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晏娥
【摘 要】幼小銜接,一直是家長和學校所關注的話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幼兒園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比欢F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長們的掌上明珠。在家里,幼兒有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任何事長輩都包攬了,孩子們缺乏鍛煉,自然養(yǎng)成了嬌氣、懶惰的不良習慣;幼兒園里,老師很少安排幼兒勞動,幼兒動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低,自己的事情不會做或不愿做。所以在幼兒園時期特別是大班階段培養(yǎng)孩子勞動習慣,不僅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而且對于適應小學生活大有幫助。
【關鍵詞】幼小銜接;勞動習慣;幼兒園;家長
我在十多年的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得到這樣的體會:勞動習慣應從小培養(yǎng),幼兒只有通過勞動,才能體驗勞動的艱辛、勞動的快樂,才懂得珍惜勞動的成果,養(yǎng)成愛勞動、愛學習的習慣成良好的規(guī)則意識,所以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進入小學生活學習的孩子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是幼小銜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教育活形式。
一、早期勞動培養(yǎng)對幼兒的重要性
(一)勞動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
事實上,孩子出生一歲后,就會表現出一種獨立的意向,走路會推開你的手,有“我自己來”的要求。這種可貴的自發(fā)獨立意識如果得到健康發(fā)展,長大后能獨立思考,辦事果斷。我們應該從小讓孩子進行勞動鍛煉,使孩子學會做點事,減少對成人依賴的心理,將會促進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賴別人幫助”的獨立意識形成,這對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將起著巨大的作用。
(二)勞動能促進手腦并用,促進智力發(fā)育
動手是兒童發(fā)展思維的體操。俗話說:“心靈手巧”,而對兒童來說,則是手巧心靈。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通過這些基本勞動訓練,可以使孩子的雙手和大腦協調發(fā)展。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可以使孩子腦細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腦細胞發(fā)育成長,更有利于開發(fā)腦細胞的作用。勞動能促進身體健康、增強體質。
(三)勞動能促進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教育能培養(yǎng)孩子珍惜勞動成果,培養(yǎng)對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的真實含義,從而促進良好個性、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希望所有的家長們不要剝奪了孩子早期勞動訓練的機會,只有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有一個聰明好學的頭腦,自強不息的性格和健壯的體格。
二、幼小銜接中幼兒勞動習慣培養(yǎng)的現狀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面
我在和家長交談中發(fā)現,由于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教養(yǎng)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不當,造成很多家長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幼兒的全面發(fā)展,他們關注的是孩子在學校學會了寫字、拼音、還是算術,關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聰明,忽視了生活勞動等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致使幼兒在入學后出現適應困難。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家庭經濟日益變好,家長對子女愛護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動手做。導致了這些孩子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什么事情都要依賴家長。進入小學后的許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動手做的,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無從下手,這無疑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傷害。
(二)幼兒園教育方面
在這些年的教學中我深有體會。為什么每年新入園的幼兒是越來越可愛、聰明,可是在生活能力方面卻是越來越低?如何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意識養(yǎng)成勞動習慣,仍是幼兒學前教育中最值得重視和探討的問題。因為,孩子將來各方面能力的形成無不首發(fā)于此,很難設想一個好逸惡勞的人能有什么聰明才智和能力。在幼兒園里,許多老師也很少安排幼兒勞動,幼兒動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低,自己的事情不會做或不愿做,產生凡事等老師來幫助的心理。
