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福增
【摘要】生物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學,要想讓學生愛學生物,學好生物,關鍵在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生物教學充滿活力。本文重要從通過上好緒論課,利用實驗教學,多種多樣的直觀教具,開展興趣小組活動等多個方面來激發(fā)、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對生物課的學習興趣。強調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激發(fā)、提高、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能輕松、愉快、自覺地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養(yǎng),適應未來的需要。
【關鍵詞】生物課學習興趣培養(yǎng)
正文: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發(fā)現這樣一個情況,就是不同的學生在相同的學習環(huán)境中,產生的學習效果卻不一樣。這是什么原因呢?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學生自身的素質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是更加重要的還在于學生對所學學科的態(tài)度或感覺。正如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興趣。高爾基也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你就有了學習、探索的動力,你就有了學習的方向、目標,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比別人高。
針對這樣的情況,初中生物教師應該怎么做呢?
下面就怎樣培養(yǎng)初中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談談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一、以問題調動興趣
動手興趣是一種積極探究事物或從事活動的動手意識傾向,是引起和維持動手積極性的重要內容,是學生積極探究、主動學習的原動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發(fā)現問題,勇于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是提高學生探究興趣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例如細細咀嚼白米飯或淡饅頭能感覺到甜味,這個常見的生活現象很少學生留心過?!疤骄筐z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課前,筆者讓學生現場感受,引起了學生濃厚興趣。提出許多想法,如“甜味可能是饅頭本身就有的,吃太快了,沒注意到”、“有一種甜的東西藏在饅頭顆粒中間,可能要把饅頭磨碎了甜味才能跑出來”等,這種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是開展探究活動所需要的。筆者引導學生從饅頭在口腔中可能遇到的變化入手,教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如細細咀嚼淡饅頭時,口腔中有哪些結構參與?哪些物質?這些結構和物質和甜味出現有關系嗎?等??傊P者的基本做法是: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興趣→思維沖突調動積極思維狀態(tài)→引導提出問題的方法和角度→提出問題。
以問題調動興趣,不能僅滿足于具體實驗問題的探索,還應盡可能用生物科學史、生物科學前沿先進技術和成果吸引學生,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引導學生體驗生物科技進步主要依賴于科學實驗,科學探究精神、方法、動手操作能力都是科學實驗取得成功根本保證。
二、以實驗教學調動興趣。
例如讓學生使用顯微鏡觀察和認識細胞,在大腦里形成直觀印象。如用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學生會覺得非常有趣,平時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事物,在顯微鏡下面會呈現這么奇妙的細胞圖案。他們會想使用顯微鏡探尋更多的細胞。通過實驗讓學生觀察細胞生長過程和分裂過程,正確認識到生物體的生長,既靠細胞生長增大細胞體積,還要靠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這一知識點。在實驗教學中需要加以注意的是,實驗的難度設定要適中,要讓大多數學生能夠較為輕松的完成實驗,并從中掌握知識。同時不要設定實驗結果,而是應以學生在實驗中的結果為主,哪怕是與設定結果不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實驗結果,隨機應變、正確引導,使生物教學豐富多彩。
三、用直觀教具激發(fā)學生興趣。
色彩鮮艷的掛圖,形象具體的實物標本,動感十足的投影以及展示生命活動的錄像,均能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和美感,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學習生物知識必須讓學生盡可能地多看到實物,增加課堂的教學氣氛和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如學習葉的形態(tài)時,教師課前可在校園內采集單子葉植物葉片和雙子葉植物葉片的標本,并配合掛圖,通過觀察、對比、討論和講解進行教學,學生通過觀察葉片標本(實物),了解葉片的組成、葉脈、葉的種類以及葉序等基礎知識。比如在講“血液循環(huán)途徑”時,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影視集與一體,形象的展示血液流動的方向,血液發(fā)生變化的位置,血液成分的變化等,增強了感官的興奮性,從而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同學們在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的良好狀態(tài)下學習,從而培養(yǎng)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四、利用激勵性評價鞏固學生對生物課的興趣。
針對大班額現狀,實驗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是需要著重落實的;同時由于每位學生的操作能力水平不同,評價要有一定的彈性,要允許學生多次重復。通過異質小組、小組捆綁評價手段,促進小組內的互幫互助,確實帶動了不愛動手、不會動手的學生參與到動手操作中來。筆者嘗試如下做法:根據學生操作水平進行異質分組,操作水平要求作相應的A、B、C三個等級劃分,不同等級積分不同。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可選擇對應或較高目標水平,允許同組學生補充互相幫助。最后記兩種得分:一是達到相應水平的小組成員的分數匯總,形成小組成績;二是記錄學生個人的提高分。這種做法正視差異、利用差異的資源,激勵了學生“跳一跳”達到更高的目標,也鼓勵了學生鍥而不舍、勇于挑戰(zhàn)、膽大心細,相互幫助等等精神,通過評價,營造聚焦實驗過程,認真對待實驗細節(jié),積極思考的課堂氛圍,可以大大提高實驗課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個體發(fā)展和小組整體水平的提高。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只有巧妙地運用多種手段,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知識的樂園,是成功的動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主動求知的精神,交給學生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培養(yǎng)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讓生物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是每個教育教學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生物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2]《生物教學教與學》東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3]《生物教學參考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高孝玉.培養(yǎng)興趣,寓教于樂.成才之路,2005,106(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