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益龍
【摘 要】《生活與哲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也是高考的重頭戲。然而許多學生因哲學課內容抽象、生澀而感到苦惱;很多政治老師也因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愁眉。如何改變目前這一現(xiàn)狀,是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探討了高中政治哲學教學中的高效方法——事例教學法。
【關鍵詞】哲學課 ? ?事例教學法 ? ? 高效
如何使枯燥無味的哲學課變得有聲有色,擷取恰當?shù)氖吕顷P鍵。生動有趣的生活事例能使學生樂而忘憂,教師魅力四射,從而使我們的課堂變得氣氛活躍,課堂效益直線提高?,F(xiàn)將事例教學法在哲學課堂中應用的鮮活事例做以下介紹。
一、鄉(xiāng)土特色型事例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陛份穼W子向往外面精彩世界的同時,對自己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有難以割舍的情結、擁有獨特的親切感。適時挖掘、及時聯(lián)系本鄉(xiāng)本土事例,既能讓政治課走進生活,又能給學生以自豪感,從而激發(fā)學生濃郁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講“矛盾的特殊性”時,我充分聯(lián)系本縣不同鄉(xiāng)鎮(zhèn)的婚喪嫁娶、生日壽辰、風俗習慣。以男女婚姻大事中的“行李”為例,有的地方形式非常簡單,女方只是擺設小規(guī)模的筵席,待客對象也僅限于男方為數(shù)不多的一兩桌人;而有些地方卻要復雜得多,女方的親朋好友、男方的姑舅姨媽都是宴請對象,用餐也很有講究,頭餐燴菜,二餐套餐,兩餐過后才算圓滿結束。真可謂“一方水土養(yǎng)育一方人”,十里風俗各不同。由于引用了來自學生家鄉(xiāng)的事例,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親切感、熟悉感,從而激起了學生的共鳴,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在隨后的考題中,學生的正確率較高,尤其是家鄉(xiāng)有此婚俗的考生幾乎沒有出錯。
二、滑稽荒誕型事例
采用滑稽荒誕型事例教學法,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吸收知識,以達“潤物細無聲”之境界。
例如,講“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從主觀出發(fā)的方法論意義”時可引入以下事例:
金榜題名,高中狀元是從古到今多少文人夢寐以求的夙愿,因此古代的科舉考試就顯得無比神圣,但神圣的科考不時也有令人啼笑皆非的鬧劇上演。慈禧六十大壽時,舉場又開,考生中有一人叫王壽彭,慈禧一見到王壽彭姓名中間的那一“壽”字,龍顏大悅,欽點王為狀元;清末學子劉春霖,科考那年正逢天下大旱,皇上見“春霖”二字,正合祈雨之意,點春霖為狀元。
事例剛一開講,學生們立刻全神貫注,靜心傾聽;事例講到一半,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及至事例講完,全場一片沸騰,就連平時沉默寡言的同學也展開了討論,課堂由此打破死寂沉悶的氛圍,展現(xiàn)在教師面前的是前所未有的活躍。
三、幽默風趣型事例
傳說河南、山西、陜西三位老人在一起聊天,各自對自己的家鄉(xiāng)贊不絕口。河南人說:
“鄭州有個紀念塔,離天只有仗七八?!鄙轿魅苏f:“山西有個大槐樹,把天磨得咯吱吱?!标兾魅苏f:“西安有個鐘鼓樓,半拉插到天里頭。”可見,人們對于事物的認識受到主觀情感、利益出發(fā)點、立足點的影響,說明了“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意識”這一哲學觀點。此法搞笑娛樂,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激活課堂氣氛;既能揭開哲學的神秘面紗,又能夯實“雙基”。
四、手機短信型事例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發(fā)展,手機短信以銳不可當之勢進入人們的文化視野,適時選用手機短信事例,可使課堂充滿生機。
例如,在講“運動、變化、發(fā)展”時,為揭示三者之間的區(qū)別,可選用以下手機短信事例:
“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質變壞,八十年代魚蝦絕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p>
“過去結婚講究三大件,手表自行車縫紉機;現(xiàn)在結婚新三件,轎車房子還要多票子?!?/p>
通過比較不難得出結論,變化包括前進的和后退的、向前的和向后的;上升的和下降的過程,而發(fā)展僅指其中前進的、上升的變化。
五、歷史故事型事例
“士別三日,既當刮目相看。”講物質的運動、變化、發(fā)展時還可引用漢武帝和東方朔對話的故事:
一次,漢武帝和東方朔一起去上林苑游玩,碰到一棵好樹,武帝問:“這叫什么?”東方朔隨口回答:“善哉?!蔽涞劢腥擞浵逻@棵樹。又過了幾年,他們見到同一棵樹,武帝問這是什么樹,東方朔答道:“瞿所。”武帝聽后不高興了,說道:“原來你騙我多年了……”東方朔辯護道:“馬在大的時候叫馬,小的時候叫駒,牛在大的時候叫牛,小的時候叫犢,再看人,大的時候叫人,小的時候叫兒……難道萬物是固定不變的嗎?”武帝心悅誠服地笑了。聽到這兒,學生也心悅誠服了。
六、詩詞漫畫型事例
哲學課的教學,也需要詩情畫意的點綴。例如講“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時,可引用“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名句,也可引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脑娋洌€可引用“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等富有哲理的詩句;講“量變引起質變”的哲學道理時,可選用“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可用“鍥而不舍,金石可鏤”,“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等詞句形象地說明“事物的變化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的道理。另外,選擇恰當?shù)穆?,對于哲學原理的理解也可起到化繁就簡之功效。例如選擇漫畫《木桶原理》,說明整體和部分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其中關鍵部分對整體功能的發(fā)揮起到決定性作用。展示漫畫,學生便一目了然。
總之,哲學課教學不能成為空洞的說理課,這樣會使學生厭其學,教師厭其教。教學中選擇恰如其分、鮮活生動的事例不僅能使學生樂于接受,便于理解,而且能使教者魅力四射,瀟灑自如,更能使我們的哲學課堂變得生動有味,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