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領大學生成才,既是高校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也是大學生自身必須面對的課題。引領大學生成才是社會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學校的中心任務,是實現(xiàn)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大學生;成才;思考
大學雖然具有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多個方面的功能,但從其根本使命上看仍然是以人才培養(yǎng)為重。因此,幫助大學生把握住大學階段的學習時機,引領大學生成才,是高校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關于大學生成才問題的提出
(一)大學生活學習環(huán)境的新變化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新起點,一進大學,新同學首先感到的是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大學新生來自天南地北,四面八方,從繁華的都市到偏遠的山鄉(xiāng),從邊疆到沿海,每個人的生活習慣都不相同,甚至大相徑庭,同學們共居一室,組成了一個新的集體。不同個性的成員之間如何和諧相處是一個新的課題。
此外,與之前學習環(huán)境不同的是,在大學公共基礎課階段,往往是上百人的大課堂。學生沒有固定的教室,沒有固定的座位。而且同班同學在一起開展班級活動的機會比中學少了,不僅相互之間不易熟識,班級觀念又容易淡化,這為一個新的班集體的建立增加了難度,此時,各自忙碌的同學,會有失落感。
(二)大學生自身心理的新變化
升入大學后,學生的心理上面肯定會有很大的改變,那么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更好的面對新的大學生活,是大學生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課題。
新生入校后常見的心理變化和矛盾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高中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壓力非常大,課程安排的也特別緊張。大多數(shù)學生心里都覺得高中是最難熬的時候,等上了大學后,肯定就會特別輕松自由。因此當我們高中畢業(yè)后,步入大學的時候,并未對大學的生活做好思想準備。其實,大一是基礎,大二是發(fā)展,大三是選擇。大學的課程有自己的特點和要求,由于我們一直覺得到大學后會很輕松的這種想法,導致我們進入大學后,對于大學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上面,會感到迷茫,并且有很大的壓力。
第二,進大學后許多同學的自我評價需要進行調整。上大學以前,許多同學都是各自中學乃至省市地縣的佼佼者,大都習慣于領先和勝利,手捧錄取通知書邁進大學校門時更多的是自信和得意。但一進大學情況就不同了,原有的自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zhàn)。一種“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感覺展現(xiàn)在眼前,給某些學生帶來了一種失落感。
第三,告別了熟悉的一切——父母、老朋友、老同學、日日往來的街道和中學校園,來到大學,這里充滿了陌生而新鮮的事物:新的城市、新的校園、新的面孔、新的課程、新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但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內心細膩而又敏感,特別是處在一個比較陌生的環(huán)境中,總是希望能夠與其他同學盡快的熟悉起來,希望能夠有人幫助自己,但是出于防備心理,又不敢過于親密,怕受到傷害。
第四,大學生已經到了渴望獨立也應該獨立的年齡階段,進入大學,一種“成人感”油然而生。但是大學生在經濟上還要依靠家庭,而且心地單純善良,沒有任何社會經驗,對自己的能力也沒有準確的定位。這時的大學生往往是眼高手低,缺乏必要的經驗,渴望得到具體的幫助。
二、引領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意義
(一)引領大學生成才是社會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必須“提高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培養(yǎng)出數(shù)以億計的各級各類人才”。在談到人才培養(yǎng)與教育的重要性時,他進一步指出:“一個十億人口的大國,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資源的巨大優(yōu)勢是任何國家也比不了的。有了人才優(yōu)勢,再加上先進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的目標就有把握達到?!编囆∑酵镜恼撌黾蟹从沉松鐣l(fā)展的必然要求,即高等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必須滿足社會的需要。
(二)引領大學生成才是高等學校的中心任務
大學生成才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是我國高校的主要任務和目標。學校里面的一切工作,都是圍繞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的。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率,很多高校不僅改善辦學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而且不斷提高師資質量、壯大師資隊伍。但是這些都是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客觀因素。最主要的是學生自身必須要有自主成才的意識,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并且為了理想,積極的付諸于實際學習中。
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到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上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創(chuàng)造外在良好的學習條件的同時,也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成才意識。
(三)引領大學生成才是實現(xiàn)大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為將來的社會發(fā)展做出一定的貢獻,從而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所在,他們都擁有著強烈的上進心和求知欲望。但是在求學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阻力和麻煩,主要包括自身、家庭、學校和社會這幾方面。比如:學習壓力大、家庭條件困難、學校設備落后、教學方法不完善、就業(yè)壓力大等等。這些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成才的價值取向和途徑的選擇。
所以大學生的成才,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是需要我們用正確的價值觀去引導他們,然后加以教育和培養(yǎng),教育他們成什么樣的才、怎樣成才,才使他們在大學生成才的道路上順利的往前走。
(四)引領大學生成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以改造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即人的“本性”為主要目標,但它不是也不可能只是停留在思想觀念的領域,人的“本性”即思想的改變是伴隨勞動技能的獲得及勞動過程本身而改變的。引領大學生成才就是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具體化和可操作化。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為核心,這也是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要觀點。因此,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全面發(fā)展便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2]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5.
作者簡介:張?。?979-),男,湖北人,中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