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瑋
由于個體的差異性,同一時代的人也會有天壤之別;由于社會發(fā)展的延續(xù)性和傳承性,不同時代的人也會有共同的特點。但是每個時代的人都必然會有獨特特點,因為他們都被自己的時代深深的烙下了印記。
“95后”是介于“90后”和“00后”之間的概念,既95年至99年出生的公民,他們現在所處的年齡階段在13-18歲。按照一般的受教育進度,95后現處于初中一年級至大學一年級之間。
一、95后學習方面特點
1.競爭激烈程度的白熱化
“知識經濟”的力量在信息革命中得到了迅速的放大,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性價比差別已經變得無法逾越。無論是95后的父母還是95后本身都深刻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于是考上重點大學成了95后壓力的第一來源。
2.獲取知識途徑的多樣化和智能化
隨著信息革命的進一步推進和跨越式發(fā)展,電子產品在硬件上實現了低成本的精致、便攜、海量、迅捷,在軟件上實現了高效率智能化和網絡化,這使得95后可以通過信息網絡輕易的獲取大量的知識,尤其是平板電腦、手機的高度智能化和普及化,使得各種學習APP(學習應用軟件)大量出現,大大的減少了95后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時間,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3.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除了課堂知識,各種課外知識也會通過信息網絡被95后有意無意的獲取。這將導致95后擁有更多的知識積累和更快的知識更新,并導致其對所了解的問題有著更特別、更前沿的思考。這種思考也意味著95后更有生氣,更有想象力,更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跳躍性思維。
二、95后與人溝通的特點
1.善于通過網絡方式或者短信方式與人溝通,但是一通過電話方式就會相對緊張,一見面則還有可能沒有話說。
2.不善于與鄰居交往,但是善于與同學交往,也善于通過某一興趣組織來交往。
3.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希望別人傾聽,希望自己能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4.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偏感性,喜歡一個人或者不喜歡一個人都不需要想清楚確切的理由。
5.由于兄弟姐妹的缺失,以及鄰里關系的陌生,95后在現實中經常感受到孤獨。但是群居性是人作為動物的本性,所以95后便尋找途徑來克服這種孤獨。網絡虛擬世界便很自然的成了最優(yōu)的選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沒有了“面對面”和 “監(jiān)管”,人們可以更加真實的表現自己的想法。這也使得95后其情感更豐富,觀念更開放,包容性更強。
6.95后在表達對異性的感情時已經不避諱不隱瞞,戀愛也不再躲躲閃閃,開始公開化,甚至有些學生為了愛不顧一切,沉迷在感情中無法自拔。
7.由于網絡的發(fā)展從個人電腦端到筆記本,再到智能手機的發(fā)展,以及QQ、Email、論壇、貼吧、博客、微博、微信等交流工具的快速更新,使得95更加依賴網絡來與人交流,而更加不習慣面對面的交流。至于筆友、書信等傳統(tǒng)交流方式更是不在95后的考慮范圍內。
8.網絡語言、網絡符合、網絡表情大量產生并在網絡交往上得到了廣泛運用,而且還不斷的被傳播和再創(chuàng)造。
三、95后心理特質
1.95后自我性強。該群體處于網絡和通訊技術的爆炸式發(fā)展時期,信息的獲取量巨大,獲取渠道暢通,獲取時效迅捷。所以他們有個性,喜歡獨立思考,不易接受別人的觀點。有時他們還很自負,他們崇拜偶像,但是同時認為認為自己和偶像之間的差距僅僅是運氣。
2.95后的性格存在雙重性和多變性,容易陷入自我思考甚至是自我矛盾。
3.95后成長在一個神話不斷被創(chuàng)造的時代,他們有理想,有激情,但是也容易浮躁、焦慮、急于求成,這也導致他們心理承受能力、抗壓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差。容易從“三把火”的熱情急劇的降到冰點,然后一蹶不振,自暴自棄。他們缺少對困難的預期和戰(zhàn)勝困難的毅力,缺少從失敗中重整的決心,缺少從絕境中再生的信念。這從大的范圍講增加了95后心理問題發(fā)生的概率。
我們應當如下應對:
一、增加與95后現實中的交流
無論網絡技術如何發(fā)達,終究只是工具。人最終需要去交往的還是人,人最終需要去面對的還是現實的生活。對于95后,我們需要增加交流,讓他們在現實社會總找到歸屬感和存在感,這樣才有可能不在網絡中迷失自己。
二、多形式的思想引導
1.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
相比較80后、90后,95后有著更強烈的自我性。灌輸式、填鴨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在95后身上難以取得較好的實際效果。然后現實卻是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單一,缺乏融入式和因材施教。沒有做到融入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做到自然而然,反而容易引發(fā)反感。反觀好萊塢的美國大片,不僅以娛樂的方式從中國賺走了大把的金錢,而且每一部美國大片都飽含著美國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
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部《亮劍》對人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會遠遠大過一個學期的政治課。只是現在這樣的影視作品太少了。
2.正能量事跡的示范效應
95后接觸的網絡世界充滿著負能量,帶著負能量的雙眼看社會會自然的把正能量排斥掉。轉型期涌現的各種社會問題是需要我們去克服和解決,而不是去抱怨和萎靡。美國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20世紀頭二十年的“進步運動”。面對著眾多的社會矛盾,美國社會也充滿了抱怨,但是解決問題靠的不是抱怨,而是不斷的改良、改善和妥協。越是有社會矛盾,越需要正能量來示范。《感動中國》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畢竟,在我們這個美麗的國度,每一天都會有不同尋常的感人事跡發(fā)生。
3.心理教育的加強:克服浮躁、焦慮,增加抗壓能力和調節(jié)能力
要引導95后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畏困難,與壓力共存。遇事能心如止水,以平靜的心去面對學習、面對生活、面對競爭、面對未來。
三、避免網癮
凡事利弊相生,網絡生活也是如此。網癮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難題。無論中外、無論老少,都大量存在迷戀網絡上癮的案例。
95后對網絡有著天然的崇拜和天然的依賴,如何防止網癮尤其是如何防止網絡游戲成癮是教育工作中非常緊迫的任務之一。避免網癮的核心思路既“替代法”,說通俗點既轉移學生的注意力。
時代賦予了95后特有的特征,也寄予了95后相應的責任。我們對95后充滿著擔憂,因為我們對95后飽含著期望。
隨著時間的推進,95后終將成長。他們將褪去焦慮與彷徨,留下創(chuàng)新與實干,將中國這輛高速運轉的列車開向遠方。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