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興趣是一種對寫作活動愛好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并保持注意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是推動人們求知的重要力量。通過樂學藝術培養(yǎng)和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是提高寫作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本文從點燃寫作熱情、激發(fā)寫作興趣以及保持寫作興趣三方面探析了如何運用樂學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關鍵詞:樂學 ?教學藝術 ?寫作
樂學即教師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藝術策略,并從學生樂于學習的角度,研究教與學及其相關關系的教學思想體系,樂學藝術包括樂教與樂學兩個方面。結合當前一些初中生寫作文時提不起興致,筆重如千斤,只字難書,寫出來的文章淡而寡味的這一窘境,本文從點燃寫作熱情、激發(fā)寫作興趣以及保持寫作興趣三方面探析了如何運用樂學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一、以樂激興:點燃寫作熱情
針對中學生作品立意稚嫩、條理不清,缺乏生活的厚重與質感等這些問題,教師應抓住他們情感發(fā)展的關鍵期,結合樂學藝術,有利于點燃他們的寫作熱情。
(一)引領學生觀察生活,豐富精神世界
劉國正先生認為學生作文的“源頭”或“米倉”有三個:一是生活;二是資料;三是幻想。而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初中生的課程目標中也提到應“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故擦亮學生的雙眼,使學生熱愛生活,在作文的“源頭活水”生活中盡情欣賞感受,這是點燃初中生寫作熱情的奠基石。
教師可借助他們心理發(fā)展中“渴望一個人獨立自強,但又忍不住依賴他人”的這一特點鼓勵初中生之間多溝通,了解彼此對生活中的景、人、事的看法與情感,而自己也應與他們多接觸,尊重他們,并做到平等對話,交流思想,因為一個思想與另一個思想的交換,學生能得到兩個思想,如蘇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單元的寫作主題就是“有感而發(fā)”。試想,在對生活真、善、美的探尋中,教師、學生思想發(fā)生碰撞,學生無意識積累的寫作素材日益增多,對生活觀察的熱情也日益漸漲,而教育正如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那般悄無聲息地進行著。
(二)著眼精深新三維度,優(yōu)化教學內容
在蘇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的以“民俗風情”為主題第三單元中,沈從文寫了熱熱鬧鬧的端午日,劉紹棠回想了年味十足的本命年,而中秋詠月詩詞中因遠在他鄉(xiāng)而不能回家團圓的傷感也撥動了學生的心弦……在這層層疊疊的教學鋪墊中,我們看到該單元的“寫作”要求“從生活中找‘米”,由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瞻前顧后、考慮周全且安排得當。
首先,教學內容的選擇注重價值度,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談談自己對這些民俗風情的了解,這樣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教材的興趣,也調動了他們思考作文素材的積極性。其次,教師應注重結構度與困難度,即教師應根據(jù)初中生認知發(fā)展的特點及局限,優(yōu)化教學結構,可鼓勵他們借助資料以及上網等做好預習工作,了解各地不同的民俗風情,為寫作素材積累厚度,而新穎度這一點,教師可在寫作指導課上,為每組分配主題,如第一組談端午節(jié),這組同學需按座位順序談自己印象中的端午節(jié),且內容不得與前面同學重復,這緊張的課堂氛圍,不僅調動了初中生躍躍欲試的積極性,也為想寫端午節(jié)的同學解決了素材不夠、下不了筆的煩惱。
將課文、作文與生活鏈接,使學生在不斷挖掘生活的過程中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熱情,為培養(yǎng)寫作興趣埋下了伏筆,這也做到了如葉老所說的“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
(三)滿足學生心理需要,激發(fā)積極創(chuàng)作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人的動機理論》中提到了需要層次理論,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有重要意義。學生渴望得到認可和關愛,這對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至關重要,教師如能關心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實現(xiàn)自我的最大價值,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
而作為初中生,以初一至初二這一階段的學生為例,他們樂于表達且喜歡將寫的文章給老師看并注重老師的評價。故調動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時應滿足學生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需要,這對點燃寫作熱情、形成寫作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二、樂教樂學:激發(fā)寫作興趣
在點燃學生寫作熱情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會變得較為容易。寓教于樂,扎根寫作的難易,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實際出發(fā),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
(一)寓教于樂
寫作興趣的扼殺源于教師的“限題”“限體”“限時”,甚至“限旨”,故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應從倡導開放寫作過程入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懂得樂教。
1.不限制題目,提倡自由表達
