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林
摘 要:面對學校傳統(tǒng)發(fā)展、課堂教學現(xiàn)實、區(qū)域課改要求,我校積極回應,提出“生本理念下墨香課堂的構建”,提煉了靈動、自然、和諧的墨香課堂特質,形成了“先學·導學·共學”的課堂模式,推進了我校的課堂教學變革。
關鍵詞:生本理念;墨香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3-086-1
緣起:我們?yōu)槭裁聪肴?/p>
書法教育已成為了我校的辦學特色,在書法技能的訓練、墨香環(huán)境的營造、校本課程的開始方面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經(jīng)驗。如何尋找到書法教育新的生長點、發(fā)力點?是我們當前必須思考的問題。我們的視角轉向了課堂文化。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發(fā)展,而課堂教學無疑是“學生生存與發(fā)展的重要方式”。
南通市教育局在2014年對課堂提出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十二字”要求。我們認識到,要主動響應市局的指引,把推動課堂變革作為今后學校發(fā)展的主要任務。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提出“生本理念下墨香課堂的構建”這樣一個研究課題,以推進我校的課堂教學變革。
方向:我們要到哪里去
這樣的提法,旨在將書法文化以及作為書法人應有的特質(靜氣、靈氣、正氣)滲透到學科課堂文化中,浸染到每一位師生,形成靈動、自然、和諧的書法特色學校特有的墨香課堂品質,造就溫文爾雅的教師,培養(yǎng)聰慧高雅的學生。
我們根據(jù)書法創(chuàng)作、欣賞理論及現(xiàn)代教學觀,提煉了三個詞作為墨香課堂的特質:
靈動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對靈動的解釋是:活潑不呆板,富于變化。書法創(chuàng)作講究靈動,筆法豐富多變,章法開合向背,墨法濃淡相宜,互映統(tǒng)一。生本理念下的墨香課堂亦是靈動的。教師要靈動地教,以學定教,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學生要靈動地學,自主先學,小組共學,課后延學。
自然
自然美始終是歷代書家追求的目標和評者遵循的法則。項穆在《書法雅言〈神化篇〉》中曰:“書之為言:散也,舒也,意也,如也。”他認為書法是自然的,任何雕琢與修飾都會破壞這種自然純潔之美。這與生本教育所提出的兒童觀不謀而合。我們的孩子也應是在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下成長。教者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場的生命的狀態(tài),“依靠學生的內部自然發(fā)展學生的學習天性,釋放學生的能量”,把兒童學習引向自然、自由、自覺,而不是如園丁修剪枝條,實現(xiàn)為孩子“自然生長而教”。
和諧
書法線條組合關系的整體和諧,是人類和諧意識的必然反映,是民族哲學觀念的藝術外化。書法和諧美的追求,已積淀成難以變更的審美規(guī)范和書法形式感的表現(xiàn)模式。和諧同樣是課堂文化重要的生態(tài)指標之一。反映在課堂上,應該表現(xiàn)為教學氛圍的融洽,教學目標的融合,學導互動的平等,過程環(huán)節(jié)的簡約,從而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成學生的學堂。
實踐:我們怎么去
一、墨香課堂的模型
我們在探索中形成了“先學·導學·共學”的課堂模式。
先學:南通市教科研中心陳杰主任認為貫穿于南通“十二字”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先學后教”。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先學后教”。再從“教”與“學”二字的起源說起。甲骨文中有“學”也有“教”字,但“學”字的出現(xiàn)早于“教”,說明人類開始的行為是“學”,而非教,所以先有學,后有教,是教學的一種回歸。
學習單是先學的重要載體,設計時,要基于學習的目標,基于學生的需求,基于方法的滲透,基于話題的研究。學生根據(jù)教師提供的學習單,在教師教學之前對學習內容進行先行學習,在簡單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對新知形成初步的認知??稍谡n前,亦可以課中。先學是“導學”的起點,是“共學”的前提。
導學:這是我校課堂實施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師在課堂中主體作用的體現(xiàn)。這里的“導學”其實是在了解學生先學狀況的基礎之上引導進一步作深度學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力求做到“三向”:一是向學生的本質屬性上引導,比如語文學科的語用性,數(shù)學學科的實踐性等;二是向學科教學的核心任務上引導,即學科的核心知識、核心能力以及促使學生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的關鍵性因素上去;三是向學科獨特的學習方式上引導,其目的是促使學生學習更有深度、更講科學,從而更有效地落實課程標準。
共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交流分享個人先學的成果,共同探究話題,實現(xiàn)信息差的互補,學生成長的共生。形式有組內交流和組間交流。
二、和而不同的學科表達
教學作為一種實踐活動,各個學科既有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與方法等共性目的,又有不同學科知識、學科思維、學科方法、學科應用等個性目的。因此,在“生本理念”下,在“先學·導學·共學”的墨香課堂課模下,我們更應當關注學科特質,尋求和而不同的學科表達。在此,還以學習單的設計為例。
語文:
低年級一般分為三個板塊:讀準字音、識記字形(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正音辨形);朗讀課文(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家長評價,分為三個層次:正確流利、基本正確流利、還需努力);讀完課文后的收獲與問題(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教師依據(jù)文本內容進行多元設計,凸顯低年段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中高年級一般分為以下板塊:我的提醒(字詞)、我的朗讀、我的研究、我的疑問。
數(shù)學:
我們針對不同的課型,梳理了以下形式的學習單:探究體驗式——新授課、歸納演繹式——練習課、思維導圖式——復習課。
積極構建生本理念下的墨香課堂,讓我校為了學生的成長智慧地前行,促使我們去思考當下課堂的新常態(tài),促使我們去重構我們師生的關系,促使我們去反思“墨香”對于學校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裴娣娜.論我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觀的重要轉換[J].教育研究,2008(01).
[2]王繼斌.草書欣賞——書法的靈動美[J].文教資料,2014(08).
[3]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