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玲
摘要:英文電影目前已成為當代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利用它可以為學生提供立體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诙喾N學習理論的分析,研究如何將英語電影作為一種資源有效運用到大學英語自主學習中,包括基于認知發(fā)展理論的英文電影選擇,情境學習與遞階式教學方法設計等。
關鍵詞:英文電影;自主學習;情境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18-0209-02
一、概述
隨著數字技術的社會化,語言類的教學和學習形式逐漸變得豐富,從“口述+板書”到后來的電子教案,再到現(xiàn)在的圖像、聲音、視頻等形態(tài)集體出動,教學表達手段和自主學習手段已完全由單模態(tài)語篇正在向多模態(tài)語篇轉變[1]。所謂多模態(tài),顧名思義就是人們進行學習和交流的多種模式和形態(tài),它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進行的交流的形式多樣性。在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過程中,英文電影扮演者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因為它涵蓋了“視”、“聽”的輸入功能,并可以有效促進“說”的學習目的,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覺理解水平、口語表達能力和對語言運用的分析理解能力。事實上,英文電影不僅能夠通過直觀的感官輸入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它還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文化的理解,培育自己的英文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二、認知發(fā)展理論與電影選擇
眾所周知,人類天生就擁有對周圍事物進行認知的能力,這種能力的載體被有的學者稱之為“認知基?!?,人在學習時認知基模就會統(tǒng)合、調動和運作身體和心理的各種功能,從而感知和理解所接觸到的事物[2]。同時,由于人的認知基模是隨著所處環(huán)境的變化而逐漸變化的,也就是所謂通過平衡和失衡的不斷更迭而努力調整并趨于一定的“穩(wěn)定狀態(tài)”或者由于時間的限制而被迫中止更迭。更迭過程中,當前的認知基模能如果能夠處理所面對的事物,則直接進行處理,反之如果不能處理,則人類會主動改進當前的認知基模直至能夠處理便完成了一次更迭調整。這種更迭調整的幅度大小和方向直接影響最后“穩(wěn)定狀態(tài)”的好壞,對應到學習方面就是學習效果甚至成績的高低,同時人類的認知能力甚至智力通過更迭不斷提升。因為當今社會,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學生接觸到的事物(包括學習方面)變得非常復雜,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可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因此教師需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刺激,包括聽覺刺激、視覺刺激等,而且這些刺激不僅能夠單獨訓練和提升學生的與刺激對應的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還可以提升其他相關方面的認知能力。
著名的發(fā)展心理學家讓·皮亞杰的研究也顯示,兒童在某個領域展現(xiàn)出認知發(fā)展時,通常在其他領域也會有相對性的認知發(fā)展,雖然在每個領域不一定會是均衡的發(fā)展[3]。另外,皮亞杰還帶給教師教學方面的啟示:教師在教導兒童面對問題、經認知思維學習知識時,必先設身處地從兒童的觀點看問題的推理,循兒童的認知發(fā)展順序設計課程。這種啟示同樣可以用到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最直接的就是英文影片的選擇。類似于認知基模的階段劃分,在進行自主學習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劃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對于不同階段應選擇對應的影片,同時每個影片都必須符合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等基本原則。具體地,第一階段要求影片表達形式簡潔,發(fā)音準確,但又有比較強的感官沖擊,比如《怪物公司(Monsters,Inc.)》、《快樂的大腳(Happy Feet)》等一些迪斯尼動畫,這些片子語言精練、音質清晰、畫質唯美且內容絕對積極向上,通常都可以保證學生既不會產生畏難情緒,同時又有足夠的認知刺激。第二階段則要求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或者表現(xiàn)手法不拘陳規(guī),通??梢赃x擇一些所謂的“大片”了,比如經典感情片《魂斷藍橋(Waterloo Bridge)》、魔幻巨制《指環(huán)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系列等,學生看完后有一種成就感,并初步接觸到“欣賞”的層面而不是停留在“看懂”、“聽懂”層面,這個階段學生看完后應該有所反應,比如觀看《魂斷藍橋》時,有的學生就悲傷難過甚至哭泣。第三階段在視聽說學習中屬于高級階段,這個階段的影片不再停留在感官刺激的階段,也不要求發(fā)音的清晰準確與否,而是強調“意境體會”和“真實性”,強調刺激學生產生一種“關聯(lián)”甚至“參與”的感覺,比如《老友記(Friends)》等,讓學生本著“欣賞文化”的意念去觀看,如同在欣賞中文電影,這個階段電影選擇的成功標志在于學生是否“感同身受”而探討電影的情節(jié)并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等。
三、情境學習與遞階式教學
