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剛
隨著科學技術與教學觀念的不斷更新與發(fā)展,“應試教育”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我們倡導的全新的教學理念是“素質教育”,它是以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面向的是所有學生,教育目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對課堂教學進行組織時,教師要認真對待,以高效課堂為目標,引導學生對物理學習和物理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使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學習中,主動完成知識的探索和汲取。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通過教學活動和其他有效形式對學生的科學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一、利用課外實驗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物理實驗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基礎,精心為他們設計一些趣味濃厚的物理實驗。常見的趣味實驗有“紙鍋燒水”、“飛機投彈”等。在實驗中,學生收獲的不僅是快樂,動手操作能力也能有很大的鍛煉與提高。從另一個方面說,物理實驗還能幫助學生破除封建、迷信的思想,帶領他們走入科學的世界,幫助初中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時,教師不要干涉太多,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進行操作,適時引導,為他們提供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實驗方案可以由學生自主設定,也可以分組討論決定,且實驗要是有用的,能夠用來解決某種實際問題。如進行“密度知識的應用”的學習時,筆者就找出一些工藝品,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對這些工藝品進行鑒別,看它們是不是由純金打造的。學生先寫出了自己的實驗方案,隨后實驗室對自己的方案進行實際操作,結合自己的實驗結果找出幾種較有效的鑒別方法,并經(jīng)過小組討論選出可信度最高的一種。
二、鼓勵學生動手發(fā)明和制作
初中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都非常強,甚至超乎教師的想象。我們要鼓勵學生做一些小發(fā)明和科技小制作,以此類極富實踐性和社會性的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使他們充分了解科學技術的真諦。學生無論是在進行實踐還是在探索的過程中,動手動腦能力都在不斷提高,從中找到獲取知識的正確途徑。將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科學知識相互結合起來,能夠讓學生對科技的體會逐步加深,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
每個學校的實際情況都是不同的,我校在組織學生開展科技制作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時,為了節(jié)約資源,我們還引導學生將一些廢舊材料有效利用起來,制作成針孔照相機、小天平、量筒等實驗用具。我們組織學生對學校里的一些實驗裝置進行改造和創(chuàng)新,并將學生的改造結果展示出來,由其他班級的學生和教師進行評價。開展科技活動有很多益處,不僅能夠使學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方面還有其他學習方式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它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采取有效方式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基礎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為他們推薦適合自己閱讀能力的科普讀物。我們還要引導學生及時關注科學動態(tài),閱讀一些與物理科學相關的報紙或雜志,或是通過收音機、電視機收聽、收看一些與科學技術相關的節(jié)目,豐富學生的見聞,使他們的視野更開闊,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識,了解科技發(fā)展的方向。
筆者所在的班級經(jīng)常舉行一些與物理知識相關的活動,如“實用物理知識競賽”、“物理小報”、“物理前線”等,以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并對學生的科技閱讀能力與科學小論文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筆者就經(jīng)常讓學生代入某種社會角色,結合特定的社會問題與自己所學到的物理知識,以論文寫作形式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他們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度也不斷提高,主人翁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
如學完“安全用電”的知識后,筆者就向學生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yè):調查附近居民或自己家違反用電安全的事例,造成了什么樣的后果,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預防和避免?結合教師的問題,學生經(jīng)過調查研究,寫出自己的科技小論文,在安全用電方面學生的構想非常大膽,同時有一定的理論支撐,可見他們在正確運用知識方面有很大提高,同時具備了一定的決策能力。
四、舉辦講座,宣講科普知識,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提高與見識的增長
科學技術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與社會的發(fā)展是緊密相連的,也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密切練習。在物理知識的傳授之外,教師也要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與物理知識相關的軍事、航天、通信等技術知識,或者是那些在某個領域有著重大發(fā)現(xiàn)和突破的科學家的故事與貢獻等,將其整理成完整的材料,在進行物理活動時為學生舉辦一些科普知識的講座。講座可以分班級進行,也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將學生集中起來進行??萍贾v座不僅能幫助學生了解最新科學動態(tài),而且能使他們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其素質。
物理知識只有運用到實際中才是有意義的,因此我們的科技講座也要盡量與學生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物理知識聯(lián)系起來。可以讓學生自己去圖書館或者網(wǎng)絡上搜集資料,圍繞某一特定主題進行介紹,還可以舉辦主題板報,利用這種能夠持續(xù)較長時間的教育媒介進行科普知識宣傳。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則可以將學生帶到實際的現(xiàn)代化設施前,讓他們切身體會到科技的力量。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最新的科技錄像,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五、為學生創(chuàng)造調查、研究的機會
學生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利用知識,社會調查是一種能夠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的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實地觀察和調查的過程中,學生的科學知識與技能會有很大提高,同時他們對社會的認知度也會提高,增強社會責任感。
如進行“安全用電”的學習時,筆者就組織學生參觀某一小區(qū)的照明電路安裝,并指導他們如何進行照明電路故障的排除。學習“內能的利用和環(huán)境保護”時,就帶領學生去附近的工廠和農(nóng)村針對環(huán)境污染問題展開調查,并提出改進方案和措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意識到現(xiàn)代科學技術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總之,初中物理是學生物理學習的基礎,對學生的終身學習有重要作用,我們要在激發(fā)興趣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物理素質。