初二至初三這個時期的學生,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日趨成熟,他們希望擺脫大人的束縛,常喜歡獨自寫日記、書信等。而此時,他們樂意寫一些立意深刻的東西。因此,教師在布置寫作練習時應注重將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自己特長統(tǒng)一化,如鼓勵他們進行深度表達,推薦他們看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以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教師除了注重統(tǒng)一化外,還需有多樣化意識,因為寫作的實踐,學生心靈的自由度決定了他們寫作的張力,我們應提倡自然為文,即給學生作文“松綁”,尊重他們富有個性的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如同季羨林高中的國文老師董秋芳一樣,大膽在黑板上寫下“隨便寫來”四個字,從而調動他們寫作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打開他們寫作的源泉,消除寫作即是高大上的恐懼。
2.不強求一氣呵成,提倡多思
作文構思中也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窘,因時間限制使渴望表達的初中生慌忙寫下去,不僅有硬湊字數(shù)之嫌,也大大扼殺了他們寫作的興趣。故教師以形象化的語言指導學生,以情感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師生交流,如將作文課堂延伸到課外,給他們開辟一個冷處理、醞釀思考的時間,這樣使敏感的初中生心理上感到安全,不僅有利于他們自由地表達,還有利于創(chuàng)作思維的發(fā)展,益處遠遠超過激發(fā)寫作興趣。
當然,放寬時限與大膽寫作不免與中考的要求相矛盾,可寫作教學關鍵就在于教師不僅能真正著眼于訓練學生的文章寫作,還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而樂教無疑是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樂于善學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興趣是個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與情緒狀態(tài)?!倍ぐl(fā)初中生的寫作興趣不能僅僅著眼于教師,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更應樂學。
首先,樹立效率意識。初中生此階段自控能力不強,常出現(xiàn)前后自相矛盾的行為,故應盡力克制改正,解決寫作過程中拖沓的壞習慣;其次,有元認知傾向。教師對作文的批改有利于學生對先前作文的反思,而初中的作文布置一般以本單元的學習為基礎,如蘇教版七單元下冊第一單元以“人物風采”為主題,寫作要求即觀察人物特點,寫出人物個性。所以,初中生作為抽象邏輯思維占主導地位且已出現(xiàn)反省思維的學習主體,應有元認知傾向,平時注重總結反思課堂所學內容以及教師評語,提高寫作能力;最后,不斷激勵自己。在寫作前或寫作過程中,學生應不斷鼓勵自己,對寫出的佳句佳段不斷進行心理暗示,以激發(fā)自身積極向上的情緒體驗,從而引導自己不斷創(chuàng)新。
由此,學生形成了效率意識,有了元認知傾向的樂學過程中,不斷激勵自己,以此精神得到滿足,自我實現(xiàn)需要得到滿足,對激發(fā)寫作興趣有很大的幫助。
三、樂于評價:保持寫作興趣
寫作評價是對學生作文及其創(chuàng)作過程的評判,是人文性很強的一種教育評價,而開放寫作評價,不局限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評議,讓學生進行“互動”批改,讓學生從“被評者”變?yōu)椤霸u論者”,這對維持學生的寫作興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學生學習知識的意義建構,是憑借自身經驗,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在合作與對話中實現(xiàn)。而教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以及學生互相間的評價即是對話的體現(xiàn)。
(一)師生對話
初中生的獨立意識已逐漸加強,故教師要實現(xiàn)對學生的鼓勵性、發(fā)展性評價,應注意角色的轉化——從傳授者、管理者變成引導者、促進者,在肯定性評價的基礎上發(fā)揮教育性評價的功能,及時指導,調整糾偏,并表達自己對其的期望。相信教師以這民主的精神、平等的作風、真摯的指導以及悅納學生的情懷對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生生對話
因中學生獨立意識很強,他們希冀自己被注意、被認同,而學生作文的互相批改,使他們交流彼此對最熟悉的事、人的不同觀點與情感,而不同的題材、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文風,不僅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文章的優(yōu)點,增強他們的寫作信心,同時也使他們改正自己創(chuàng)作的不足,學生們將自己對同學作文的驚喜、敬佩、遺憾、鼓勵等情感化作美麗的文字傳達給對方,比單純的作文評析更能打動學生,更能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樂學中點燃初中生的寫作熱情,使他們有渴望表達自我的愿望,在樂學樂教中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不畏懼寫作,而樂于評價又維持了他們的寫作興趣,增強了他們寫作的信心。從而,在作文這一情動于心而發(fā)之于文的過程中,教師結合樂學藝術,認識到寫作更應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寫作的訓練,而內心深處的寫作興趣已被激發(fā)的學生,也清楚地明白在今后的寫作中應做到我寫、寫我。
參考文獻:
[1]孫楠.充分利用材料培養(yǎng)高中生寫作興趣的教學策略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2]劉麗英.談寫作教學中的創(chuàng)作情感培養(yǎng)[J].凱里:凱里學院學報,2007,(2).
[3]于為蒼.論中學寫作訓練的激活機制[J].徐州:徐州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
[4]林本葉.如何激發(fā)中學生的寫作興趣[J].上海: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2).
[5]顏新華.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J].福州: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2).
[6]俞愉.初中作文訓練法新探[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7]唐武.優(yōu)化作文教學 激發(fā)寫作興趣[J].成都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12).
(徐晟 ?揚州生活科技學校 ?225500)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