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太
【摘要】初一既是小學的延續(xù),又是初二和初三乃至以后更高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這個階段能否順利過渡,對學生初中三年的學習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時代在飛速發(fā)展,當今教師也不能象以前那樣了,單純傳授知識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教師的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新時代的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還必須研究和了解學生,要有相應的其他方面知識的儲備,充分考慮影響學生學習的一些因素,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才能使教學效果得以提高。
【關鍵詞】初一英語適應教學
升入初一的學生,雖然在小學也學過英語,但是小學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普遍不高,大部分學生只是認識了一些單詞和少數(shù)句型。所學的英語知識是零碎的、非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儲備很少,部分學生甚至腦中沒有一點語法概念。教師要充分考慮影響學生學習的一些因素,不僅要教給學生書本知識,還要講授學習方法并分析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正確引導,讓學生順利適應初一英語學習,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抓住契機,正確引導
告別了小學的學習生活,邁入初中的大門,此時的學生都是懷有美好的理想與滿懷信心地準備開始新的學習,對英語也有著濃厚的興趣。老師應抓住這個契機,不要急著上新課,抽些時間跟學生談談英語的重要性及廣泛用途。還有自己身邊的英語如:遙控器上的英語單詞,藥品說明書、商品說明書的英語短語,大街上的英文廣告及店鋪的英文名稱等。生活中的英語無處不在,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大膽開口說英語、讀英語和積極表演,還要多聽,培養(yǎng)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應盡量利用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了興趣,英語學習將迎刃而解,也為入門做好了準備工作。
二、 加強學法指導,因材施教
古人云:“授人以魚,可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初一的學生對英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如果方法不當,也會影響學習的效果。老師不妨花些時間給學生講講初中的學習與小學的學習在內(nèi)容和難度上的差別,學習方法也會與小學不同。中學科目增多,在校時間比小學短,學習任務加重,讓學生在思想上有所調(diào)整,作好準備,以培養(yǎng)自己堅強的毅力。老師不但要幫助學生“學會”,更要指導他們“會學”。尤其在英語學習上,只要學習得法,就能輕松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1,學習英語,首先要過好三關,即語音、詞匯和語法關。語音是學生學英語通向成功的金鑰匙。學好了語音,就能夠根據(jù)音標拼讀單詞,探尋單詞的記憶規(guī)律,進而能牢固地掌握句型和短語等。隨著學習內(nèi)容的逐漸增多,講解語法知識,把學習內(nèi)容加以歸類,幫助學生感知語言規(guī)律,掃除學習道路上的障礙。
2,學習英語,要養(yǎng)成過硬的背誦和默寫的習慣。學習語言的過程就是一個由輸入再到輸出的過程。初一英語需要多讀多背多聽,有了輸入的儲備,才能培養(yǎng)語感并感知語言規(guī)律,為英語的靈活運用——輸出做好準備。
三.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1,提高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雖然都知道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心理教育,也懂得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因我國教育體制的弊端,許多教師不得不高度重視知識的傳授,并采用各種有效的辦法,盡可能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忽視了從學生求知的心理愿望與需要出發(fā)去讓學生學會求知,使英語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割裂開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認為只要上好課,學生能認真聽講就行了。什么心理不心理?以前不講心理教育,學生也照樣認真學習的嗎?還有的教師認為,上課傳授知識的時間還不夠用,哪有空余時間來考慮心理教育呢?更有教師認為,思想品德課不是開了心理健康教育嗎?這一任務由他們?nèi)ネ瓿砂?。凡此種種,反映出教師們把心理健康教育與課堂教學嚴重脫節(jié),對立起來了,而忽視了教師對學生心理起著絕定性的導向作用。由于教師的形象會給學生以最直觀的感性認識,學生也會由此產(chǎn)生一種相應的情緒,這時學生的心理便處于了一種相應的狀態(tài),教師起著言傳身教的作用,學生便有潛移默化之效。故而教師必須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做好心理健康的教育。
四, 正確評價,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航
正確評價就是科學合理的愛,對體弱生的愛在于關懷,對過失生的愛在于信任,對普通生的愛在于鼓勵,對尖子生的愛在于適當提醒。獎勵表揚是評價,適當?shù)嘏u、嚴格要求,使其經(jīng)受挫折也是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無所不有,無處不在。學生從入學的第一天起教師就開始評價學生,學生也在評價學校和老師。法律、法規(guī),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就是評價體系。各科考試的分數(shù)是評價,作業(yè)的批改是評價,集體活動小結是評價,填寫《成長記錄袋》是階段性評價,填寫《素質報告冊》是質性評價,個別談話是行為評價,開家長會是綜合性評價,既評價學生也評價家長,同時家長也可評價學校和老師,家訪是專題性評價。一節(jié)課有許多評價,有語言評價、手勢評價、表情評價、視線評價,復合評價??傊?,評價在一個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發(fā)展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利用好評價這個教育工具,真正起到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導航作用。
評價要以贊賞為主,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贊賞學生是人文精神在教育過程的滲透,體現(xiàn)老師和學生在人格尊嚴上的平等。它倡導個性解放,要求老師看到學生人性美好的一面,每個學生都有追求進步、積極向上、聰明好學、向善的一面。如果學生長期生活在和諧、溫暖、相互信任的環(huán)境中,他們的心態(tài)是健康的,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去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方法,研究新問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這才是我們贊賞的真正目的,也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教的目的是為了不教”。
讓初一學生在思想上做好準備,學習上做好過度,盡快適應,避免因為不適應而導致厭學現(xiàn)象、兩極分化現(xiàn)象等等,需要我們教師的工作更加細致、更加全面。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上述的內(nèi)容,防微杜漸,盡量控制糟糕的局面,那么我們教學的宗旨和真諦便能盡現(xiàn),我們的教學便變得輕松,我們的抱怨便銷聲匿跡,做好教與學的互動,教有其樂,學中有趣的良性循環(huán)局面便會形成,如此,我們定能通過“先扶后放”的過程使學生自然過渡,順利適應,為以后的深入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