1990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讓·萊夫(Jean Lave)教授和獨立研究者愛丁納·溫格(Etienne Wenger)提出了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的概念,即在應用或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換句話說就是,學生要學習的東西將來會用在什么情境或環(huán)境中,則就應該在什么樣的情境或環(huán)境中教授(學習)這些東西,這和“實踐出真知”有異曲同工之處,也是人本主義的一種重要理念。在兩位情境學習法的發(fā)起人看來,學習不是知識的簡單傳遞,而是一個社會性的交流互動過程,知識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是由社會成員共同建構,因此知識的存在和傳遞(學習)應該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這個情境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顯然,為了達到英語自主學習的良好效果,也同樣應該營造出類似的“英語社會環(huán)境”,毫無疑問英文電影正是這種“英語社會環(huán)境”的“真實模擬”。
在《Situated Learning: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一書中,萊夫和溫格提出了支撐情境學習理論的三個重要概念:community of practice(實踐共同體),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合法的邊緣參與),apprenticeship(學徒制),這三個概念對應于實際情境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實踐共同體”對應“參加實踐的核心人員”,“合法的邊緣參與”對應“邊緣化的逐步參與相關活動的人員”,“學徒制”則對應于一種學習制度。
容易發(fā)現(xiàn),情境學習強調在所學知識的將實際應用的真實情境中呈現(xiàn)乃至演示知識,力求“學以致用”,同時讓學生、老師像實踐參與者、“師傅”一樣進行思考、學習和教學而且強調通過互動和協(xié)作來進行學習?;谶@種思路,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我們嘗試探索一種“遞階式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斷將基于英文電影的自主學習推向一種實踐或者實戰(zhàn)演示,期間經歷多個逐步向實踐靠攏的階段。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起到主體作用,所以可以認為該過程為“自主學習”。具體地,可以將自學過程分三個階段展開:第一階段,電影放映前的背景學習,即讓學生初步知道環(huán)境的存在并埋下伏筆,為后續(xù)的學習創(chuàng)造便利;第二階段,電影的播放,這個階段主要是直觀感受將要參與的環(huán)境,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階段最好不要簡單地播放,而應該采取一些具體措施讓學生盡可能深入地理解電影的情節(jié)、文化等,比如在字幕的展示方面,可選擇單獨漢語、單獨英語、中英混合和取消字幕等幾種方式,甚至將幾種方式對比展示,觀察學習效果;第三階段,電影環(huán)境的深度參與,即電影片段的模擬,在這個階段,可以根據電影的難易程度和情節(jié)變遷選取合適的片段,然后結合學生的特點分組翻演該片段,顯然,當這個階段完成時,學生便真正由“合法的邊緣參與”轉換為“實踐共同體”。在合作翻演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同組的學生理解所演的片段內容,還需要他們的合作,甚至需要他們同老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與相互信賴,這也符合合作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4]。實際的教學效果顯示,這種遞階式教學方法能夠較好地詮釋情境學習的含義,更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快速地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甚至對英語語系的相關文化有更好的解讀能力。
四、結語
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是提高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重要途徑,而英文電影能夠為自主學習提供“真實的”英語應用場景甚至環(huán)境,這能夠為認知發(fā)展和情境學習等理論的應用提供支撐條件。本文從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中英文電影的選擇開始,論述了相關學習理論的基本概念、發(fā)展狀況及它們對自主學習效果的影響,闡述了學習過程中所總結的一些具體的學習方法如遞階式學習方法等,并基于系統(tǒng)學理論建立了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整體設計框架和具體流程。將論文的研究結果用于實際自主學習中,結果表明能夠明顯提升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聽說能力。
參考文獻:
[1]Richard J. G.,Philip G. Z.. Psychology and Life[M]. Boston:Pearson Education,2009.
[2]Bransford J. D.,F(xiàn)ranks,J. J.. The abstraction of linguistic ideas [J]. Cognitive Psychology,1971,(2):331-350.
[3]Choi J,Hannafin M.. Situated cognit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s:Roles,structures,and implications for desig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sign,1995,(02):55-69.
[4]余慧娟:開展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J].人民教育,2002,(1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