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老年生活不能沒有情趣,否則,日子就像乏味的一道菜。
情趣是一種心態(tài),它是人情味加生活趣味的富有個人色彩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它是性格和文化教養(yǎng)的“情發(fā)于外”的表現(xiàn),譬如風(fēng)度、口才、待人接物等。而情趣的內(nèi)容是多樣的,對生活的樂觀態(tài)度是一種情趣,幽默感是一種情趣,興趣愛好是一種情趣,有所作為也是一種情趣……
不能設(shè)想,一個對生活悲觀絕望的老人,或是精神頹唐、日坐愁城的老人,會表現(xiàn)出怎樣的生活情趣來。把人生目標壓縮在功名利祿或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傾軋上面,對人冷漠,面孔鐵板,視人情與人道主義為異端者,這樣的老人談不到有什么生活情趣。只有以“最美不過夕陽紅”的心態(tài)執(zhí)著地?zé)釔凵?,對人對己對社會持有不斷更新向上、充滿信念的人,才會擁有獨特的情趣。
人的逐漸變老是不可逆的,而有的老年人在心理上要回到兒童時代去過過癮,童心的維持就是建立在逆退心理上。保持童心的天真是極可貴、極可愛的精神狀態(tài),至少它可以延緩精神上的衰老。我自己就常常從兒童的天真的角度和心態(tài)去觀察世界和待人處世,人們稱呼我為“老頑童”,我雖不能成大事,但總算沒有沾染上吹牛拍馬、趨炎附勢、鉆營名利以及弄虛作假等“世俗”,我寧愿要童心,不要野心和小人之心。我有兩個孩子,他們尚在幼年時,我愛跟他們一起跳采茶撲蝶舞,我手里擎起紙做的蝴蝶,誘他們來撲打,這時,我完全忘卻了“嚴父”的身份,由童心生發(fā)出來的情趣是最純潔、最有趣的。
忘掉自己的年齡,忘掉自己的身份、地位、權(quán)力、面子,使自己進入忘我之境,才有條件迸發(fā)出情趣的火花來。朱總司令放下總司令的架子,要求跟延安的紅小鬼一同打籃球;陳毅同志忘掉市長的地位,擺脫了警衛(wèi)員,偷偷跑到城隍廟小攤上吃臭豆腐干……人啊,何必讓“身外之物”把自己壓得扁扁的呢?丟掉這些,人的生活情趣才不致逐步衰減并變得道貌岸然起來。
老年人害怕孤獨,不妨結(jié)交朋友,談愛好,談樂趣,談兒孫,談養(yǎng)生。從古今中外到身邊的人和事,聊中取樂,怡然自得。老有情趣,會使老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讓生命更富活力,讓人生價值更有意義,譜寫出老年生活的美麗華章,這樣,不僅使心靈得到極大的慰藉,而且能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