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倉
【關鍵詞】 班主任;朋友;人格;情感;心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 G635.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6—0037—01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班主任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應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班主任應放下師者的架子,摒棄絕對權威的形象,用愛的情感、平等的視覺、交友的心態(tài)來對待學生,用真摯的情感和深厚的愛心跟學生做知心朋友,與學生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尊重學生的人格,保護學生的個性,激勵學生的情感,疏導學生的心理,關心學生的安全與生活。真正做到與學生同喜同悲,同甘共苦,這樣才能與學生心連心,做好知心朋友。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
新課改要求班主任首先應該是學生精神的關懷者,班主任應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人格的發(fā)展是素質發(fā)展的根本,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也就意味著抓住了素質教育的根本。我認為,班主任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自己尊重學生,拋棄以往權威者的角色,跟學生平等相處,互相尊重,以平等對話方式友好溝通;二是引導同事、家長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人格受到了尊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自信心就足了。
二、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新課改要求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班主任是關注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組織者,著名教育家朱小曼認為: 班主任管理的最大效率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性的展開。班主任的水準越高,他班上的學生個性就越來越豐富地展開。由此可見,關注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班主任要放棄“控制”的觀念,對“犯錯”、“越軌”、的學生細加分析,找出原因,對里面“合理”因素給予客觀地公正的“肯定”,防止用諸多清規(guī)戒律數(shù)落學生,更不能念“緊箍咒”,要讓學生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
三、激勵學生的情感
教育學、心理學專家認為:體驗到積極情感(如成功、快樂、滿意等)的學生,往往對學習、生活充滿興趣,并能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反之,經(jīng)常體驗到消極情感(如失敗、痛苦、失望等)的學生,往往成為所謂“不求上進”的后進生、學困生。由此看來,新課改下的班主任,應該把激勵學生的積極情感當作一件大事來做。班主任通過形式多樣的激勵方式方法,讓學生體驗到生活的樂趣,學習的快樂,給學生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勵,使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探究熱情更加高漲,讓學生嘗試到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的喜悅。
四、疏導學生的心理
在新課改過程中,班主任必須意識到心理健康是學生心理活動的基礎和前提。幫助學生調(diào)節(jié)好心理,是班主任義不容辭的責任。班主任應及時充電,學習心理學知識,密切關注學生生活,及時感受到學生的心理變化,找到問題的根源,按心理學規(guī)律辦事,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在獨生子女多、社會競爭激烈、學習生活壓力大的今天,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問題在學生身上存在著。班主任應善于借助于學校的一切設施和一系列活動,普及心理知識,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測試和心理訓練,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心理輔導室,如通過電話咨詢、面對面咨詢、群體咨詢等方式與學生溝通,進行心理輔導和疏通,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diào)控、承受挫折、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達到塑造健全人格和培養(yǎng)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目的。
五、關注學生的安全和生活
作為一個班主任,要時刻把學生的安全放到第一位,關心他們的生活。去年,學校宿舍還沒有建起來,邊遠山區(qū)的學生遠離父母,寄宿在學校附近的農(nóng)戶家里,政教處組織各班班主任,不辭勞苦,利用幾個晚上的時間,把所有住在農(nóng)戶家里的學生走訪了一遍,查看住宿環(huán)境是否安全。讓他們防煤煙、防觸電、開窗透氣,問寒問暖,使學生深受感動,迎得了學生、家長和社會的好評。
素質教育要求新課改下班主任應是學生精神的關懷者,人格的守護者,學生個性的關注者,學生情感的激勵者,學生心理的疏導者,健康、安全的保護者……僅僅以上這些還不夠,還需要我們廣大班主任工作者不斷積極實踐、探索,才能在素質教育的春天里、在學生的人生花季里,與學生同呼吸、共命運。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才無愧于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