三、幼小銜接中幼兒勞動習慣培養(yǎng)
幼小銜接的基礎在幼兒園,大班很多孩子已經模糊的認識到自己將在一定的時間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生活,并且渴望成為一名小學生。我們家長和老師應及時抓好學前兒童這種入學期望的心理,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使他們完全能夠適應小學生活。具體可以由以下兩面入手:
(一)在家庭中的培養(yǎng)
現在孩子很多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于勞動習慣根本就沒有概念,甚至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好,這對于孩子將來適應社會是很不好的,如果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或者自理能力良好的來培養(yǎng),是需要父母采取一定的方式的。
1.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能迅速做完,做好。家長應該教給孩子簡單的勞動技能,如讓孩子擦桌子,就要引導幼兒挽袖子,以免弄濕衣服,告訴孩子怎樣做才不會把水灑的滿地都是,以免滑倒;告訴孩子擦桌子時要順著一個方向擦,并且整張桌子都要擦到;擦完桌子要將抹布洗凈掛好等。教幼兒穿、脫衣服;穿鞋;整理床鋪等等。這些方法幼兒看得見,聽得懂,并會學著做。幼兒經過多次實踐逐步掌握這些技能后,再不愿別人幫助或代勞了,也增強了孩子對勞動的信心,有的小朋友還能幫助爺爺奶奶穿、脫衣服、系鞋帶了。
2.盡可能努力使家務活輕松愉快
孩子的勞動帶有游戲的性質,孩子在勞動過程中常常是邊玩邊做。如洗手帕時就玩肥皂,擦桌椅時就玩水.家長對此不要苛求。因為當勞動只成為純粹的義務而無任何樂趣的話,是很難讓寶寶熱愛勞動、堅持勞動的,這將不利于勞動情感的培養(yǎng)。
3.放手讓孩子參加勞動
有的時候孩子不參加勞動并非他們不愿意勞動,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讓孩子參加勞動,許多父母在孩子求學期間包攬了所有家務,只讓孩子一心一意學習。殊不知,從小做家務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務的人要充實、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訣卻在于:使孩子的身體鍛煉、思想鍛煉、能力鍛煉互相調節(jié)。只有讓孩子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煉培養(yǎng),孩子才會處在健康成長之中。
4.及時進行鼓勵
人都有一種要獲得別人肯定和贊許的心理。及時鼓勵孩子,并對他們的能力進行肯定,這對他們的成長有一定的好處。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后,可稱贊說:哇,這碗誰洗的呀,這么干凈。孩子聽了,比獎給他一塊蛋糕還要甜得多。
(二)在幼兒園的培養(yǎng)
1.進一步加強幼兒獨立生活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訓
要求幼兒會正確的穿衣、鞋、褲,會保管自己的學習用品,懂得自我保護。如:整理書包,疊被子等。
2.通過一日生活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
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要運用恰當的方法,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不要叫孩子干他們力所難及的事。充分利用幼兒的一日生活,教育、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是十分必要的。學會自我服務勞動是所有勞動中最首要的,我園很重視培養(yǎng)幼兒各方面的習慣,尤其是大班幼兒,因為大班幼兒在幼兒園已算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很多方面都應給中小班幼兒做榜樣作用。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有助于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習慣能使幼兒間養(yǎng)成互相幫助、互相團結等等。因此,早晨來園老師會帶領幼兒一起搞衛(wèi)生;放學前讓幼兒和老師一起整理活動室,培養(yǎng)幼兒愛勞動,主動參與勞動的習慣。
3.以游戲的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勞動興趣
游戲是幼兒主要的活動方式??梢酝ㄟ^游戲,使幼兒初步具有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在游戲前,讓孩子們來領取游戲工具,組裝游戲工具,在游戲后,指導孩子們整理玩具,教師一邊參加游戲,一邊引導孩子認識勞動的意義,激發(fā)孩子對勞動的興趣,使勞動實踐意識深入孩子的心靈。
總之,幼小銜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們大家團結一心,一點一滴的關注孩子,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渡過這個轉則點。
參考文獻:
[1]徐明.談談學前教育怎樣更好地為兒童入學做準備[J].學前教育,1992(11):15-16
[2]陳沛媛,董雅芬.重習慣養(yǎng)成,讓孩子終身受益[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1(5)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階段性成果,課題號GS[2015]GHB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