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華芳 俞燕
妹妹出生以前,姐姐最喜歡問我的問題是:“媽媽,我愛我有多少?”
于是,我們兩個就開始比誰的愛更多一些:
“我愛你有地球那么大!”
“我愛你有大海那么深!”
這樣的問答很多,也很溫馨。
妹妹出生以后,姐姐就開始問我:“媽媽,你愛誰多一些?”
我當然回答:“我愛你和我愛妹妹一樣多!”
可是,姐姐并不滿足這樣的答案,依然不停地問:“媽媽,你愛誰多一些?”
我只能一再告訴她:“你和妹妹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愛你們一樣多!”
事實上,在妹妹出生前,我一直很注重姐姐安全感的建立,但是,當妹妹出生后,當時4歲的姐姐依然出現了一些反常的表現:
我給妹妹喂母乳,姐姐也吵著要吃母乳;
妹妹要我陪睡,姐姐也要我陪睡;
我給妹妹親親時,姐姐也要親親;
我們給妹妹買個玩具,姐姐也要同樣的玩具……
其實,我心里很清楚,姐姐只是通過這些行為來試探爸爸媽媽對她的愛有沒有改變,她很擔心妹妹奪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她想知道爸爸媽媽到底更愛誰。而我呢,從來不要求姐姐要讓著妹妹,姐姐提出與妹妹相似的要求時,我也總是努力滿足:
給姐妹倆吃一樣的東西,買一樣的玩具,穿一樣的衣服;
外公外婆更是害怕姐妹倆因為不公平而起沖突,給妹妹買個氣球,必須也給姐姐買一個;給姐姐學習上的獎勵時,也找個借口給妹妹發(fā)個獎……
我們都認為,這樣就公平了吧?這樣就沒爭吵了吧?但聰明的姐姐漸漸發(fā)現一樣的物品傳遞的卻是不一樣的愛:外公外婆給妹妹買氣球是想逗妹妹開心,給自己一個氣球只是為了堵住自己的嘴;給自己的獎勵是自己努力爭取來的,而妹妹的獎品卻是蹭自己的……
隨著妹妹的長大,姐妹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明顯:
“媽媽,你看,我吃飯最快!”妹妹一放下碗筷,就趕緊炫耀賣弄。
“媽媽,你看,我會收拾碗筷!”姐姐立刻針鋒相對。
“媽媽,你看,我會唱歌了!”妹妹要大家聽她唱歌,唱完之后洋洋得意。
“媽媽,你看,我得了獎狀了!”姐姐馬上拿出在學校得的獎狀。
姐妹之間的明爭暗斗,雖然促進了姐妹倆的學習和成長,作為媽媽,我卻明顯感覺到,任何一方的炫耀其實都是一種攻擊,都會隱隱傷害到另一方。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當然,世界上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屬于自己的個性和氣質特點,雖然是同一父母所生,卻不是完全相同,姐姐內向寧靜,妹妹活潑開朗;姐姐多愁善感,妹妹沒心沒肺;姐姐膽小謹慎,妹妹膽大妄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真的沒辦法做誰好誰壞的比較,也沒辦法做出誰輕誰重的判斷。
因此,年齡稍大一點的內向、敏感的姐姐的那個疑問一直存在:她和妹妹,我們到底更愛誰呢?
姐姐似乎已經隱隱明白,既然有差異,父母就不可能完全一樣地對待每個孩子,也許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一樣多的愛,姐姐可能根本不相信在媽媽的心目中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的地位一模一樣、媽媽的心完全不偏不倚。
而越來越大的妹妹,也開始加入這個問題游戲:“媽媽,你愛誰多一些?”
一天, 兩個人一前一后、不約而同地問了我這個問題。
我看著姐姐和妹妹急切的眼神,鎮(zhèn)定自若地反問:“你們說說看,媽媽最愛誰?”
姐姐怔了一下,妹妹瞄了一眼姐姐。
然后,姐姐說:“媽媽愛我們一樣多!”
妹妹也說:“媽媽愛我們一樣多!”
“對——”我故意拖長聲音,慢悠悠地說:
“媽媽愛姐姐的文靜,也愛妹妹的活潑!”
“媽媽愛妹妹的勇敢大膽,也愛姐姐的遵守規(guī)則!”
“媽媽愛姐姐的畫畫寫作,也愛妹妹的唱歌跳舞!”
“你們倆在媽媽心里都是獨一無二的,媽媽都很喜歡!”
姐妹倆的眼睛里頓時放出了光彩??吹浇忝脗z的變化,我似乎也感到了一陣欣喜和輕松,我只是把“我愛……”的句式改成了“我愛……我也愛……”,情況就發(fā)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仔細想一想,無論是“我喜歡……”,還是“我愛……”,甚至是“我愛你們一樣多”,其實都隱含了比較。句式的小小改變傳遞出了我們大人對差異的接納,我們欣賞的是兩個孩子各自不同的優(yōu)點,而不是讓他們互相優(yōu)劣,希望以此激發(fā)出他們的競爭欲望。
之后,我不再為了保證所謂的“公平”而為姐妹倆買一樣的東西,除了有些衣服會買姐妹裝,其他玩具或日用品都根據孩子們的特點來購買。
每次買了禮物之后,我會對妹妹說:“這個是給你的,媽媽知道你喜歡這個?!比缓笥謱憬阏f:“你的是這個,媽媽知道你更喜歡這個?!碑敽⒆勇牭蕉Y物是媽媽專門為自己挑選的,似乎更能接受了。
有一次逛街時,妹妹想要一個發(fā)夾。姐姐立刻有些緊張起來。我知道,她是感覺到妹妹提出要求媽媽滿足了,而她不喜歡那個幼稚的發(fā)夾,不知道自己提另外的要求媽媽會不會滿足。
于是,我對姐姐說:“妹妹喜歡這個發(fā)夾,你喜歡什么?你可以挑選一個你自己喜歡的,不一定要和妹妹的一樣,這樣,你們倆還可以換著戴?!?/p>
于是,姐姐高高興興地挑選了一個她很喜歡的胸針。
妹妹還很貼心地對姐姐說:“姐姐,如果你想戴我的發(fā)夾,我會借給你的?!?/p>
而姐姐也大方地對妹妹說:“我的胸針也可以借給你戴。”
實際上,父母是否偏心其實改變不了兄弟姐妹之間基于血緣的事實,兄弟姐妹之間不僅分享著一個家庭的榮辱、歡樂和痛苦,還一起經歷著童年,那種天真又世故、聰明又無知所帶來的情感經歷,是兄弟姐妹之間無論如何都難以忘記的。
有一個朋友這樣回望自己與手足的童年:“作為兄弟姐妹,我們可能會生悶氣,會吵架,但夜幕降臨,我們仍然睡回成對的單人床,分享寧靜、恐懼,甚至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