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敏
【摘要】作為義務教育中獨立的學科,歷史在基礎教育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初中歷史課程體制在全國范圍內的臻于完善,初中歷史教學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然而,這樣的喜人情況卻大多出現在發(fā)達地區(qū)的中學里。在相對落后的偏遠地區(qū)初中歷史教學則呈現喜憂參半的現狀。本文結合歷史教學的深切體會,淺論所在的偏遠地區(qū)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以及個人對此的思考
【關鍵詞】偏遠地區(qū)初中歷史教學現狀思考
筆者所在地區(qū)地處西南一隅,與省會城市距離達十幾小時的火車車程,屬較為偏遠且高考都享受加分政策的偏遠山區(qū)。從目前從教學改革方面看,歷史學科的教改努力明顯落后于其他學科,初中歷史教學已經面臨困境。筆者認為分析其原因,對于改變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發(fā)揮歷史教學應有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1 偏遠地區(qū)初中歷史教學當中存在的現狀以及問題
1.1教學內容過于抽象
歷史教材的內容過分強調政權的更替和政治制度的變化,并在表述語言上顯得過于抽象,而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史、人物史內容較少。以川教版歷史為例,重點是政權的更替和制度變化,在表述制度和措施時語言過于抽象,如世襲制、分封制、土地私有、中央集權制、尊儒術興太學、科舉制、專制等概念對于初中學生不適合他們的知識能力基礎和生理心理特點,學習較為吃力。
1.2初中歷史教學評價體系過于單一
相對落后的偏遠地區(qū)的初中歷史教學評價體系較為單一,主要表現在一切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yōu)闃藴省T趹嚱逃w制的籠罩下,學校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其落腳點皆為提高學生自身的學業(yè)成績,學校的歷史教學評價體系也無法避免這種傾向。
1.3 普遍存在學歷史非常容易且無用的觀點
大多數人認為只要認識字就能學歷史甚至教好歷史;學歷史不外乎就是死記硬背一些事件、原因、意義等,所以學生上課不認真聽,不認真思考,甚至有的老師也教學生“熱炒熱賣”的方法,而用不著平時去花時間和精力,導致歷史教學流于形式,歷史無用論思想嚴重。許多人對歷史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的作用認識膚淺,認為歷史就是讓人記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他們不能理解“以史為鏡”的含義即歷史經驗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作用。當今時代是以經濟為中心的時代,是以金錢作為價值標準的時代,許多人認為,歷史知識不能直接帶來經濟效益,也不能培養(yǎng)學生求生掙錢的技能和本領,與數、語、外等學科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許多人認為學習歷史沒有多大用處,這種觀念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歷史的態(tài)度。
1.4.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
初中歷史學科隨著時代的延伸不斷發(fā)展。與以往歷史學科處于副科地位,沒有受到教師與學生的足夠重視不同的是,如今歷史學科已成為中考必考科目,其重要性不容置疑。此外,歷史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向學生展現了從古至今,從中國到世界延綿悠久的歷史畫卷,歷史學科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學生為之探索,充滿故事性的知識激發(fā)初中生對歷史學習的濃厚興趣。多數的學生已習慣于被動地接受經過老師消化加工過的知識,而不是自己主動地接觸、嘗試理解陌生、原始的知識,從而得到一些自身關于歷史學習的體會;加之在確定學生歷史課總評成績時,一般只重視期末的書面考試成績,卻對學生平時的歷史學習情況缺乏記錄和考察,缺乏對實踐活動的考查。在考試內容上,以單純記憶性的考題為主,歷史思維能力和唯物史觀的考查較少,限制了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缺乏主動學習的內驅力,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
2 偏遠地區(qū)初中歷史教學問題的解決
2.1建立合理、全面的初中歷史教學評價體系
在應試教育體制的束縛下,無論是發(fā)達地區(qū)還是偏遠地區(qū),多數中學都會通過學生的歷史學業(yè)成績特別是期末成績這一片面、單一的標準來評價一位學生歷史學習情況。其實,綜合學生日常的歷史課堂及作業(yè)表現、認識及運用歷史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自我評價歷史學習情況以及多次歷史測驗等方式更能合理、全面地考察、評價一位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 同樣的,對歷史教師真正評價,絕對不能僅僅以所教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更應該從教師的日常教學德行、課堂教學效果與學生學習效果是否一致及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等包含著教師的師德、教學能力、教學態(tài)度、教學業(yè)績這幾個方面來建立一個合理、全面的初中歷史教學評價體系,這也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管理科學化。
2.2主管部門引導轉變相應的管理觀念
從教育主管部門層面進行引導和指引,力促社會和家庭對歷史教育的全面促進作用
2.3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初中歷史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把他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轉化為一種主動學習歷史的意識。運用探究式教學,給予學生多一份引導在探究式教學中,以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為根本,教師作為其中的參與者,要組織更多的學生通過自主參與,獲得親身體驗,獲取歷史知識,發(fā)展自身的歷史思維。一直以來的講授教學里,教師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則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而在探究式教學里,學生雖然會對此教學方式產生濃厚興趣,但由于基礎薄弱和自信心不足等原因依舊習慣于等老師講解。對此,教師要循序漸進,首先引導大膽的學生參與其中,再逐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書本,詢問老師等方式補充上一位學生的回答,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歷史學習。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初中歷史教學也呈現不斷深入發(fā)展的態(tài)勢,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依舊是一個農業(yè)大國,欠發(fā)達農村及偏遠地區(qū)依舊占據我國的大部分區(qū)域,而偏遠地區(qū)的初中歷史教學的現狀依舊是值得我們給予重點關注并提出更多自己的思考。
未來,隨著國家對于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投入和深入發(fā)展,在西部欠發(fā)達偏遠地區(qū)經濟、交通等條件不斷改善的情況下,必將吸引越來越多優(yōu)秀的免費師范生、名優(yōu)高校師范生會走進偏遠地區(qū),進行歷史教學工作,偏遠地區(qū)初中歷史教學也會迎來蓬勃發(fā)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