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開華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生命成長的過程;是學生個性理解、獨特感悟的過程;是時時生成、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 ? ?交流 ? ?啟課 ? ?引課 ? ?反饋
一、啟課——創(chuàng)設情境,鋪墊平等交流的氛圍
高爾基在談到他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時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話:“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聲調(diào),都是它給予的?!比绫救嗽诮虒W《兩小兒辯日》一文中,課前,我以生活中一個淺顯的符號“0”來導入課文。有的學生說這是雞蛋,有的說是乒乓球,有的說是太陽、是十五的月亮……面對如此簡單的問題,同學們的興致來了。我適時肯定:“你們說得太好了,我想問問大家,剛才這些答案對嗎?”(學生思考了片刻)一生說:“我覺得他們說得都對,只是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想象、去思考而已?!薄啊畽M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學們,同一個問題,大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太好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兩小兒辯日》,同一篇文章,大家可能各有各的閱讀體會。”簡簡單單的啟課,便讓學生變得無拘無束。試想,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生的熱情能不被點燃嗎?
教師在啟課時,便要想方設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用真摯的愛心、坦蕩的胸懷,蹲下來與孩子對話,傾聽孩子的聲音,引導孩子們一道探索知識的真諦,使課堂由封閉走向開放,為學生個性化閱讀創(chuàng)設良好的平臺,那么教學一定能夠由預設走向精彩的生成。
二、引課——指導學生自讀自悟
教師不能只按照教學參考書、標準答案去“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吸收,更不能要求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是整齊劃一的,因為“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由于個性的差異,對文本理解來也有不同。閱讀是極個性化的行為。課堂上,首先必須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展開對話,學生獨立閱讀、獨自體驗、獨立探究,讓學生在與眾不同的閱讀思維引導下,打破常規(guī),從多角度、多方面考慮問題,培養(yǎng)其獨特的思維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課時,大部分學生認為周瑜是個心胸狹窄的人,可是有一個學生卻認為,周瑜雖然有妒忌的心理,他這樣做也有他的道理:他不也是為東吳著想嗎?試想,誰愿自己的國家有這樣一個強勁的敵人呢?有的同學認為魯肅忠厚老實,可有些同學卻認為他一點也不老實,諸葛亮向他借船,他就沒有把這事告訴自己的上司周瑜,是為不忠也。這是學生的獨特體驗,卻不得不讓我們刮目相看,我們的孩子會思考問題了。
三、閱讀反饋——精彩在學生對話交流中生成
教師在學生讀書有了一定的收獲后,要想方設法讓學生自己交流讀書的“成果”,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暢談讀書收獲,享受成功的喜悅。以“探討交流”替換教師的“繁講冗析”,放飛孩子的思緒,心扉開敞、精神漫游、衷腸盡吐。例如教學《兩小兒辯日》時,我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基礎上,便引導學生交流。一生說:“孔子往東旅游……”另一生馬上打斷他的話:“‘孔子東游中的‘游不是‘旅游的意思,而應為‘游學?!睅煴硎究隙ê蟊阋騽堇麑В骸皟尚恨q日的焦點在哪里?為什么會有不同結(jié)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nèi)绯龌\的小鳥,嘰嘰喳喳,爭先恐后地發(fā)表著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兩小兒辯日的焦點在于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一兒是用眼睛看到的,一兒是用體溫感覺的,所以會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有的同學急得甚至站了起來,把講桌搬到教室一側(cè),空出地方做臨時舞臺。三位同學初生牛犢不畏虎,落落大方地走到前臺表演起來……有的同學展開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他們抑揚頓挫地朗讀,把文中的韻味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其他同學也隨之深深地融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讀完后我趁機提出新的問題:“‘兩小兒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沉默兩三分鐘后,大家紛紛舉手。有的說:“是自豪的笑,兩小兒認為他們的問題難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們感到很自豪?!庇械恼f:“這是嘲諷的笑,因為人們都認為孔子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兩小兒發(fā)現(xiàn)并非如此?!庇械恼f:“這是痛苦的笑,因為像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回答不了他們的問題,天下還有誰能解答呢!”……大家的爭辯愈來愈激烈,熱情一浪高過一浪,教師歸納道:“每位同學的見解都很正確,言之有理……”
教師如能把課堂變成對話的平臺,學生就能開掘潛能、催發(fā)真情、激蕩憧憬;學生就能得心應手、個性飛揚、創(chuàng)意無限! 21世紀的教育以“關愛生命發(fā)展”為至高追求。這樣的教學真是“一個世界、多種聲響”,這樣的課堂猶如“百鳥朝鳳、各鳴佳音”!這樣的課才能處處充滿靈性,處處涌動激情,生成了美輪美奐的詩情新課堂。
四、個性化閱讀的反思與評價
主要是針對學生的感悟結(jié)果,引導他們進行反思、重新感悟,去粗取精,使之達到我們預設的目標。面對學生的種種理解或獨特感受,教師要適時或肯定,或贊賞,或點撥,或提示,或設疑,或疏導,使偏之者正之,淺之者深之,窄之者寬之,表之者實之,雜之者清之,為學生新一輪的自讀感悟打下更為寬闊、更為扎實的基礎。閱讀過程的自我把握、反思和調(diào)控,是學生形成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化閱讀習慣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依據(jù)自己的“閱讀期待”強化“閱讀反思”,引導學生在自我反思、調(diào)控中,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改進學習行為內(nèi)在品質(zhì)。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只要我們?yōu)閷W生構(gòu)筑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課堂的精彩便會在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中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