,對自己缺乏自信心,而有了成功體驗之后,就勇于表現,樂于表現,自信心也就增強了。
二、加深學生的欣賞能力,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欣賞樂曲,給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機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這樣學生就參與了音樂的積極狀態(tài),就能更好的體驗音樂的情緒,即使有個別學生精神不集中,教師也可以及時發(fā)現問題作調整。比如在欣賞《晚風》時,我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感受音樂,不要求動作的優(yōu)美。只要他能被音樂感染,能營造一個自由自在的氣氛。
音樂欣賞教學中,讓學生安安靜靜真的很難,特別是低段的學生。從感情上看,他們易興奮、易激動、情緒不夠穩(wěn)定,對具體的人和事物能夠產生感情。而且具有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模仿力,富有好奇心,因此他們更喜歡活動性、趣味性、游戲性很強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創(chuàng)編一些簡單的律動練習。在教唱歌曲《蝸牛與黃鸝鳥》時,我請學生扮演蝸牛、黃鸝鳥和葡萄架,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滿足學生的好動心理,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開發(fā)學生的音樂感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從二年級的教材上看,我們不難發(fā)現有許多歌曲都是關于小動物形象的歌曲,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趣味性。教師應根據樂曲的特點,設計形式較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要善于利用學生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多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結合的手段,以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興趣為主,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如在二年級的節(jié)奏學習中,用走、跑、慢走分別表示一拍、半拍和兩拍,在做鞏固聯系時我采用捉迷藏的方式把表示不用時值的“小人”節(jié)奏藏起來,讓學生把它們找出來并正確的讀出節(jié)奏、運用這種教學方法,學生的興趣很濃厚,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高。再如低段學生喜愛聽童話故事的特點,在教學中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三點,想必學生在音樂課堂上能夠得到更好的滿足感、幸福感和成功感。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喜歡音樂課呢?為此我深入地學習了音樂新課標,同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實施。
一、因勢利導,淡化技能訓練
過去人們談到音樂教育,便會很自然地與是否正確打拍子,會運用歌唱方法等具體內容聯系在一起,很重視技能技巧卻輕視了對音樂的表現,更忽視了音樂教育在培養(yǎng)人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質方面的功能,只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見物不見人。然而音樂新課標標準中提出要淡化知識和技能,淡化技能訓練,使音樂能真正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并將培養(yǎng)素質全面、個性鮮明且一定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人作為主要任務。
二、相輔相成,拓展教學渠道
“請不要老是唱課本上的歌?!边@是五年級的學生說的一句話。因為課上的音樂講的都是“過去”離他們較遠,而學生更多的想了解“現實”,即他們身邊的音樂和事。教科書是教學的依據和基礎,又并非全部,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依據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組合教學內容,變化教學形式和方法,帶領學生探索神奇的音樂世界,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會,慢慢的我發(fā)現學生自然而然地會融入音樂之中,也學到終身喜愛音樂的途徑和方法。
三、與時俱進,重視藝術實踐
學生經常和我說,能不能留多點時間給我們自由表演。他們的意思是說能夠自由組合,可以展示自我,表現自我。小學生的表現欲望很強,據觀察,由于學生愛唱,愛玩,大多數有很大的愿望要展示自己。音樂課是最適合的了,留一點時間,抓住他們的年齡特點,可以做音樂游戲、音樂小品等等,盡情的讓學生表現自我。這也就是新課標中提出的“從玩中學”,“從樂中學”。這種“學與玩的藝術實踐“還可以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如讓學生用語言表述對音樂的理解等。總之,這樣一來學生在音樂課中玩?zhèn)€夠,也許,這樣的音樂課將成為他們一生中的美好回憶。
因此,在學生培養(yǎng)音樂表現力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是為了表現而表現,而是在一首歌曲后表現學生的人格。伴隨學生的是音樂所帶來的快樂,而我們的目標則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到知識,都能在音樂課中享受音樂、欣賞音樂。
【參考文獻】
[1]《小學音樂新課程教學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國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