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亞
摘 要 紫砂壺似有若無的簡約中,蘊含“言有盡、意無窮”的雋永。故而,這組“西施對壺”造型簡約、毫無裝飾,僅憑柔和流暢的線條,模擬相濡以沫的神韻,在寓情寓意中自有大愛。
關(guān)鍵詞 紫砂;西施對壺;創(chuàng)作
紫砂壺是具有藝術(shù)氣質(zhì)的實用品,既能用于生活,又能裝飾生活,還能陶冶性情,可稱為“氣質(zhì)工藝品”。運用點、線、面可組合正方、長方、扁方、六方、八方、椎形、菱形、楞形、懸膽、張肩、方圓等造型,輪廓不一、變幻奇巧,云幻、煙縈、浪涌,寫實、抽象、意會,或清秀飄逸、或古樸敦厚、或輕快明朗、或粗獷簡雅,有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嫻麗如佳人,廉潔如高士,脫塵如衲子,神態(tài)多變,氣象萬千。
1 “西施對壺”創(chuàng)作理念
紫砂壺之美,除了功能、造型、材質(zhì)、工藝、品味等五美,在我看來,還有寓情寓意之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托物、言志、寄情是中國文人最喜歡的表達方式,作為文化載體的紫砂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寄情的作用是能使情和景互相交融,從而創(chuàng)造一種物我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完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極強的感染力。托物言志就是通過對物品的描寫和敘述,表現(xiàn)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創(chuàng)作一把寄托作者感情的紫砂壺,達到間接抒情、含蓄表達的效果,是創(chuàng)作這組“西施對壺”(見圖1)的緣由。
作為女性,多年的紫砂創(chuàng)作中,對小巧玲瓏的“倒把西施壺”情有獨鐘?!暗拱盐魇亍痹小拔牡亍保?“文旦壺”中的格調(diào)高雅者,原先叫“西施乳”,言壺之型若美女西施之豐乳,確實此壺像豐滿的乳房,壺紐像乳頭,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蓋采用截蓋式,壺底近底處內(nèi)收,一捺底,后人覺“西施乳”不雅,改稱“倒把西施壺”。我愛它的小巧精致,愛它的珠圓玉潤,愛它的手可盈握,在反復(fù)研究、比較各個時代的“倒把西施壺”后,開始創(chuàng)作這組“西施對壺”。
2 “西施對壺”創(chuàng)作過程
所謂對壺,就是兩把壺。在我看來,相濡以沫愛相隨是成雙成對的另外一種表達?!跋噱σ阅背鲎浴肚f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鼻f子舉這一例是將它作為一個動物的行為來陳述,借平靜淡定的口吻以喻人,表達他一種無心、無情緒、無牽扯的心靈境界和見解,現(xiàn)常用于比擬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患難不棄,互相依賴、互相扶持,多用于形容老年夫妻之間的愛情。首先創(chuàng)作的是寓意男性、容量為180毫升的“西施壺”:線條光滑細膩、無一棱角,正是傳統(tǒng)男性圓融性格的象征。肚腹寬鼓飽滿,體現(xiàn)出傳統(tǒng)男性厚德載物、兼容并蓄的美德。整把壺沉穩(wěn)內(nèi)斂、張弛有度、進退有節(jié),無一鋒芒卻又神韻突兀,恰是男性外剛內(nèi)柔、德容兼?zhèn)涞牡湫蛡€性象征。接下來創(chuàng)作的是寓意女性、容量為150毫升“西施壺”:表面光滑細膩如膚,線條流暢如行云,壺嘴短淺如美人之櫻桃,壺把纖細圓融,便是美人柔軟纖瘦之腰肢。“畫屏金鷓鴣”的繁華精致,誕生的是妖嬈美艷的世俗美,“西施壺”的這種簡約淳樸,顯示的卻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意蘊美,表達著女性的柔美溫婉、賢惠舒達。在泥料的選擇上,經(jīng)過精心比較選擇了原礦小紅泥,寓意著充滿感恩的兩顆紅心。源于對泥性的嫻熟把握,對細節(jié)的精心處理,成型后的這組“西施對壺”一高一低,錯落有致,敦厚的壺嘴似含情脈脈的眼睛,壺把像永遠傾聽彼此的耳朵。對壺如相濡以沫的一對愛人,相互依偎、相互依賴、不離不棄。原來,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相隨是最美麗的誓言。這組對壺雖然簡約,卻不簡單。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有言:“空潭瀉春,古鏡照神”。由此可見,似有若無的“簡約”中蘊含“言有盡、意無窮”的雋永。故而,這組“西施對壺”造型簡約、毫無裝飾,僅憑柔和流暢的線條模擬相濡以沫的神韻,在寓情寓意中自有大愛。
3 “西施對壺”創(chuàng)作感想
紫砂壺的造型、泥色、銘刻等蘊含著民族、時代、文化、生活、禮儀、意趣的精髓,體現(xiàn)著哲學(xué)、倫理、道德、知識的層次。自古人們贊美紫砂壺——“壺中天地大”,是因為一把方寸小壺,常常因其寄托了創(chuàng)作者自身的審美傾向而囊括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精髓:儒家的中庸和諧、佛家的心無所住、道家的崇尚自然,常常都被紫砂創(chuàng)作者信手拈來,鑄進掌中的一把小壺中。這組“西施對壺”所包含的圓融、中和之美,便是將天、地、人、自然之氣以一種靈慧智性的方式融為一體,傳達出古老中國“天人合一”的圓融理念,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